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疫情發生以來,沈陽市文明辦按照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統籌志愿力量,引導全市廣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就近就便、科學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在全員核酸檢測、防護宣傳、聯防聯控、物資配送、心理疏導、防疫消殺、社區排查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截至4月10日14時,全市共招募志愿者9.51萬人,累計服務時長821.65萬小時,服務市民群眾2647.68萬人次,成為全市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廣泛宣傳發動 迅速集結力量參與疫情防控
高效響應處置。本輪疫情發生后,市文明辦立即啟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應急響應,第一時間發布《關于號召廣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積極有序參與疫情防控的倡議書》,制發《沈陽市“同心抗疫保衛城市”志愿服務行動實施方案》,引導廣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按照屬地化、就近化原則,快速有效參與到社區防控、便民服務、防疫宣傳等志愿服務工作中來。
強化組織招募。根據疫情變化,市文明辦以全媒體方式發布《沈陽市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啟事》,統一公布報名熱線及網上報名通道,號召符合招募條件的市民積極加入志愿者行列,攜手抗擊疫情、保衛城市,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僅1天時間報名人數就接近3000人。
加強激勵引導。組織人員及時登記統計志愿者服務時長,達到10小時以上者,頒發“志愿服務證書”。持續選樹宣傳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推出《感謝有您,溫暖這座城市!》《致敬每一位平凡卻偉大的“你”》等宣傳報道200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民網、新華社、央視刊載報道,充分展現了沈陽志愿者危難面前守望相助、眾志成城的大愛與擔當,進一步凝聚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攻堅戰的強大精神力量。
強化培訓管理 為疫情防控提供專業的志愿服務
開展崗前培訓。市文明辦指導各志愿者使用單位根據不同崗位性質,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對志愿者進行崗前培訓,切實做到培訓不合格不上崗。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利用“志愿沈陽”微信公眾號為志愿者推送《志愿者培訓微講堂》23期,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志愿服務技巧等內容的基礎培訓,不斷提升志愿者服務意識和水平。
優化服務管理。建立疫情防控志愿者名冊,嚴格按需設崗,合理安排志愿者上崗服務內容,分別編組、分類管理上崗服務,科學設置志愿服務時長,實行考勤和必要的輪崗制度。鐵西區凌空街道愛心社區對志愿者實行分組管理、精確服務,將志愿者分為信息采集組、秩序維護組、出入口防控組、物資保障組、樣本轉運組等多個服務組別,科學設置志愿服務崗位,做到定人定崗定責。
注重安全防護。疫情防控期間,市文明辦將志愿者防護用品統一納入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物資保障范圍,為志愿者提供防護服、消毒液等必要防護用品,保障志愿者的安全。沈北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統一設計制作5000套抗疫志愿服務“十全”應急包,包含防護服、醫用面罩、一次性手套等10類防護及應急用品,已向一線“小紅星”志愿者發放。
聚焦實際需求 確保精準有效開展志愿服務
參與社區防控。組織志愿者協助社區開展疫情排查、人員管控、秩序維護、消毒消殺、衛生清潔、心理疏導等各類志愿服務,緩解社區疫情防控壓力。景亞棟農民工志愿服務隊的9名志愿者不辭辛勞、無私奉獻,協助所在社區對55棟居民樓、1所學校及各核酸檢測點位等公共區域實施防疫消殺,開展行動30余次,累積消殺面積達35萬平方米。
提供便民服務。在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微心愿”圓夢行動,以孤寡老人、困境兒童、殘疾人為重點對象,提供志愿服務。目前,共征集“急需防疫物品”“老人陪護”“助殘代駕”等微心愿2941個,主動認領2385個,現已圓夢1972個。沈陽供銷疫情保供先鋒隊開通“幫農銷售”平臺及微信群,形成“基地+平臺+保供服務站+志愿者團長”的模式,幫助農戶順利銷售農產品,保障生鮮、蔬果及重點民生商品供應充足。
