在珠海,有一群“最可愛的人”。他(她)們年齡不一,來自不同崗位,卻總是活躍在疫情防控一線、關愛長者、垃圾分類宣講、預防電信詐騙等不同公益領域;從2013年8月至今,近十年的時間里,他們默默奉獻,用行動影響和感染身邊人加入愛心隊伍,從最初的18個人發展到今天的520個人;截至2021年12月,他們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時數22175小時。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珠海市明珠慈善公益促進會志愿者。從名不見經傳到榮獲2021年廣東省“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稱號,是什么讓他們在志愿服務的道路上堅守了近十年?又做出了哪些不平凡的事跡?
智慧助老,黃手環守護老人回家路
“感謝你們,我現在80多歲了,每次出門孩子都不放心,現在有了可以定位的黃手環,真是太好了……”從志愿者手中接過最新款的黃手環,珠海市民李阿姨感動不已。
2022年8月5日,珠海市明珠慈善公益促進會會長王文奇、顧問胡紅、黃手環行動項目負責人王恩玲一行人來到李阿姨家中,現場登記資料、發放黃手環并耐心講解使用方法。過去的四年里,對于王文奇一行人而言,類似的一幕已經習以為常。
“黃手環”是一款用于老人防走失的科技產品,其原理是將傳統二維碼標識通過加密技術成像,與個人身份信息綁定,形成個人身份專屬二維碼。只要用戶二維碼被掃描,緊急聯系人即可準確獲取用戶所在具體位置等線索信息,降低走失風險,保護家人安全。
但這個守護老年人平安回家的愛心項目,在珠海推行之初,卻一度遭到冷遇?!包S手環不僅僅能預防老年人走失,還有助于喚起社會對阿爾茨海默癥的關注,但因為辦理黃手環需要輸入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很多人覺得是假的,一開始都不愿辦理?!蓖醵髁崽寡?,當時甚至有人潑冷水,說其它城市很多人做過黃手環項目但都沒有成功,你們繼續搞下去是白費力氣,但她和志愿者們并未放棄,而是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進社區、街道舉行宣講、科普,用誠意和耐心逐漸打消了老人的顧慮,黃手環項目一步步推行開來。
今年已是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牽手珠海市明珠慈善公益促進會開展黃手環項目的第四年,累計發放預防走失黃手環517條,持續不斷地為500余位珠海老人平安回家提供了安全守護。
志愿者幫助長者申領黃手環。
逆行而上,抗疫一線閃耀“志愿紅”
“您好,請出示粵康碼”,“老人家,需要我幫您生成行程卡嗎?”……志愿者們的聲音清澈溫和,化解了不少市民排隊測核酸時的緊張和因不善操作手機遭遇的不便。
今年7月11日,珠海暴發新一輪疫情,吉大部分區域實施臨時交通管制,明珠慈善志愿服務團隊第一時間行動,通過微信召集志愿者,協助社區開展核酸檢測和圍合管理以及數據錄入、電話流調等志愿服務,還為管制區域的市民送菜、送物資等。據統計,“711”疫情期間,該會累計發動志愿者參與服務478人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間2326余小時,其中僅在臨時管制區內就召集志愿者140多人。
正值酷暑,志愿者們身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體感溫度超過40℃ ,衣服被汗水濕透是家常便飯。
近兩年來,每當珠海遭遇本土疫情,防控一線總能看到珠海市明珠慈善公益促進會志愿者們活躍的身影。會長王文奇至今記得,其第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疫情防控是在2020年,當時他已經和家人回湖北老家過年,突然接到電話,獅山街道東風社區需要支援,他當即放棄休假,大年初二從襄陽趕回珠海,孰料返程第二天襄陽也因為疫情封城,王文奇在隔離14天后才成為了一名抗疫志愿者。
