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德:做醫生是一種信仰
發表時間:2018-08-20來源:中國文明網
Play
Fullscreen
0:00
/
0:00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00:00
Mute

  記者:今天的訪談我給您設置了幾個關鍵詞。這些關鍵詞都和您的身份、職業、經歷有關。我把決定權交給您,今天您選哪個關鍵詞,咱們就聊哪個話題,您覺得怎么樣?

  周福德:好,我選“互聯網+醫療”。

  記者:這是一個很時尚的話題。據我所知,您在好大夫在線上進行了注冊,是哪年注冊的?從注冊至今一直堅持著做么?

  周福德:2008年3月4號注冊的。已經十年了,盡量會保證24小時之內回復患者問題。

  記者:因為您平時門診量也已經很大了,您怎么想到當初用互聯網這樣一種方式,去為患者提供服務的?

  周福德:基于一些患者反饋的信息。有一次在門診看病,患者跟我說:“周大夫,你在網上好評如潮?!蔽艺f:“是嗎,在哪里?”他就告訴我,在“好大夫在線”。我上網一看,已經有幾十篇感謝信了。病人感謝我,說周大夫盡職盡責,是一位醫術精湛的醫生。于是我就注冊了,想通過互聯網提供醫療服務。

  我覺得可以為患者提供四個方面的方便:

  第一,避免患者的盲目就診。比如說患者在當地,體檢發現有個小問題,如單純血尿。有時候,患者會想要來北京看病,給我提出咨詢的申請。我回復:你這種情況的患者,在當地看就可以了。這樣就避免了盲目就診,既節省了時間,也節省了費用。

  第二,可以事先了解患者病情,進行急慢分治。腎內科急癥,我們會盡快安排住院。比如說急性腎衰竭,通過好大夫在線,我們了解這個情況,會盡快安排門診和住院。再比如慢性腎臟病,通過好大夫在線,我們可以讓患者按照我們的要求進行預約門診,約好后再來看病。

  第三,作為我們在診間溝通不足的補充。我們看病只有十分鐘左右,患者可能還有好多問題想問,醫生卻沒有時間回答。病人離開之后,可以通過好大夫在線,把問題提出來。我下班以后再回復。這樣作為我們診間溝通不足的補充,可以避免誤解,改善醫患關系。

  第四,患者在互聯網上提前給我提供一些資料,患者來看病的時候,我已經提前了解他的情況了,這樣會提高我的看病效率。我為什么看病那么快,就源于有互聯網,我們事先做了溝通。醫療事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對我們看病還是很有幫助的。

  記者:那咱們再來選一個話題。

  周福德:第二個話題選“醫患關系”。

  記者:這是一個大家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也是一個相對比較敏感的話題。醫患關系其實一直或多或少都存在。我國當前的醫患關系現狀您覺得是怎么樣的?

  周福德:醫患之間矛盾的發生率不是很高,近幾年有下降趨勢。就我們科而言,北大醫院腎內科已經連續五年沒有醫療糾紛投訴。

  記者:零糾紛,怎么做到的?

  周福德:通過改善四個方面的服務來做到零糾紛。第一,“三聲”服務,即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

  第二,“首問負責制”,即患者到醫院問到一個工作人員,不需要再問第二個人,就能獲得所需信息。

  第三,加強重點環節的管理。比如周五晚上、周末、節假日。在這個時間段醫院的各科主治醫生,有可能會外出參加學術會議、會診,造成醫院主治醫生不足的情況。這時,我就會到病房。周五下午、晚上到病房看患者,了解重患者情況、新患者的病情。周六,病房的主治醫生以上的大夫,要到病房查房。周日,我和醫療主任都要到病房查房,查看重病人。這樣,在可能的薄弱環節,我們會及時安排大大夫去看患者,患者很安全。

  第四,我們制定了電話隨訪制度,在病人出院一個禮拜之內,他的主管大夫必須給病人或家屬打個電話,重點做兩項核實。一是核對用藥?;颊叱鲈横t囑寫了用藥,病人不一定懂。我們核對一下,避免用錯藥,保證安全。二是叮囑病人,讓他按照醫院要求的時間來復診。病人出院以后,如果接到三級甲等醫院主管大夫的電話,應該會很感動。做了這四項改進之后,我們的醫患關系有了顯著的改善,那咱們再聊下一個話題。

  記者:好的,那聊哪一個呢?