做好防疫宣傳。充分利用流動大喇叭、微信群等多種手段,有針對性地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工作,讓市民及時了解科學防控知識、疫情防控政策動態。沈河區北站街道山東堡社區志愿者創作的“大話西游體”宣傳語走紅網絡,用樸實、詼諧、幽默的語言號召轄區居民參與全員核酸檢測,引發全網熱議和好評。發動志愿者以“藝”抗疫,創作短視頻《同心抗疫保衛城市》、歌曲《感謝有你》等文藝作品3500余件,通過抖音、公眾號等多種媒介傳播抗擊疫情正能量,營造守望相助、共抗疫情的良好社會氛圍。
鐵西區 微光成炬,鑄就全民戰“疫”之路
鐵西區堅持“早謀劃、快行動、細舉措、出實效”,面向全域展開志愿者動員招募工作,通過“志愿紅耀鐵西”品牌項目,多方發動12萬人次志愿者下沉疫情防控一線,用“決心、初心、愛心、信心”鑄就了一條全民戰“疫”之路。
全域動員,動態招募,凝聚戰“疫”決心。3月15日,鐵西區面向沈陽市發布了招募防疫志愿者的通知,開放“電話+掃碼+現場”多種招募渠道,同步探索建立區—街道(鎮)—社區(村)三級聯動網絡,形成“招募管理—動態分配—服務培訓”完整工作體系,迅速招募社會志愿者2300人。鐵西區出現封閉管控小區后,第一時間對接轄區愛心企業沈陽鋼材中心市場,138名員工組成志愿服務先鋒隊,先后進駐3個封閉園區24小時值守。針對農村地區志愿者短缺情況,實行“點對點”招募,先后對接三一重裝、遼寧美協等15個團隊近300人前往支援,向疫情防控一線提供了強大支持。
按需分配,強化培訓,踐行戰“疫”初心。鐵西區文明辦根據志愿者的擅長領域、居住地、服務意向等實際情況,將醫學相關專業的志愿者分配至區疾控中心協助轉運標本、數據錄入,非醫學專業志愿者則就近分配至全區220個社區、村,參與全員核酸檢測采樣現場秩序維護、掃碼測溫、數據錄入、老舊小區值守等工作。為了做好小區管理,下發《關于為小區配備實名制志愿者的通知》,在每個小區配備8—10名實名制志愿者,分為兩組交替上崗,當好小區的“安全員”。在志愿服務培訓上,實行疫情防控“四個一”即“一米距離、一戶不落、一個細節、一個信念”,提高志愿者整體素質,在疫情防控中磨煉培育“鐵西志愿紅”服務品牌。
項目引領,各顯所長,傳遞戰“疫”愛心。鐵西區充分發揮各類專業志愿者的優勢,通過了解民情、群策群智,疫情期間建立了21個暖心項目。為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采購,建立“暖心速遞”派送項目,按照“1+2+N”的工作體系,由區級負責協調保障、街道+社區兩級負責摸底審核、在15分鐘生活圈內招募N名“小鐵”商戶志愿者和“小西”社區志愿者,為居民“無接觸”派送服務。針對獨居老人創建“編外兒女情暖鄰里”項目,由愛心志愿者組建“兒女幫幫團”,通過微信群快速對接距離老人最近的志愿者,幫助老人解決買菜、就醫、用藥等難題,目前已覆蓋200多個樓院。
于洪區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志愿服務
于洪區緊扣疫情期間群眾的不同需求,精心設置志愿服務內容,精心組織廣大志愿者積極有序地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志愿服務。
創新招募方式,迅速建立動員響應機制。于洪區發揮志愿服務領域廣泛、組織便捷、貼近群眾等優勢,通過主流媒體、招募海報、抖音號等多種方式公開招募志愿者。特別是在第四、五輪核酸檢測后通過發放二維碼貼,居民可以掃碼加入本社區志愿服務隊伍,實現志愿者招募范圍覆蓋全區。截至目前,全區共招募12900余名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用奉獻和擔當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網。
創新管理方式,完善志愿服務工作體系。按照統一歸口管理、分級屬地負責、小區分類管控的要求,通過建立區、街道、社區、小區四級微信群的方式,有序組織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區文明辦負責將招募的志愿者信息及時推送給各街道辦事處,儲備志愿服務力量,指導志愿服務先鋒群建立工作;街道統一安排志愿服務項目、地點及服務內容,保障志愿服務所需物資;社區發布志愿服務活動公告,對符合條件的志愿者進行統計匯總,結合防疫需求,統籌安排志愿者上崗服務;小區志愿者及時了解、匯總居民需求,有針對性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實現志愿服務效率最大化。
創新服務方式,扎實推進疫情防控工作。于洪區以“對外防輸入、對內防新增”為目標,充分發揮本社區、本村志愿者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積極協助社區做好人員排查、疫情防控宣傳、重點人員防控等工作,志愿者與社區工作者并肩作戰,協同開展居民體溫檢測、疫情篩查、信息登記、秩序維護、物資配送等工作。針對有特殊需求的居民提供“點對點、心連心”志愿服務,為留守兒童、殘疾人、孤寡老人及其他有困難的居民提供一對一的陪同做核酸檢測采樣、上門送飯送藥、代買日用品等關懷服務,切實解決居民實際困難。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于洪區已建立志愿服務先鋒群186個,發動各界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11.2萬人次,服務時長96.5萬小時,服務市民群眾311.1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