“一開始,大家因為對疫情缺乏了解都有些害怕,在社區招募志愿者的第一天,人都招不到,第二天也只招了兩個人”王文奇說,隨著人們對疫情的認知越來越多,招募志愿者變得越來越容易,市民支持戰役的熱情也愈發高漲。今年6月,該會發起成立青年志愿突擊隊,短短三天就召集160多名志愿者。
在甘于奉獻、積極投身“戰疫”的同時,志愿者們也切身感受到了疫情防控科技的快速進步。珠海市明珠慈善公益促進會團支部書記成達安對此深有體會:“最初沒有粵康碼,查行程還需要發短信,一個人有時要花三五分鐘,不僅考驗志愿者們的耐心和細心,也考驗體力,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志愿者們最長一次堅持了52天”。
而讓王文奇感動的是,疫情下,協會的志愿者沒有要過補助錢,當公交停運,很多人寧愿自己貼錢也要來做志愿者。
明珠志愿者協助疫情防控工作。
愛的接力,一人帶動一家人參與志愿服務
聯合社區以趣味游戲的方式,帶動街坊學習垃圾分類知識;成立反詐宣傳志愿服務隊,深入社區大街小巷,開展各類反詐宣傳、宣講活動共一百余場;成立志愿應急大隊,協助香洲區應急局檢查鎮街應急避難場所設施是否正常;普及健康知識、走訪慰問退役老兵、開展便民服務、舉辦知識科普活動……自2013年8月成立以來,珠海市明珠慈善公益促進會活躍在珠海各個公益領域,截至2021年12月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時數22175小時。
每一次志愿服務都是一次愛的接力。在一次次投身公益活動的同時,志愿者們自身如同一粒?;鸱N,用行動感染身邊人,帶動志愿者的隊伍不斷壯大。
王文奇介紹,協會成立之初只有18個人,經過近十年發展,如今光注冊志愿者就有520人,“很多長者剛開始只是我們的服務對象,領取黃手環后,自己逐漸成為項目的志愿者,如今已有60多名60歲以上的長者參與到我們的志愿服務當中?!?/p>
王文奇踏上志愿服務的道路,背后也藏著一段“一個人帶動一家人參與志愿服務”的動人故事:其愛人王恩玲2008年便參與到志愿服務,其時王文奇尚在某單位工作,有一段時間每天中午回家吃飯發現找不到愛人,也沒人煮飯,當時對志愿服務更多的是不理解,“不明白志愿服務為什么有這么大的魅力,可以讓妻子飯都不想吃了”。
直到2012年,一次偶遇徹底改變了王文奇對志愿服務的認識。當時,他幫助愛人運送一批物資到珠海航展藍天小屋志愿服務驛站,恰好看到一個外地人在問路,“現場的志愿者解答的很詳細,包括在哪坐公交車,坐幾站,通勤車時間等清清楚楚,外地人很受感動,現場給志愿者們鞠了一躬,這一幕讓我深受觸動?!?/p>
從那一刻開始,王文奇萌生了成為一名志愿者的念頭,從參與培訓志愿者到成為一名兼職義工再到正式的社工,他在志愿服務的道路上不知不覺走了近十年。
“現在我參與的(志愿)活動比愛人還要多了?!辈稍L中,王文奇不無自豪地說,受自己和妻子影響,如今其全家人都參與到志愿服務,其尚在讀大學的大女兒高中時就成為學校青志協的副部長,小女兒也經常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其弟弟和弟弟的小孩也都成為志愿者。
反詐宣傳現場合影。
類似的案例還有還多。王恩玲介紹,在珠海市明珠慈善公益促進會中,不僅有一起做公益的夫妻,還有因志愿服務而結緣的夫妻,“夫妻兩個因為一起做志愿活動認識,而且到后來結婚都是我們一起操持的?!?/p>
正是這份對志愿服務的堅守、傳承,讓珠海市明珠慈善公益促進會贏得越來越多的認可,近年來先后榮獲2019年珠海市香洲區志愿服務銅獎、2021年珠海市最佳志愿服務組織、2021年廣東省最佳志愿服務組織、2021年首屆珠海慈善獎最具影響慈善項目等獎項?!爸灰覀冞€有能力體力還有精力,我們希望做志愿服務可以做一輩子?!蓖跷钠嬲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