  周福德:聊“援疆”吧。

  記者:好。近期我也知道,您寫了一篇文章,叫《援疆十周年》。援疆具體時間是哪年到哪年?

  周福德:2008年到2010年,一年半的時間。

  記者:您從醫時間有將近30年,可以說這一年半在您整個從醫生涯中不算長。這段相對短暫的經歷,對您來講,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呢?

  周福德:我去那里的時候,腎內科剛剛起步。當時只有兩臺透析機。你要知道一個大的醫院,它的透析機至少有十臺以上,而那里只有兩臺。醫生也很少,主治醫生正好趕上休假,所以我既當院長,又當主任,很辛苦。在那里的收獲,就是積累了很寶貴的工作經驗,即便在艱苦的條件下也能夠開展工作。在那里就我一人,等我離開時,腎內科的血液透析室已經成為當地血液透析從業人員的培訓基地,透析機有了十臺,現在已經有二十幾臺了。如今,它的腎內科已經獨立,有很好的團隊。

  記得印象非常深的是,2009年我在烏魯木齊工作,哈密的一個產婦發生了意外事件:她生完孩子突然無尿昏迷,住在重癥監護室。醫院請我去會診,我會診了兩次,診斷為: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這種癥狀需要立即做血漿置換,可當時當地又沒有機器,怎么辦呢?也得做!我就用我的雙手給病人做了血漿置換。

  現在這項工作都是用機器做,很少會用那樣的辦法。當時我做了兩次,她脫離了危險,病情開始出現好轉,這是我們當時渡過的第一關。稍微好轉以后,家屬提出一個要求:“這兒距離烏魯木齊六百公里,能不能轉到你的兵團醫院?”當時患者昏迷,又發著高燒,這時病人轉院是有危險的,飛機轉運、火車轉運都不太現實。于是,我就安排了一輛救護車,到哈密來接這個病人。救護車派了一個醫生,一個護士。六百公里轉運這樣的患者,危險相當大,要知道患者當時那樣的情況即便在一個城市內轉運都可能死亡。權衡再三,最終我們還是決定鋌而走險。我們連同司機一共四個人,拉著病人和家屬,就從哈密出發了。一路上,從吐魯番到烏魯木齊有一段十公里風區,當天風區風力達到十級,把車吹得搖搖欲墜,車進到烏魯木齊后又遇到下大雪,我們請來交警幫著疏導,六個小時的路走了八個小時。到兵團醫院的時候,病人已經奄奄一息。最后,我們還是把她救活了。她不能說話,一直昏迷,經過兩個月的救治,漸漸地才清醒過來,恢復了說話和站立,兩個月后出院,重返了工作崗位。

  在新疆工作期間,我周圍都是一批其他科的專家。在新疆兵團,同期去的三百多名援友,他們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我們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也豐富了我的知識,讓我的能力得到提高。

  通過援疆,我也學到了當地醫院的管理經驗。兵團人身上那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精神,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同時,我也看到祖國的變化,一九五幾年部隊才十七萬多人口,現在人口已經有兩百多萬了。在戈壁上建城市很不容易,兵團不與民爭利,把沙漠變成綠洲,為國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記者:那咱們再聊下一個話題,看一看,咱們聊點什么呢?

  周福德:聊“中國好人”。

  記者:好的,中國好人是您的身份之一,我們也知道5月份,您是以中國好人代表的身份去到延安,參加了“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十年回顧的系列活動。同時您也到了梁家河去參觀學習。這次的學習經歷,對您有什么感觸?

  周福德:這次感觸非常深刻。首先,我感到很榮幸,作為2014年1000多位好人代表、作為北京市的唯一一位好人代表參加這次會議。到當地去,其實就是接受教育。特別是去梁家河的時候,我感觸最深刻的就是,共產黨人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民做事。還有,我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老百姓的情懷。比如我看《梁家河》那本書里面講到,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一個老鄉得了骨髓炎,沒有錢治病,當地又治不好。習近平總書記當時正在福州工作,給他出了五百塊錢路費,讓他去福州治病,還親自出了幾萬塊錢把病治好了,非常感人。

  記者:看您的名字特別好,周福德,有福又有德。所以很多人也評價您是“德收福的好醫生”,那您怎么看待醫生這個職業的呢?

