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是首都的一張“金名片”,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志愿者們堅守在社區卡口、街頭巷尾、公交場站......持續助力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文明創建活動,防疫創城兩不誤,志愿服務不停歇。
同心抗疫,共克時艱
△ 核酸采樣志愿者招募啟動以來,東城區市民報名和參與熱情持續高漲,經過篩查、審核、培訓后,陸續上崗,助力東城核酸檢測“加速度”,形成戰“疫”志愿服務合力。
△ 在西城區金融街街道二龍路社區西興盛22號院門前,70歲的居民志愿者魏述年提前到崗,和社區工作者默契配合卡口值守。魏述年腰桿挺直,聲音洪亮,軍營8年,軍工半生,這份刻在骨子里的“軍味兒”讓他更加明白肩頭的責任,十年的平安志愿者經歷,更是讓魏述年沉淀出了守護家園、守望平安的一股勁頭。
△ 目前,海淀區累計上崗核酸采樣志愿者達141人。志愿者馬立凱說:“在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了醫務工作者的艱辛,也很高興完成了自己想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的心愿?!蹦壳?,他已經累計完成了1500余人次的核酸采樣工作。
△ 在豐臺區五里店街道第一社區卡口,有一支由社區工作人員、下沉干部、志愿者和物業保安組成的“紅袖箍”隊伍,他們堅守卡口處,嚴格落實“四查一問”,持續把好社區防控重要防線。
△ 在疫情防控一線,石景山區石景山區涌現出無數舍棄小家團圓,守護大家周全的志愿者感人故事,暢忠杰及其妻子周永紅就是其中的一對,無論是地區核酸檢測服務保障,還是封閉區管理工作,他們始終堅守一線,用愛譜寫著防疫一線的“浪漫”。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重于泰山。門頭溝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者不分晝夜,始終堅守,從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到深夜的滿天繁星,志愿服務的腳步從未停歇。
△ 自疫情發生以來,房山區多家非公企業主動支援社區疫情防控,組織志愿者積極參與核酸檢測、卡口值守以及電話流調等工作,在抗疫一線凝聚“非公”力量。
△ 在通州區通運街道的bobo自由城小區核酸檢測現場,一支由小區業主自發組織的志愿者隊伍,為核酸檢測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各個點位,嗓門大的維護秩序,干活細致的采集信息,體力好的上門服務,他們以“守護家園”為初心,為居民筑起了牢固的防護墻。
△ 為守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卡”,順義區各鎮街機關干部與在職黨員、志愿者、物業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值守,嚴格落實出入口管理要求,全力把好卡口“出入關”。
△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昌平區2000余名“首都老兵”志愿者用行動踐行軍人的誓言,在核酸篩查、社區防控、防疫宣傳、信息核對等疫情防控戰線上,為群眾筑起一道堅實的“防護墻”。
△ 在疫情大考中,大興區無數青年志愿者聞令而動、向疫而行,在“疫”線擦亮青春的奮斗底色。今年剛滿20歲的樊逍瀟就是其中一位,她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一名大二學生,利用居家的課余時間,她加入天宮院澤眾志愿服務隊,在融匯社區、海子角東里社區等地,提供核酸采樣秩序維護、信息錄入等工作,累計服務時長超200小時。
△ 懷柔區堅持卡口從嚴管理,充分發揮黨員志愿者的先鋒模范作用,結合檢查督導、數字化技防、創新宣傳等多種方式,充實一線防控力量。
△ 密云區溪翁莊鎮接到對石墻溝村管控工作要求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廣大黨員志愿者挺身而出、聞令而動,身著“密云先鋒”紅馬甲,凝聚防疫戰斗力,將先鋒行動與疫情防控緊密融合,堅決筑牢“紅色屏障”。
齊心共建,創城惠民
△ 為進一步助力創建文明城區,朝陽區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在創建文明城區中的帶頭示范作用,在呼家樓街道、區文化館、區圖書館等周邊,開展環境衛生大清理志愿服務活動。
△ 文明交通是城市的名片,是展現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為深入推進文明城區創建工作,讓交通文明“點亮”城市文明,平谷區全面啟動“文明交通”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城市志愿者積極響應,在區主要路段、商業區開展文明交通引導、規范停車宣傳教育及不文明行為勸導。
△ 為進一步配合延慶區常態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延慶鄉親”墨墨祝福志愿者協會志愿者積極參加儒林街道開展的常態化創城巡檢督導活動,他們克服了天氣炎熱、樓層高沒電梯等困難,兩天時間完成儒林街道的9個社區131幢樓,486個單元的巡查工作。
一次次志愿服務活動,匯聚起溫暖人心的力量。點贊志愿者,感謝他們用點滴付出構筑起了愛的長城,讓社會更文明、人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