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區“喜迎二十大——學雷鋒、守條例、抓實踐”主題志愿服務活動
聚合五股力量,促進隊伍建設好。堅持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圍繞“文明實踐”“網絡志愿”“項目建設”“專業服務”“典型示范”五方面不斷聚合愛心力量,培育壯大志愿服務隊伍。一是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構建以區委書記擔任總隊長的區、鎮街(部門)、村(社區)三級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體系,成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分隊43個、小隊180個。二是借助互聯網便捷高效優勢,完善“文明南岸 美好家園”微信小程序、“志愿重慶”“掌新南岸APP”“線上招募+線下活動”運行模式,實現注冊志愿服務隊1208支,實名注冊志愿者22余萬人。三是結合工作策劃重點項目,以項目建設招募志愿者,形成“馬上留步”“久久家風”“志愿護學”等6支區級重點項目志愿服務隊。四是針對應急救援等特定服務領域,協調區級部門精準設計服務項目,組建教育、衛生、消防等專業志愿服務隊20支。五是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社會影響力和帶動力,以18名中國好人等先進典型為核心聚合愛心群眾,先后培育孵化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周幺嬸”愛心服務隊等隊伍,實現志愿服務隊伍“增量提質”。
南岸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南岸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南岸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健全三類制度,確保制度執行好。堅持把制度建設貫穿志愿服務始終,不斷健全“日常管理”“統籌協調”“考核促進”三類機制。一是相繼出臺《志愿服務招募注冊制度》《志愿服務培訓管理制度》《志愿服務記錄制度》《志愿服務項目管理制度》等制度,從根本上確保志愿服務日常管理有章可循。二是建立區委文明委領導、區委文明辦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志愿服務工作協調小組,并配套小組聯席會議、工作協調、任務分解等制度,不斷加大志愿服務統籌協調推進力度,實現全區“一盤棋”。三是創新探索志愿服務考核促進機制,按照可量化、可督查、可考核原則,將志愿服務制度執行情況以及“志愿服務支持率、滿意度”等納入文明建設季度、年度考核,納入細胞創建內容,不斷倒逼志愿服務工作落地見效。
堅持五環相扣,實現活動效果好。始終圍繞“三好辦法”“珠聯接龍”“五心學雷鋒”“廣泛參與”“認同滿意”五環相扣,策劃開展“適銷對路”的志愿服務活動。著眼群眾需求,通過組織座談、調查問卷等方式采集志愿服務信息,并按照“好說、好做、好處”“三好辦法”策劃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且將群眾受歡迎的“幺嬸幫忙”等18個志愿服務項目整合為“五色”志愿服務類別,采取“珠聯接龍”連續不斷的方式,做到月月全區有示范、周周鎮街有特色、天天社區有活動。深刻把握新時代學雷鋒志愿服務內涵,破除志愿服務“唯公益、唯時長、唯嘉許”老舊觀念,大力倡導從人的本心出發,積極動員群眾時時處處踐行“憑良心、舉手之勞做好事,揚善心、積極參與做好事”,在全區形成了“你幫我幫大家幫”的良好氛圍,實現志愿服務支持率、滿意度均達到95%以上。
把握四個維度,全力保障激勵好。常態抓好志愿服務經費保障、關心關愛、嘉許激勵、榜樣帶動四個維度,不斷提升志愿服務“愿”動力。一是將志愿服務必要經費納入財政年度預算,并整合道德風尚基金、心理健康基金等社會公益資金,每年安排“珠聯接龍”“文明勸導”等專項資金200萬元,確保志愿服務常態化開展。二是加大對志愿者的關心關愛力度,常態開展“夏送清涼、情送清爽、安送保險、冬送溫暖”四送活動,特別是為2051名60—75歲志愿者購買意外傷害險很受歡迎,切實解決了志愿者“后顧之憂”。三是制定出臺《南岸區志愿服務嘉許回饋激勵辦法》,定期評定星級志愿者,并每年拿出5萬元專項經費兌現志愿者“以服務積分換愛心商品”等嘉許回饋激勵。四是加大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培育選樹,并通過“榜樣”等欄目,吸引帶動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務。累計產生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10人(個),以及各類志愿服務先進典型2000余人(個)。
拓展三種途徑,推動創新服務好。聚焦便民、為民、利民,不斷拓展志愿服務途徑,創新推動全區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一是線上簡化做“減法”,打造“文明實踐 美好家園”微信小程序,簡化志愿者注冊招募、需求采集、流程審核、活動發布等流程,實現志愿服務活動移動端“隨時隨地”一鍵查詢、一鍵參與,極大提升市民參與志愿服務便捷性。二是供求結合做“加法”,從群眾“需求側”、志愿服務“供給側”著手,探索“黨員+志愿者”“社工+志愿者”“珠聯接龍+志愿者”“文明實踐+志愿者”等結合并進方式,創新優質志愿服務供給,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三是內容融合做“乘法”,轉變“單打獨斗”觀念,將志愿服務與文明建設、文明實踐、社區服務、社會治理等工作有機融合起來。如在社區策劃開展“夕陽暖洋洋”文明實踐活動,將志愿服務融入社區服務、文明實踐中去,為老年人提供陽光午餐或配送免費紀念品,讓志愿者跟著服務內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