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隨著新一輪疫情來襲,“朝陽群眾”以應戰“大考”的姿態積極響應,全員發力,力求在抗疫一線高效發揮朝陽力量。
上陣不離父子兵
朝外街道雅寶里社區,青年志愿者王子豪結束了一上午的核酸篩查志愿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剛剛度過18歲生日的他,與父親一起組成“父子兵”,共同參與朝外街道核酸篩查志愿服務。這對“父子兵”連續兩天參與核酸篩查,每天都在高溫線堅守陣地。
身殘志堅的“防疫老兵”
現場維護秩序的“大白”中,有一位佩戴助聽器的特殊志愿者。安貞街道殘聯黨支部書記王會青雖是一名聽障殘疾人,但王會青已是一名“防疫老兵”。掃二維碼、貼條形碼、維持秩序......王會青動作嫻熟,與其他志愿者并無不同。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殘疾人朋友加入到社區防疫志愿者的隊伍中來。
“最佳拍檔”攜手抗疫一線
平日里他們是最親密的家人,在抗“疫”一線,他們是“最佳拍檔”。在酒仙橋街道,肖左峰是銀河灣社區服務站站長,程立志是東路社區服務站站長。作為轄區的站長“夫妻檔”,他們克服上下班通勤距離遠、孩子年幼等實際困難,第一時間奔赴社區,各自堅守崗位?!?/p>
疫情防控中的“c位擔當”
在十八里店地區有一支“上門核酸小分隊”,他們由醫護人員和鄉機關青年干部組成,最小的才21歲。他們兩人一組、兩組一樓,逐層逐戶一次次上門核酸采樣。他們是疫情防控中的“c位擔當”,在這場和病毒的對峙當中,醫護力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用專業,守護著十八里店的健康平安?! ?/p>
身兼多職的“小藍”“小黃”
在高碑店地區,通惠河畔文化產業園內,多了一道“黃藍交織”的風景線。原來是外賣小哥在“執勤”,面對區域疫情防控工作,作為新就業群體,他們主動聯系園區黨委,積極參與園區核酸檢測秩序維護,同時還開展物資發放志愿服務工作。他們以心手相連的接力,主動作為、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為防疫工作貢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