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市新平街道莊子田村:以鄉風之變助推和美鄉村建設
云南省文山市新平街道莊子田村位于文山城東南部,屬純彝族聚居村寨。莊子田村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占80%以上,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9畝,群眾內生動力弱,經濟發展、鄉村全面振興面臨巨大困難。近年來,莊子田村堅持從鄉風抓起,從群眾的思想抓起,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通過文明鄉風、移風易俗讓文明浸潤鄉土,聚干群力量,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不斷刷新鄉村顏值,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與鄉風文明建設同步推進,譜寫農村移風易俗新篇章。
莊子田村村貌
“小投入”帶來“大變化”
從前的莊子田,污水橫流、垃圾遍地,只將就、不講究,環境“臟亂差”問題較為突出。為了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發展綠美產業,村內實行網格化管理,制定小組干部包村、黨員包片包戶、群眾包路段的“三包網格責任制”,將整村劃分為8個黨員責任區,由8名在村的年輕黨員分包聯系106戶群眾,包片黨員負責掛包群眾的思想動員、政策宣傳、室內外衛生監督、矛盾調解等事宜。并借綠美鄉村建設之機,采取集體出資、爭取補助、群眾投勞的方式,安裝路燈88盞,修復排污管網及排污管道7.3公里,為提升村子管理能力,集體出資安裝了36個監控攝像頭,對全村情況時時監控,哪家的牛糞沒及時鏟,哪家亂堆亂放,通過屏幕一覽無遺,管理智慧了,環境干凈了,治安改善了,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幸福感也提升了。
環境美化后的莊子田村
“小村規”約出“大文明”
村子美了,怎么美得長久又是一大難點。隨著越來越多人到莊子田采摘仙人掌果,莊子田又把大家的心聚到了一起。為保持村內干凈潔美,村民主動提出重新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把“道路定時掃、牛糞及時鏟、庭院每日清”納入村規民約范圍,以簽字按手印認可方式引導村民自覺遵守,黨員干部帶頭執行,村規民約從“要我遵守”轉變為“我要遵守”,昔日“臟亂污臭村”變成了今日的“潔凈綠美村”。同時村里還組建了愛心服務隊,把村內婦女集中起來,根據村內需求,不定期開展環境大掃除、困難幫扶、政策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得到群眾廣泛認可,得到街道、社區點贊。如今的莊子田干凈整潔、推窗見景、滿眼皆綠、煥然一新。
莊子田村村規民約。
“小資源”變成“大產業”
村子美了,致富之路就更通暢了。莊子田村結合喀斯特地貌的實際,大力發展種植仙人掌,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動員群眾以土地流轉方式入股合作社,讓土地變“股權”、村民變股民。通過合作社抱團發展,莊子田仙人掌種植面積從700畝發展到3000畝,畝產也得到大幅提升。為提升莊子田仙人掌果的知名度,拓寬果子銷售渠道,2022年8月,合作社以仙人掌的彝族語言“啊妞”申請成立文山菁啊妞農業有限公司,給仙人掌果打上“菁啊妞”品牌標簽,在線下零售、批發的同時開設了線上銷售,讓“菁啊妞”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2024年,莊子田村還舉辦了開園采摘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菁啊妞”,喜歡上了“菁啊妞”。
莊子田村發展仙人掌種植業。
如今,走在莊子田村的村路上,道路干凈整潔,一排排院墻整齊劃一,座座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呈現出一幅“業興、民富、村美、人和”的美麗鄉村發展新景象。(供稿:云南省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