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來,經歷了許多難以忘懷的日子,但最讓孫麗難忘的日子是2017年12月12日。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了徐工集團。
總書記:“要在創新驅動發展和把制造業搞上去方面做出新的貢獻。特別希望徐工集團要為制造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多做貢獻”的勉勵,至今仍在孫麗耳邊回響,時時鞭策孫麗前行。
作為一名被國家認可的制造業技術研發人員,作為一名中國裝備制造業崛起和騰飛的見證者,作為習總書記“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的實踐者,孫麗再次感受到了制造業在國家經濟發展和推動社會前進中的重要作用。
矢志創新,孜孜以求,引領中國履帶起重機臂架技術數十載
“一心謀一事,才能成大器”。大型履帶起重機的歷史雖已過百年,但上世紀80年代孫麗國才開始進口。孫麗剛進廠那年,徐工生產出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0噸履帶起重機。但在人們歡呼雀躍時,德國的利勃海爾已擁有800噸的履帶起重機產品!那時孫麗就在心里發誓:一定要讓中國起重機站上世界之巔。
2002年,孫麗接到150噸履帶起重機的塔臂研發任務,當時,孫麗國工程起重機設計、制造水平普遍偏低,恰巧,那時孫麗的女兒出生還不到半年,面對組織交代的任務和女兒的呼喚,孫麗只能忍痛割愛放下女兒,白天奔波全國各地去收集實踐數據,晚上加班熬夜計算數據、設計圖紙,為的只是爭一口氣。
一年后,當時被譽為“中國第一吊”的徐工QUY150順利問世,孫麗主持建立的塔式工況應用成果還被行業選為教材,之后孫麗和團隊一鼓作氣,相繼完成了260噸、350噸等多款產品的總體設計以及13種起重機臂架系統的設計,解決了多項大噸位履帶起重機產品的瓶頸問題,也為之后的1000噸、2000噸產品的誕生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為臂架設計的領軍人,孫麗不斷推動技術升級換代,創新設計了多種組合式臂架系統,相繼完成了35噸-2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的13種臂架系統設計;完成了履帶起重機塔式副臂的技術攻關,并建立了塔式工況的應用理論體系,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內的空白;建立了超長臂架的單、雙腰繩設計理論體系,突破了大噸位產品設計的變幅結構應用技術,設計了世界先進的拉板式變幅型式,解決了在向千噸級履帶起重機產品延伸中拉索使用困難的瓶頸問題,一舉打破了國外千噸級以上履帶起重機在中國的壟斷地位;開創了多種組合式臂架系統設計,建立了吊臂后翻穩定性的保障系統、研制兩種新型的自控油缸式和柔性拉索式緩沖裝置、解決了起臂時整車穩定性的問題等,形成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不斷推動中國履帶起重機技術升級換代,最終成長為中國履帶起重機行業公認的臂架技術領軍人物。
厚積薄發,勇擔大任,開創世界履帶起重機發展新紀錄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2013年之前,2000噸以上的大型履帶起重機全部依賴進口,價格、售后服務等都要受制于國外,還影響工程進度。那中國也做了好多年的起重機,為什么我們就不能自己整一臺呢?
4000噸履帶起重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履帶起重機,也是國家“863”項目重要課題之一,孫麗憑著多年來的履帶起重機研發經驗,毅然扛起了研發重任。自擔任4000噸履帶起重機總體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孫麗迅速從120多斤瘦到不足100斤。最終,經過3年的刻苦鉆研,2013年,徐工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在山東煙臺成功完成首秀,實現了我國在超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研發制造的新突破。該設備創造性地采用超大型履帶起重機模塊化、集成化設計技術,其中組合臂架、多機構同步控制、一車多用、超起配重動態平衡等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技術的空白。該產品創下3項國際首創技術及6項國際領先技術,擁有80多項國家專利,為中國履帶起重機技術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其中一車多用技術為國際首創,將我國的起重機設計技術迅速提升到國際前沿水平上,成為同行競相學習的標桿。這臺機器能一次性吊起相當于2000輛家用轎車重量的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它打破了國外企業在超大噸位起重機行業的多年壟斷,立刻使他們同類產品的報價降了20%以上,并阻斷了同類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腳步。
自成功運用以來,XGC88000已先后輾轉大江南北,成功實現1500噸以上吊裝近30次,總吊裝重量達4萬余噸,還創造了世界單臺流動式起重機一次起吊2300噸的工程應用紀錄。孫麗主持的“面向大型工程施工的流動式成套吊裝設備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被授予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奏響中國裝備制造最強音。
“世界第一吊”的成功問世,使我國吊裝設備技術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提升了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也推動了世界大型工程建設的發展速度。我們用近20年的時間向全世界大聲宣告:世界第一吊,屬于中國,這就是國之重器的力量!
俯身為牛,立身指向,為中國履帶起重機發展培育精英
孫麗經常說道:“我非常感謝周圍同事及領導對于我的幫助和支持,更要感謝企業給予我的廣闊平臺?!睘榱烁玫陌l揮傳幫帶作用,讓青年人也有實現人生出彩的機會,孫麗在技術體系推進實施產品經理機制、技術眾創機制、對賭激勵機制和“133”青年人才培養的“四維一體”人才培養機制,陸續選拔出一批青年員工承擔總體設計,給他們提供總體負責新產品研發的機會,在項目中激勵他們不斷成長。三年來,有10人晉升主任設計師,副主任以上人員8人,這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更加強勁的新動力,離“珠峰登頂”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不忘初心再奮斗,牢記使命再騰飛。徐工人將牢記總書記教導,不負重托,以壯大實體經濟為己任,努力成為自主創新的試驗田,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掌握技術話語權,成為世界最高點,為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