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怎樣學雷鋒?南京這樣做……
發表時間:2022-03-07來源:南京文明網

  “梧桐葉兒闊,代表一顆心,互助常牽手,友愛溢金陵?!?/p>

  立足崗位學雷鋒、走向社會學雷鋒,南京的志愿精神正如志愿者之歌《最愛梧桐葉》中唱的那樣。

  活動現場。

  3月5日上午,2022南京市學雷鋒服務月啟動儀式暨全市(建設系統)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活動在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舉辦。第59個“學雷鋒紀念日”里,文明和煦的春風吹拂,全市志愿服務先進典型代表及市建設系統志愿者代表齊聚一堂,傳承雷鋒精神,凝聚志愿力量。

  基層需求在哪兒

  志愿服務去哪兒

  76歲的張奶奶患有二型糖尿病多年,一直沒有規律復診服藥。老伴離世,無兒無女的她獨自居住,2020年在家意外摔倒后,雖有鄰居及時幫助送醫,但后續恢復面臨著困難。

  張奶奶家住五樓,長期臥床,行動不便,背部長了壓瘡,上腿部的傷口一直未長好,平時會有社區社工定期背她下樓陪同就醫。

  在社區志愿者的轉介下,醫務社工帶領專業醫護志愿者來到張奶奶家,進行了系統的健康評估與血糖監測,為她制定了營養計劃與就診計劃。志愿者聯合社區社工,通過互聯網醫院進行定期隨診,一下子就解決了出門看病難題。

  鼓樓區“安寧護”志愿服務隊現場分享。

  交流活動現場,南京市鼓樓區仁醫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社工金妍艷分享了這個故事。成立5年來,該中心社工提供了包含科普義診、疾病篩查、家庭探訪、安寧療護等志愿服務,數萬基層群眾從中受益。

  涓流雖寡,浸成江河;

  爝火雖微,卒能燎原。

  活動現場,第六批“南京市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南京市崗位學雷鋒標兵”名單公布。當選的20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長期堅持立足崗位學雷鋒,以篤實態度學習雷鋒精神、以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履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20名“崗位學雷鋒標兵”堅持以雷鋒為學習榜樣,具有愛崗敬業的“螺絲釘”精神,他們熱愛本職工作,能堅持義務為群眾做好事,在全市各區、各行各業深受群眾好評。

  因志而行,因愿而動,他們在愛與奉獻中踐行初心。

  記者注意到,獲獎的先進典型涵蓋為老服務、陽光助學、應急救援、法律服務、環境保護、文化服務等眾多領域。

  踐行文明、傳遞愛心,基層需求在哪兒,志愿服務就去到哪兒。

  抵達“最后一米”

  助力基層治理

  3月5日上午,2021年度江蘇省學雷鋒優秀志愿服務先進典型也同時公布,南京地區有13個典型入選,其中王小娟等5位志愿者被評為優秀志愿者,南京藍天救援隊等6家社會組織獲得優秀志愿服務組織榮譽,玄武區梅園新村街道梅園新村社區和江寧區東山街道泥塘社區被評為優秀志愿服務社區。

  南京市13個志愿服務先進典型被評為“第六屆江蘇省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

  一、優秀志愿者:

  1、王小娟 南京市紅十字賑濟救援隊隊員

  2、薛秋艷 南京江寧星火社工事務所總干事

  3、張龍英 南京市建鄴區莫愁湖街道文體社區“文體益家”工作站志愿者

  4、張 靜 南京六朝博物館“六朝青”志愿服務社志愿者

  5、洪 波 南京市棲霞區殘疾人聯合會助殘志愿者

  二、優秀志愿服務組織:

  1、南京藍天救援隊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

  3、東南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

  4、南京農業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

  5、江蘇恒愛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

  6、江蘇省老年病醫院“友善助老志愿服務隊”

  三、優秀志愿服務社區

  1、南京市玄武區梅園新村街道梅園新村社區

  2、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泥塘社區

  記者發現,獲得上述榮譽的絕大多數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正從事民生相關服務。

  王小娟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參加紅十字志愿服務、無償獻血宣傳等活動。圖片來源:南京市紅十字會

  優秀志愿者王小娟身兼“多職”,她不僅是江蘇省血液中心無償獻血志愿宣傳服務隊隊員,還是南京市玄武區紅十字會和南京市紅十字賑濟救援隊志愿者。她深知急救的重要性,為讓更多人掌握“黃金時間”的急救技巧,2021年4月至今,她累計參加40多場CPR+AED應急救護培訓,幫助600多位市民掌握應急救護培訓技能。2021年12月2日下午4點左右,王小娟途經龍江地鐵站1號出口時,遇到一位心臟突發疾病的患者,她立刻伸出援手,為患者提供正確指導,幫其買藥,陪伴他轉危為安。

  在拆遷安置社區為青少年提供志愿服務。圖片來源:南京工程學院

  同樣當選優秀志愿者的薛秋艷是名標準的“90后”,年齡不大志齡不短。2011年10月,19歲的她開始參與志愿服務,截至目前累計志愿服務時長已達8000小時。她熱愛志愿服務,是敬老院里爺爺奶奶們的“薛小妹”,是貧困單親家庭孩子們的“薛姐姐”;她關愛未成年人,曾奔赴徐州邳州為留守兒童提供幫扶,還曾帶著江寧區30名散居孤兒踏上首都圓夢之旅。

