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個學雷鋒紀念日當天,武漢市發布《關于公布武漢市2021年度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一批”先進典型名單的通知》,一批先進個人和團隊獲表彰。極目新聞記者獲悉,截至目前,武漢實名注冊志愿者人數達287萬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過23%,相當于平均每5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紅馬甲”。
數據顯示,注冊志愿團體10841個,發布志愿服務項目111295個,累計志愿服務時間2261萬小時。武漢市文明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先進典型的感召下,更多年輕人紛紛成為志愿者。
近年來,武漢市扎實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志愿服務蔚然成風,涌現出一大批精神高尚、事跡突出、群眾公認、影響廣泛的先進典型,對提升市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發揮了鮮明的導向作用。
經過宣傳發動、擇優推薦、綜合考核等環節,武漢市當天發布60名“武漢市最美志愿者”、55個“武漢市最佳志愿服務組織”、49個“武漢市最佳志愿服務項目”、30個“武漢市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榜單。
2021年同期,武漢市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實名注冊志愿者人數為198萬,隨著志愿服務力量不斷壯大,今年,武漢市將持續深入開展系列志愿活動,發布一批志愿服務重點項目,引導更多市民積極投身學雷鋒志愿服務,為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貢獻志愿力量。
據介紹,武漢將持續廣泛發動社會公眾成為志愿者,組織行業系統組建志愿服務團隊,充分吸納專業人才進駐志愿服務組織,全面壯大志愿服務隊伍,筑牢“志愿者之城”根基,不斷擦亮武漢“志愿者之城”的金字招牌。
把家搬到山區,帶著家人去支教
為了支教,武昌水果湖一小教師鄭三雄和妻子張琳,帶著5歲的孩子和70多歲的母親,舉家搬到麻城支教。
“我心里一直有個支教夢?!编嵢壅f,他的老家在革命老區洪湖的一個小村落,“作為一名從山村里成長起來的教師,我應該做點事情?!蓖瑸榻處煹钠拮訌埩找卜浅VС謵廴说南敕?,兩人一直在尋求支教的機會。
自湖北省教育廳部署教師支教工作以來,鄭三雄和張琳兩次向學校遞交申請,志愿到革命老區的貧困小學支教。
2018年,鄭三雄夫妻倆遞交了支教申請,但是學??紤]工作的需要,把他們留下來帶畢業班。2019年5月,新的一輪支教老師選拔開始后,夫妻倆再次提交申請。2020年8月,他們被安排到麻城三小支教。
夫妻兩人一同離開武漢,孩子和老人怎么辦?夫妻倆考慮后,決定帶著老人和孩子一起,暫時舉家搬遷至支教小學——麻城第三小學。
鄭三雄教一年級,當地教師教學方式還比較傳統,使用多媒體教學比較少。他上課巧用方法,在低年段的教學中,收集并制作了很多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們喜歡的卡通人物、歌曲和豐富的視頻教學資源,穿插在教學中,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
支教一年期滿,但鄭三雄與麻城三小的聯系沒斷,隔三差五就會聯系那里的老師們,給他們發送最新的教學課件和信息,交流教學心得,在教書育人的路上書寫大愛情懷。
堅持獻血12年,獻血量可救活290人
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一大早胡勇便帶著4位好友趕到武漢血液中心獻血。3天前,胡勇剛剛獻血400毫升,今年他已經獻血3次。
無償獻血成了胡勇生活中一項常規內容,他堅持獻血12年,一年至少獻20次成分血,截至目前獻血量達58300毫升,連續4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
今年42歲的胡勇就職于武漢平煤武鋼聯合焦化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他在逛街時看到路邊采血車,上面寫著“捐獻熱血、挽救生命”,這句話觸動了這位退役軍人。他當即挽起袖子獻了400毫升血。后來,工作人員又向他介紹了捐獻骨髓的事,有許多白血病人等待配型救命。胡勇二話不說,申請加入中華骨髓庫。
從此以后,到血液中心獻成分血成了胡勇生活中雷打不動的事。根據規定,獻成分血一年最多只能獻24次,胡勇一年至少獻20次。從2010年開始,胡勇獻血199次(獻全血3次),武漢血液中心工作人員說,胡勇獻血量相當于挽救了290位患者的生命。
