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創新德治正鄉風 移風易俗育文明-中國文明網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創新德治正鄉風 移風易俗育文明

發表時間:2025-01-18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梅州市平遠縣是廣東“古八賢”之首程旼的故鄉,千百年來,程旼“以德化人”和“中立不倚、換位思考”的理念為世代敬仰,激勵和教育著一代又一代當地人。近年來,平遠縣提煉程旼“以德化人”工作法,將程旼文化與鄉村治理深入融合,推動自治、德治和法治相融合,把移風易俗的要求具象化、清單化,并融入農村生產生活日常,潛移默化轉變群眾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形成良好風尚。

平遠縣民政局移風易俗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到河頭鎮河頭村開展“移風易俗樹新風”主題宣傳活動。

  以德治促自治,移風易俗從“村里事”變為“家家事”

  客家人宗祠文化保存完整,族群的向心力堅韌有力。平遠縣地處山區,村落分散、姓氏集中,村民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受族群影響較大。平遠縣加強黨建引領,由民政部門會同鎮村黨組織,在各個姓氏的族規、家規家訓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規民約,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等內容充實進來,動員村中威望高、能力強、處事公道的“叔公頭”牽頭成立村民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基層自治小單元,在農村日常生產生活中積極運用村規民約發揮德治教化作用,引導村民摒棄陳規陋習、扭轉不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石正鎮馬山村立子坪小組廣場,周邊古樸有致的客家民居林立;廣場上,籃球架、健身器材一應俱全,不時有周邊村民前來休閑健身,呈現一幅景美人更美的和諧畫面?!斑@里原本是當地一個雜亂無序的老屋,在維巖公村民理事會的引導發動下,村民自愿無償拿出閑置地方新建立子坪小組廣場?!笔傫R山村黨支部書記凌征新說道,為滿足村民的休閑娛樂需求,村民累計捐贈二十多萬元,建設了5個休閑廣場。此外,通過村民出資捐贈,擴寬路面并加裝路燈,方便村民夜晚出行。近年來,平遠縣印發《全縣黨員干部帶頭開展移風易俗工作方案》,推廣應用村民理事會“一帶一法四參與”“中心4+”等社會治理模式,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運作機制,推動成立農村紅白理事會130個,強化村規民約約束作用,修訂完善全縣143個村(居)村規民約,常態長效推進文明新風。

河頭鎮“好人”公園

  以陣地凝正氣,移風易俗從“高大上”變為“接地氣”

  自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施以來,平遠縣加快建設基層公共文化陣地,推動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建設,吸納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優秀黨員、新時代好少年等先進模范加入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百姓宣講團、巾幗宣講團、青年講師團等新時代志愿服務隊伍,依托陣地常態化開展“文明嫁娶”“綠色殯葬”“文明禮儀”等移風易俗宣傳活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文明理念、好人事跡傳入千家萬戶,切實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服務群眾、凝聚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作用。

  在平遠縣河頭鎮,每年都會發動廣大群眾報名、投票,開展“河頭優秀黨員”“河頭好人”“河頭好婆媳”“河頭好少年”等好人系列評選活動,同時將獲評人員相關事跡在河頭“好人”公園進行展示,一塊塊展板詳細介紹了“河頭好人”“好少年”“好婆媳”等先進典型事跡,用道德故事詮釋道德規范,用講故事的方式傳播治理正能量,讓村民在休閑散步之余領略好人風范,感受道德力量,營造弘揚先進、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

  以積分促文明,移風易俗從“要我干”變為“我要干”

  為充分調動群眾參與鄉風文明建設的熱情,平遠縣探索實行文明實踐積分制管理機制,有效解決了村民參與文明創建和鄉村治理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為移風易俗工作注入新活力。平遠縣東石鎮汶水村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村規民約“積分制+紅黑榜”制度,將全村村民家庭納入評比,在該村的加分細則中,專門列出了關于移風易俗的內容,村民獲得積分后,每半年可以到指定商店兌換生活用品。此外,積分還作為評選道德模范、最美庭院等榮譽評定的重要依據。伴隨這一制度推行,“攢積分”帶來的成就感提振了村民的精氣神,移風易俗規定漸漸成為越來越多人愿意遵守、樂意去做的事情。

平遠縣長田鎮高南村村民在祠堂議事,以“主人翁”意識培育文明鄉風。

  無獨有偶,在平遠縣長田鎮同樣也出臺了星級文明戶創建暨積分制管理實施方案。積分主體以家庭為單位,家庭各成員積分計入家庭單位。把紅白事簡辦、孝親敬老、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家風家教等5項作為“可高可低”靈活調整積分內容。每月根據群眾日常文明行為及參與志愿服務的表現在基礎分上給予加減分,實行動態管理,積極構建守信激勵機制,讓文明守信成為廣大村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

  “小積分”兌換“大文明”,“小獎品”匯聚“大動力”,“文明積分”兌換制度已逐漸成為平遠縣各鎮村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有效激發了群眾主人翁意識,越來越多的群眾自覺參與到移風易俗工作中來,逐漸形成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供稿:廣東省文明辦)

【責任編輯:姜麗】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