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ed: 0%
Progress: 0%
00:00
王俊堂,男,1973年7月出生,大專文化,中共黨員,1995年8月參加工作,至今已在山東華源萊動內燃機有限公司深耕柴油機新產品試制和非標專用設備制造20余年,現為公司裝備項目組組長。
自踏入公司伊始,王俊堂就暗下決心,立志做一名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的新時代產業工人。多年來,他潛心鉆研、勤學苦練,不僅練就了一身精湛的技藝,更為企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新鮮血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至今為萊動人所津津樂道的“俊堂奇跡”。多年來,他先后斬獲“中央企業技術能手”、“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技術能手”、“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勞動模范”、“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技術能手”等多項榮譽稱號,連續3屆獲“山東省首席技師”、“中國恒天集團鉗工狀元”、“泰山產業領軍人才”、“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師”等省部級榮譽稱號15項,并于2016年享受到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一項項耀眼的榮譽和光環,忠實記錄了王俊堂不平凡的成才之路,也是王俊堂逐夢大國工匠的最好詮釋。
一、筑夢匠心,潛心鉆研,誓做產業工人的排頭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喜歡學習、喜歡鉆技術上的“牛角尖”,是王俊堂的特質,也成就了王俊堂的“工匠精神”。1995年8月,王俊堂以煙臺市高級技校畢業生第一名的成績被萊動技術中心試驗室相中并引入麾下。到了新崗位,王俊堂一頭扎到車間,深入一線查找技術難題,會同技術人員立項攻關。僅半年,他就熟悉掌握了各類設備和關鍵崗位的操作技能。兩年后,全公司僅兩名技師晉升,王俊堂是其中之一;2002年,年輕的王俊堂在萊動內燃機裝試中一舉奪冠;2005年王俊堂成為公司最年輕的高級技師。
“干一行就必須精一行”是王俊堂的座右銘,也是他工作的真實寫照。鑄就大國工匠的匠人夢,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積月累千錘百煉,需要勤學苦練精益求精。爭做發動機行業的“技術大拿”是王俊堂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王俊堂幾十年如一日,放棄了午休和節假日,放棄了與家人團聚,上班時勤奮工作,嚴格控制試車性能與質量,工余時間也反復練習操作;碰到技術難題,他時常晚上一個人在車間里琢磨鉆研,手上磨出了一層層的老繭,汗水無數次濕透了工作服,每天回家后身體像散了架一樣。晚上帶著滿身的疲憊回家后,王俊堂抱起書本,繼續學習理論知識,及時掌握內燃機領域的國內外技術前沿,經常抱著書本就睡著了。十年磨一劍,正是憑著這股勤學苦練的韌勁,王俊堂不僅學會了二維、三維繪圖軟件設計,其論文“電控高壓共軌柴油機怠速階段排放控制的研究”獲2014年度山東省機械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15年“節能環保系列車用柴油機研發與產業化”獲煙臺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各類技能競賽中,王俊堂也總是脫穎而出、捷報頻傳,先后取得了中國華源集團技能競賽第一名、“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鉗工組全國第八名、山東省機械行業技能競賽第一名、連續兩屆中國恒天集團技能競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王俊堂成了萊動公司試驗室的技術“大拿”,在日常工作中,只要試驗出現了難題,只要王俊堂一上手,再大的問題無不迎刃而解,稱奇之余,工友們都親切的稱他“王工”,這個工人心目中的“泥腿子工程師”,已成長為萊動公司內燃機技術領域的領頭雁。
二、攻堅克難,勤勉攀登,傾力打造萊動發展的主引擎
多年的職業生涯,使王俊堂深刻認識到:技術就是助推企業騰飛發展的“主引擎”。為了打造這個“主引擎”,王俊堂跟高難度的技術飚上了勁。每次分配任務,他都主動選擇難度系數高、復雜程度高、質量要求高的“三高”項目。用他自己的話說,工匠就是為了攻關復雜項目而存在,就是為了企業發展而存在。