  周福德:我覺得醫生是一個非常高尚的職業。在2013年,我根據過去二十三年的臨床經歷寫了一篇文章,回答了這個問題——做醫生是為什么。我在文章中提到做醫生就是為了信仰。做醫生是一種信仰,這種信仰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基于使命感的那種成就感、快樂感。我們做醫生,在工作中能夠體會到快樂,體會到成就感。第二層信仰,是責任感。醫生的責任感是救死扶傷,醫生的職業精神有四句話: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第三層信仰:做醫生是積德,這是我們的最高信仰。做醫生從來不是為了追求物質利益,而是為了我們這份職業信仰做積德的事。所以我覺得守得住這種信仰,也真正體現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記者:那咱們再來選最后一個關鍵詞,您看看,把最后一個機會留給誰呢?

  周福德:留給新時代,我選“健康中國”。

  記者:在十九大報告當中,也明確提出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那如果讓您給健康中國做一幅畫像的話,您認為健康中國的狀態應該是什么樣的?

  周福德:我想象當中健康中國的畫像,首先生態環境應該是綠色的,沒有空氣污染,或空氣污染得到很好的控制,“綠水青山”“藍天白云”這樣的一個生態環境。另外,有一個比較好的醫患環境:醫患之間相互感恩,醫患之間相互和諧。另外我們有一個完善的健康保障體系,有一個國家完善的醫保支付制度,多種社會救助的一個渠道,還有一些藥物的保障體系。這樣一個完善的體系下,從新生兒到老年人,全方位全程地進行健康管理。出生時,優生;孩子成長過程中,進行疾病的預防,治未病,以預防為主;生病以后,及時救治,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這個康復中西醫并重,但這里頭再加點人文關懷,人文關懷是非常重要的,我強調就是,醫生要對患者多給予安慰,安慰也是一種治療,安慰也能起到作用。這種安慰我認為,最初來自于我們中醫的理念,所以在健康中國這個大框架下,我再畫一個圖,多加點人文關懷,最后到老年了,老年要老有所養、對醫養結合。這就是我們健康中國的一個藍圖。

  記者:很美好。其實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國家在醫療衛生事業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有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哪些方面的變化對您來講是印象最深的或者讓您感觸最深的呢?

  周福德:感觸最深的有幾點。第一點,這么多年,醫生的經驗增多了,診治效率提高了,現在北大醫院腎內科的平均住院日十天左右,相比27年前的平均住院日二十幾天,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第二點,治療手段多了,二十年以前只有激素、環林酰胺等藥,現在出了很多新藥,比如一些腎臟病病人,可以選擇不用讓人胖、骨頭壞、副作用很大的激素藥物。第三點,一些傳統技術得到了改良。就血液透析而言,以前是低酮量透析,現在是高級別、高酮量透析。血液凈化、血漿置換的手段也發生了變化,以往做的頻率不高,現在則更加規范。

  如今,中國的醫保政策更加完善了。在二十幾年以前,得尿毒癥的病人多數不能接受透析,原因是他沒有醫保,得自費。那時候病人一年花十萬,很多病人做不起透析,死了。如今,這樣的情況沒有了,因為幾乎所有的病人都有醫保。對于血液透析而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費用,都是由國家承擔的。剩下的百分之十,對他們來講,負擔就不是很重了。所以全民健康是我們國家實現富強、實現兩個中國夢的基礎。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奔小康。

  記者:再次感謝您今天給我們講了這么多精彩的故事,我們也從您的講述當中,一方面體會到了您的仁心和仁術,更重要的是也了解了我們國家這些年來在醫療衛生事業方面的發展和變化。再次感謝您?。ㄓ浾撸郝泛?責編:陶恒 王楠 監制:劉鯤鵬 攝像:林和 趙洋 編導/剪輯:高晟寒)

Scan me!
責任編輯:陶 恒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