有一次,胡勇剛剛上車準備上班,接到武漢血液中心打來電話,急需用血。他當即下車,攔下一輛出租車從青山區趕到幾十公里外的硚口區。有一位志愿者早一步趕到獻了血,胡勇既欣慰又自責,他額外獻出了一個成人量的血,算是對“遲到”的彌補。
在他的帶領下,他的妻子和朋友們也加入到獻血大軍中?!拔乙恢毕胝业礁嘀就篮系呐笥褌?,一起建立一支青山區獻血志愿服務隊,盡我們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的人?!焙抡f。
組團送演出,走遍漢陽百余社區
“我們團隊就是想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都能看到文藝表演?!睗h陽區圖書館副館長梁星說。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她帶領的漢陽區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宣講隊,基本走遍了漢陽區的社區街道。
梁星大學畢業后考入了漢陽區文化館,成為了一名文藝干部。剛剛入職不久,梁星便參加了“漢陽好人”的文藝創作,“這些平凡而偉大的身邊人也讓我在后面的工作中受益頗深?!绷盒翘寡?,當時她就仿佛被融入了這些模范人物的事跡中,“也從內心里明白了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的使命?!?/p>
梁星介紹,漢陽區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宣講隊的主要職能就是面向社區、街道,通過結合時事政策創作歌曲、小品、快板、情景劇、歌舞等文藝作品讓基層群眾更能切實地理解理論政策,如今她的足跡遍布漢陽百余社區。
讓梁星感觸頗深的是,2017年漢陽區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宣講隊剛剛創建時,正值她生完小孩,產假還沒有休完?!爱敃r為了不影響創作,有時會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绷盒钦f。除了自己創作外,她還要指導團隊進社區演出,為了讓自己的創作和團隊的演出“更接地氣”,每次演出完,梁星都會詢問現場群眾對演出作品的意見和建議,并根據這些反饋,對節目反復修改。
疫情期間,為了創作出更多的文藝作品鼓勵信心,她一邊下沉社區一邊進行文藝創作?!盁o論以后我會從事什么樣的崗位,創作、策劃、演出這些事情我會一直做下去,讓更多的群眾在體驗文藝魅力的同時,更能讀懂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绷盒钦f。
服務鄰里扮靚社區,“活雷鋒”一干19年
“大家依次排隊掃描門口的二維碼,就能顯示出健康碼?!苯秴^百步亭社區,一位老太太用洪亮的嗓音,提醒著進入小區的居民??吹接芯用袷痔嵛锲凡环奖闶褂檬謾C,她會上前幫忙:“莫慌莫慌,掃完碼測過體溫再進?!?/p>
老太太名叫蘆瑞珍,今年75歲,從2003年至今一直在社區參與志愿服務,一干就是19年。
在百步亭溫馨苑,大家都知道,只要有需要,打個電話,蘆瑞珍一定及時趕到。近20年來,她從街坊四鄰口中的“蘆大姐”,逐漸變成了“蘆阿姨”“蘆奶奶”,但她參與志愿服務的步伐卻從沒停止過。
2019年,溫馨苑居委會整治私裝地鎖。萬事開頭難,蘆瑞珍主動請纓率先拆除她所在片區的地鎖。她用了一個多月時間耐心細致地做居民思想工作,通過居民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動,順利拆除了溫馨苑108個地鎖,大家點贊“社區108個地鎖拆了 ,居民的‘心鎖’解了”。
本是含飴弄孫、樂享天年的年齡,但蘆瑞珍說,穿上“紅馬甲”,就身負一份責任。
“其實,只要換位思考,什么難題都好解決?!碧J瑞珍笑著說道?!氨M管我已經75歲了,但內心學雷鋒的信念未變?!苯?0年來,在蘆瑞珍的帶動下,大批居民積極報名加入志愿服務隊。
當了方艙搬運工,又當疫苗志愿者
25歲的王一葦是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2018年,正在華中科技大學就讀本科的王一葦得知,學校要選拔赴疆支教人員,“當得知這個消息時,我毫不猶豫就報名了?!彼嬖V記者,這是她成年后做的第一個人生抉擇,一年后,王一葦本科畢業,來到新疆庫爾勒支教,當地的氣候與水質讓這位長江邊生長的年輕人難以適應,“那個時候經常流鼻血,剛開始還蠻害怕,后來就習慣了,隨手拿張紙一塞完事?!?/p>
身體上的不適應可以慢慢克服,如何教好學生才是王一葦支教需要解決的大難題。王一葦回憶起那時的場景,為了能走入差生的內心,她時常找他聊天,還經常制作手工禮物,一個月后,孩子改觀特別大,“我逐漸看到他的眼中有了光?!蓖跻蝗敻惺艿?,對于當地的學生,關懷十分重要。
