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趙夢桃小組”
初夏,陜西咸陽新興紡織工業園內,咸陽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一分廠望不到邊的機器晝夜轟鳴。置身其中,仿佛被一片雪白的世界圍裹。棉花就在這里被紡成線,又織成布。享譽全國半個多世紀的“趙夢桃小組”,就是該分廠紡部車間乙班。
“最近上了一個‘80左捻’新品種,必須用左手接頭,這樣產品才會有立體感,線也不易斷。但新工都不會,我們5個老工就頂上去,一邊做一邊教她們?!薄摆w夢桃小組”第12任組長、全國紡織行業勞模王曉榮說。
歷史長河緩緩流動,伴隨成員更新快、年輕化、價值多元的現實,外界有人不禁問:夢桃小組現狀如何?夢桃精神的火炬還在往下傳嗎?
《工人日報》記者探訪得到的答案是,“趙夢桃小組”這片精神高原始終頑強聳立著,已經持續了12代。
傳奇般的精神高原
咸陽紡織集團有一個夢桃展廳,新招工人以及到訪客人都會被帶到這個精致的展室里,認識一下趙夢桃和以她名字命名的傳奇小組。
趙夢桃,曾連續42次被評為廠勞模、紅旗手和先進生產者,先后9次出席陜西省和全國英模會議。1963年,陜西省政府隆重命名了“趙夢桃小組”。2009年,已逝世的趙夢桃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如今,在廠區道路邊和車間的宣傳欄、小組活動室等處,都在宣傳“高標準、嚴要求、行動快、工作實、搶困難、送方便、不讓一個姐妹掉隊”的夢桃精神。
據介紹,“趙夢桃小組”作為一個傳奇般的精神高原,傳承12代至今,所出勞模之多、所獲榮譽之高,十分罕見?!摆w夢桃小組”命名54年來,代代傳承,永葆先進。獲得全國先進班組、全國工人先鋒號等全國性榮譽24項;12任組長,5人6次榮獲全國勞模稱號,其余7人均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組員人數一直在隨著生產任務情況變化,過去有15位組員,最多時32人,現有28人?!蓖鯐詷s告訴記者,目前組員平均年齡28歲,最小的僅有20歲,其中還有兩名男性。
28雙磨出老繭的手
陜西省勞動模范何菲是小組里的多項技術能手、年僅30歲的她已是組內5位老員工之一。她手機里保存著一張照片:一根纏滿了透明膠布的右手食指。
“去年2月,我們試紡新品種——滌棉維30,一開車,一半都斷了,每臺車有六七百個斷頭,得一個個接上。車速很快,每分鐘1.5萬轉(多數品種是1.3萬轉),而紗的含滌高韌性大,所以落紗時特別容易割手?!焙畏普f:“最大的麻煩是反反復復割,一個傷口不停被割,越割越疼?!?/p>
有一陣,何菲也焦躁起來。她本來是值車工,但這個品種的落紗環節就是因為割手太厲害,新工干不了,才臨時調她過來應急。但她很快說服自己堅持下去,誰讓自己是黨小組長、老師傅呢?“搶困難、送方便”,當年趙夢桃不就是這樣嗎?
一邊貼創可貼、纏醫用膠布,忍住疼痛干,一邊調節設備適應新品需要,3個月后,大面積的斷頭才被遏制。
其實,28位組員每人都留有這種“疼痛手指”的紀念。記者注意看了每位組員的雙手,或右手食指,或左手中指,都有被反復割傷而形成的老繭。就連干了26年的王曉榮,手上的老繭旁還有新舊不同的傷痕。
“以你的技術、經驗,也會被割傷?”記者不免感到好奇。
“沒有人不割手的,不割就學不會;學會了只要干下去,日復一日,多少還是會被割的?!蓖鯐詷s淡淡地說。
左手拔出紗管,右手尋找紗頭,然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在紗管斜面捏住紗頭,帶捻引出,套鋼絲圈、插管、提紗、繞導紗鉤、卡頭、定位接頭……王曉榮雙手上下翻動,一氣呵成。這就是值車工最難、也是最基本的工作——接線頭。
“趙夢桃小組”負責著40臺進口細紗機,棉花在這里被紡成細紗,是紡織廠最復雜、最重要的工序。55680個錠子牽著各種型號的銀線晝夜不停飛速旋轉,因為受棉花中的雜質、積落的棉絮、機器狀況、溫度濕度變化等因素影響,細紗會隨時斷線,值車工就要不斷巡發現并重新接上。新工到崗,首先是跟師傅學接頭,然后是不斷練習提高接頭的速度、質量。
“趙夢桃小組”每個組員都是這樣一步一步由師傅手把手地教出來,然后從看半臺車、一臺車到看兩臺甚至更多的車。等到手上老繭厚到一定程度,新組員就變成了老組員。
24歲的成夢夢是小組里“年輕的老同志”,剛剛測試的成績領先全廠。2011年進廠的她,現在正帶著兩個徒弟?!耙呀浉?個班,接頭、換粗紗都可以了,走巡回還差一點?!背蓧魤粽f。
現在,按照百分制測定工作法,組員中8人達到98分,大部分達到94分以上,居全廠最優。不僅如此,“趙夢桃小組”還以54.5%的紗錠,完成了66.2%以上的產量,并且質量無差錯,安全無事故,指標名列前茅。
好傳統到現在也沒有變
25歲的朱快樂是成夢夢的徒弟,她是一個先離開又重新返回的值車新工。2月份,她招工進廠分到這,但是后來因家里有事,不得不離崗了。3月16日,她又重新參加招工回來了。最近,她剛剛通過新工上崗必須經歷的“腿疼關”。
記者問她返回的原因,她說:“小組的人特別好,剛開始我什么都不會,但每個人都會關心幫助我成長。大家在一起很快樂,這個比啥都重要?!?/p>
4月1日,按照多年的傳統,公司組織大家去給趙夢桃掃墓?;顒咏Y束朱快樂回家遇到鄰居爺爺,那位鄰居爺爺說:“原來你在‘趙夢桃小組’上班啊,趙夢桃可是全國勞模啊,我們這代人沒有人不知道的?!边@讓朱快樂很受鼓舞。
組員的勞動強度很大,收入也不算高,“趙夢桃小組”吸引員工靠的是什么?
小組兩位男性組員之一的張公路再次提及:“小組人都特別好?!边@句話恰恰是采訪中,每位組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王曉榮一直繼承著前任組長一貫做法:對組員“五必訪”“六必談”“七知道”,講述趙夢桃故事,手把手教技術帶作風,到社會上“學雷鋒”。
“上班時,只要有人忙不過來、遇到困難,不用誰招呼,大家會主動過去幫忙;下班時,只要有一個人活沒干完,所有人都不離開,直到幫她干完一起離開?!蓖鯐詷s非常自豪地說,這個傳統到現在也沒有變。(毛濃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