2006年3月,公司確定要在車用發動機方向實現轉型升級,并專門成立攻關組,要求工期4個月。作為主力的王俊堂,帶領項目組一班人,加班加點、忘我工作,不僅找到了最佳方案、縮短了整整一個月工期,而且新設計的4L18CF機型采用電控高壓共軌、EGR等技術,一舉填補了該機型的市場空白,排放標準國內領先,為公司打造了新的利潤增長點。該機型已生產2.8萬臺,創造價值3.64億元。2007年王俊堂臨危受命490BT項目攻關,按照“必須達標、必須配套、必須上量”的“三必須”要求,他帶領團隊查資料、調性能,從一組組數據中找規律,從一批批零部件中搞驗證,成功完成項目攻關,為公司非道路發動機再添新動能。該機型目前成功為洛拖、福田等公司配套,而且遠銷俄羅斯、非洲、東南亞等地區,累計生產3.2萬臺,為企業創造價值2.2億元。此后的王俊堂更是一發不可收拾,2008年6月,與捷克艾柯達公司、德國博世公司合作攻關四氣門高壓共軌的4L22CR項目,王俊堂大顯身手,一起參與調試的外國專家,都情不自禁地紛紛豎起大拇指。2013年,王俊堂完成K15測漏機等26臺非標設備和K10夾具等42套工裝的設計和裝配調試工作,創造價值1500余萬。由他負責設計的L系列柴油機集體專用精鏜等加工關鍵設備,機體月產能從5千臺一躍至2萬臺;圓滿完成K15、K10柴油機樣機機械加工、試制工作,成為參加歐洲車用柴油機全新開發的機型。2017年公司轉型發展農業裝備,王俊堂帶領團隊在短短的四個月內,就完成了4DS6大蒜收獲機以及大蔥收獲機等農業收獲機械研制工作3項,申請省農機財政補助320萬元。2017年9月,大蒜收獲機在內蒙古、新疆現場演示發布會上大獲成功,與會專家一致好評。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20倍,不僅大大降低了蒜農勞動強度,而且每畝節約收獲費用200多元,對提高我國大蒜機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4DS6收獲機是國內首款大蒜自動收獲機,預期市場前景18億元。王俊堂帶領的裝備項目組已真正成為引爆華源萊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三、真情奉獻、薪火相傳,甘為技術傳承的鋪路石
一個優秀工匠可以帶動一群人,一群工匠可以成就一個明星企業,一群明星企業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多年來,王俊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默默奉獻萊動,真情傳幫帶出一大批優秀工匠。
王俊堂愛廠如命、以廠為家,工友們都有目共睹。多年前,萊動單缸機體必須在裝配線上配好缸套后再檢測有無缺陷,裝配車間每月出現一百多件廢機體,造成了極大的人力物力浪費。王俊堂看在眼里,疼在心上。2012年,王俊堂一舉解決了機體無缸套試漏的難題,設計制造了機體加工在線試漏機,在加工階段即可提前發現廢品,僅此一項每年可為公司節約80余萬元。最令人稱道的是,2016年,萊動一臺冷芯機液壓系統出現了故障,好幾批生產廠家的維修人員都束手無策,無奈之下,廠家的維修人員建議更換液壓站,費用大概需要20萬元。王俊堂為了給公司節約資金,主動請纓,不僅成功排除液壓、PLC等方面的故障,而且集體攻關徹底解決了這一故障,生產廠家得知后目瞪口呆。事后生產廠家碰到此類問題,竟然經常到萊動公司找王俊堂取經。多年來,王俊堂僅在冷芯機維修、自動裝配線改造、機器人應用等設備技改項目方面,就為公司節省費用560多萬。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王俊堂認識到,只有讓更多的“王俊堂”在萊動涌現,公司才能持續發展、才能加快轉型升級。自2012年王俊堂工作室成立伊始,他就投入到為工作室匯集優秀人才的工作中來,并率先組建了華源萊動具有代表性的技能團隊。目前,工作室成員已由最初的8人擴展到38人,工作場地4200㎡,各類加工設備84臺套,全過程模擬市場運行,具有非標專用機床、自動化設備的設計制造能力,在完成公司內任務的同時,工作室還積極開展對外業務,多次承攬國內大企業自動化設備等項目。
王俊堂則借助工作室的優勢,無私的將經驗技能傳授給年輕人,帶出了一支善于學習、敢于創新的團隊。在王俊堂的帶領幫助下,工作室14人成長為高級技師,12人次獲得煙臺市首席技師、山東省首席技師等榮譽。從一人獨唱到百花斗艷,一項項凝聚了集體智慧的成果不斷涌現,工作室也因此獲得“山東省勞模創新工作室”等多項榮譽。王俊堂工作室已成為華源萊動技能人才銳意創新、攻堅克難的主陣地,成為公司職工萬眾創新的一面旗幟。
一路奉獻,一路成長,一路收獲,王俊堂正是憑著對機械制造行業的無限熱愛和執著,在平凡的崗位上,精雕細琢、攻堅克難,為鑄就“齊魯工匠”、“大國工匠”夢想,涂寫著一筆筆濃墨重彩,譜奏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砥礪奮進、無私奉獻的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