2019年底,王一葦回到武漢,“不久后,看到學校發布抗疫志愿隊的招募,我馬上就報名了?!蓖跻蝗敍]有絲毫猶豫地投入到了抗疫志愿服務中,“我們志愿隊主要是負責給方艙醫院搬運物資,那時候防護服一穿就是一整天?!睂τ谂鷣碚f,搬運貨物十分吃力,但她沒有怨言,“抗疫保障爭分奪秒,我提不動就扛,怎么快怎么來?!笨挂咧驹刚吖ぷ鹘Y束后,王一葦又主動申請成了疫苗志愿者?!爱敵醯倪x擇沒有絲毫猶豫和害怕?!蓖跻蝗斦f,“我只希望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p>
如今王一葦是黨史教育宣講志愿者,她將自己在新疆支教和抗疫志愿服務的故事講給全國的大學生聽?!皩⒆约鹤钫鎸嵉南敕ǜ嬖V當代大學生,我們要彰顯使命擔當,不負青春年華?!彼f。
全職公益人,組建1200人志愿團隊
從2008年汶川地震接觸公益到親身參與設計、運營多個公益項目,最后毅然決定從醫院辭職,做全職公益人。
江漢區青年志愿者協會會長陳玥投身公益事業已有十多年,陳玥說,之所以熱衷于公益事業,這與她從小的經歷密不可分。
“從記事起,母親就教導我,不要怕吃虧,吃虧是福?!标惈h告訴記者,在她印象中,父母一直是街坊鄰居眼中的熱心腸,只要誰家有困難,父母總會竭盡全力地去幫助他人。父母的潛移默化,培養了陳玥的一身正氣。她說:“我上學時在公交車上抓過小偷,在車禍現場救援過傷者,只要我看見的事,不順眼就想管一管……”
2008年,汶川遭遇地震后,27歲的陳玥第一時間發動同事們捐款,這是她第一次做公益。之后,她便開始參與設計和運營多個公益項目?!拔抑霸卺t院工作,經常幫助愛心機構聯系受助患者,后來我慢慢覺得,有更多人需要我去幫助?!?017年,陳玥辭職創業,同步發起成立了武漢市慈善總會童心童愛基金,成立社工服務中心,開始做全職公益人。
服務了多個公益項目的她隨著對行業認識加深,從而創建青年志愿者服務中心。并先后組建“黨團先鋒”常態化志愿服務隊,在漢口火車站累計服務5169小時;組建關愛高齡獨居空巢老人的“小鳥暖巢”老青互助志愿服務項目,累計服務324小時;疫情期間,她也曾組織江漢青春防疫志愿者志愿服務隊,給核酸篩查點派遣志愿者。在陳玥的帶領下,1200多人的青年志愿團隊已累計志愿服務32257個小時。(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吳漢 統籌: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李慶)
>>記者手記<<
奮力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 需要迸發更多“志愿力量”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
當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總會及時出現,不計回報不畏艱苦,伸出援手播撒陽光。
為了讓這座英雄的城市越來越美,他們發光發熱,甘愿奉獻,在不為人知的堅守中積累著回饋社會的能量,傳遞著人間大愛。
他們是一群可親可敬的人,他們是武漢287萬志愿者。
一個個志愿者,在平凡中書寫偉大,他們用微笑和行動,傳播友善,凝聚力量,展示城市的最美形象。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聞名的“志愿者之城”,280多萬志愿者廣泛開展值守巡邏、心理輔導、矛盾調解、防災教育、科普宣傳、文化服務等志愿服務活動,充實基層服務力量,廣泛開展志愿服務行動,做到“群眾需求在哪,志愿服務就到哪”,讓志愿服務充滿了“煙火氣”和“人情味”,展現英雄城市的獨特魅力和英雄人民的文明風采。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他們自己也收獲了快樂,彰顯了價值,通過自身的文明言行積極傳遞正能量。他們是真善美的踐行者,是城市的代言人,是流動的亮麗風景線。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于外表,更體現在城市氣質和風范,志愿者們展示出的自信和友善,熱情與誠意,為武漢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增添了“硬核”實力,這群紅馬甲也為城市發展留下精彩注腳。
奮力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武漢已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志愿服務建設,不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需要更多的志愿者,迸發更強大的引領和推動力量。(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李慶)
-
(2022-03-04)
-
(2022-03-04)
-
(2021-04-01)
-
(2021-03-05)
-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