  張龍英在社區為市民測量體溫。

  在南京,志愿服務不分年齡,老中青“紅馬甲”齊上陣更是常事。77歲的優秀志愿者張龍英是南京市建鄴區“文體益家”工作站的一名志愿者,別看年紀大,社區里宣傳調解有她,銀發互助有她,環保護綠有她,義務巡邏還有她。自2006年首次接觸志愿活動以來,她參加的志愿服務時長已達1250小時。

  鄰里守望、家庭關愛、社會救助、生態環?!驹刚邆円蕴赜械撵`活性和親民性提供服務,與群眾良性互動,成為基層政府社會治理的有益補充。

  志愿者辛福是南京岱山恒永西苑社區一家快遞站的站長,與普通快遞站不同,這里聘用的員工大多是肢體不便、智力存在障礙的殘疾人。兩年來,這家快遞站每年接收20萬個包裹,好評率99%,被恒永西苑周邊的居民稱為“春天驛站”。

  除了快遞站站長,辛福還有另一個身份——南京雨花睿澤障礙人士服務中心秘書長。這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志愿服務組織,為心智障礙人士提供托養照料、社會融合、技能支持、就業支持、康復教育等服務。店里的殘障員工,正是這家機構的托管學員。

  快遞站所在的西善橋街道有800多名在籍的殘障人士,由于深居簡出,與社會接觸機會少,成了社區里的“隱形人”。辛福得知后,與志愿者伙伴們創建了“蝸牛速遞”項目,希望通過代收暫存包裹服務,增加殘疾人與社區居民互動機會,提升他們的社會技能。

  勤奮工作讓這群年輕人逐漸獲得社區居民的認可和接納。如今,快遞站聘用了7名殘障人士,其中3人月收入超過3000元。他們得到社會認可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笑容也越來越多地在臉上綻放。

  徐佩佩和孩子們在一起。

  家庭保潔、理發修甲、買菜燒飯、代購代送,志愿組織“小江家護”托起了幸福夕陽紅;組建“細雨初夏”品質助學團隊,南京市教師志愿者聯盟志愿者徐佩佩為留守兒童組建公益成長營;雖患有殘疾,但60歲的康寧仍堅持參加夜間巡邏志愿服務,5年來追蹤和抓獲偷盜疑犯6人……

  各式各樣有溫度、有特色的志愿服務正持續開展,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活躍在基層,服務民生,成為打通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抵達群眾身邊的有力力量。

  共建共治共享

  形成基層自治新格局

  如今,南京的志愿服務已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3月2日,玄武區梅園新村街道梅園新村社區里,社區與東部戰區總醫院的“家庭病床”行動正在進行。在這個啟動于1982年的學雷鋒志愿行動中,軍醫和專家團隊挨家挨戶巡診,對社區里臥床老人進行查看、送藥、開藥,為不方便的老人省去醫院排隊看病的麻煩。

  學雷鋒志愿服務中,社區通過調查居民需求,將調查結果與社區資源進行對接,整理出16個志愿服務特色項目。每年寒暑假,“小紅梅公益課堂”準時開講,通過各類青少年素質拓展課程,豐富未成年人業余文化生活;“家家樂”養老服務中心里,專業心理咨詢師團隊一周7天安排活動各不同,服務社區獨居老人、失獨家庭5700人次。

  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梅園新村社區通過志愿服務,有效激發社會組織與居民的參與熱情,真真正正讓基層群眾得到實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公共安全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張勤介紹,“志愿服務”這個詞單純從概念上講,是個“舶來品”英文“Volunteer”,但志愿精神的內核其實不乏“中國特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志愿服務精神有機結合。如“樂善好施”“仁愛思想”“兼愛非攻”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是一脈相同的。既有傳統的與人為善,又講究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溫情,還有“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時代精神,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為一體。

  張勤表示,如今,“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已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隨著志愿服務向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不斷推進,在服務發展大局、增進民生福祉、助力基層治理等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張勤認為,志愿服務屬于“民間力量”,來于群眾、服務于群眾,其作用與政府作用和市場作用都不同,它能更好地聯動社區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更深入全面地滿足群眾需求。

  去年祿口機場疫情期間,銀發志愿者助力抗疫一線。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徐琦 攝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疫情期間的基層防疫志愿者?!彼f,疫情期間,參與抗疫的志愿者組織以線上團隊合作為主,線下個人實踐為輔,為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貢獻了不容忽視的力量。

  北苑社區志愿服務站志愿者為居民解答問題。通訊員 吳小燕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孫中元 攝

  志愿服務體現了以“善”為核心的價值追求,以“互助”喚起人們內心的慈善力量。發展志愿服務事業,建立各類志愿服務組織或團隊,有利于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實現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南京城。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芃 攝

  微光成炬、匯愛成河。

  第59個“學雷鋒紀念日”里,南京城建“誠為寧”志愿服務聯盟向全市各行各業志愿組織發出倡議:

  攜手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發揮城市主人翁精神,共同播撒“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種子。把志愿服務站點從市區廣場搬到群眾家門口,經常性開展涵蓋老中幼全齡的“點單”式、“定制”式志愿服務,用愛心換真心、用真心換真情,真正建設成為群眾身邊值得信賴、穩定可靠、長久相伴的志愿隊伍。(紫金山觀察) 

Scan me!
責任編輯:孫婷婷 賈園園
相關稿件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