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湖南篇 | 株洲:滿目皆風景 一城文明風
山水相依,萬物有靈;湘楚大地,風光旖旎。一灣穿城而過的湘江水,流淌著這座老工業城市的發展記憶;一座有序有禮的文明之城,處處脈動著新的生機與活力。
街角精致靚麗的微公園、路邊整潔方便的“建寧驛站”、四處流動的“紅馬甲”、小區垃圾分類的新風尚、街頭藝術站活力十足……在這里,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同頻共振;在這里,滿目皆風景,一城文明風。
暮秋時節,滿城桂花飄香,“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走進株洲,探尋以文明為抓手的城鄉治理之方,感受這座老工業城市的新律動。
株洲城區全景。株洲市委宣傳部供圖
于細微處,見證“氣質里的文明”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而藏在細節中的文明,更是一座城市“骨子里的文明”。
株洲聚焦“三微六位”改革——微改造、微服務、微實事,崗位、學位、床位、梯位、車位、廁位,從最小的民生細節出發,從細微之處著眼努力,托起市民“穩穩的幸?!?。
“不用出遠門,家門口就有便民服務點,方便又省心?!绷栆簧鐓^居民陳大姐告訴記者,環境越來越好,活動越來越多,管理越來越規范,人人都能出一份力。
六〇一社區常態化開展各類便民服務項目。林鳳清 攝
老舊廠礦小區集中的荷塘區茨菇塘街道六〇一社區曾為遍布樓道、屢禁不止的“牛皮癬”頭疼不已,現在社區組建了一支“家門口”的便民服務隊,創新實踐“樓棟長來當家”。如今,小區內道路、樓道干凈整潔,各種便民服務水平更是顯著提升。
在蘆淞區提質升級文藝巷街區,一條不長的老街,濃縮了整個株洲的文藝情懷。街區創新打造了歷史文化展示長廊、街頭藝術站、一平方美術館、“松松”墻等網紅打卡點,開展“小巷在‘萌’動”創意繪畫等活動,整體顏值瞬間出圈,現已成為株洲市極具“吸粉力”的網紅街區。
文藝巷內墻面彩繪和沿街商鋪。林鳳清 攝
這樣的細微之變在株洲處處發生?!凹毼⒅庯@精神,平實之中見真功?!敝曛拚粩嘁浴凹毠潯焙B文明生態。
2020年高標準建成“建寧驛站”公共衛生間,改造公廁、開放社會公廁各200座,為市民提供如廁、充電、休閑等多項便利服務。
集如廁、充電、休閑等便利服務于一體的“建寧驛站”。劉震 攝
2021年,啟動《株洲市城區農貿市場改造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實施城區23個農貿市場實施標準化建設,推動農貿市場舊貌綻新顏。
2022年,創新開展“株事有禮·文明創建社區行”活動,全市111家單位和志愿服務組織(隊伍)深入社區開展聯點共建,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一千余個。
2023年,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強化公共停車泊位建設、機關單位錯時共享車位等方式,累計新增停車位一萬四千余個、新設便民充電樁五千多個,有效緩解了市民停車充電等難題。
2024年,深入開展“三無”小區(無物業服務管理、無單位或主管部門實質管理、無人防物防技防的小區)清零,城區1282個小區徹底告別“三無”狀態。
…………
株洲市現有全國文明村鎮14個,全國文明單位26個,全國文明校園4個,全國文明家庭2戶;省文明村鎮35個,省文明單位(標兵)126個,省文明校園(標兵)29所,省文明家庭26戶。
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全面覆蓋、縱深耕耘,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文明種子播進市民心田。文明的力量如涓涓細流,正在點滴塑造著這座文明之城的嶄新面貌。
于實踐里,觸達“末梢上的文明”
崇德明禮,開拓奮進。株洲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不僅有“株洲制造”“株洲智造”,更有觸達城市“神經末梢”的“株洲溫度”。
“家門口就能免費學拳,太好了?!本用駨埓鬆斚残︻侀_,他在社區公益太極班上課數月,如今都可以上臺表演了。各類便民設施、多功能閱讀區、活動室、鄰里學院課堂……天元區泰山路街道文家沖社區充分利用小區閑置區域,將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延伸到小區,打造小區內的5分鐘便民服務圈。
文家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的多功能閱讀區。林鳳清 攝
此外,在轄區棟樓的架空層設置了鄰里驛站、文化科普長廊、志愿服務區、圖書漂流站等功能區域,志愿者輪流值班,為居民提供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文家沖社區居民家門口的“幸福站”。
文家沖社區居民在小區架空層接受理發等便民服務。林鳳清 攝
株洲市凝聚志愿者力量,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深入開展文明勸導、主題活動、志愿服務等一系列文明實踐工作,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荷塘區茨菇塘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居民正在上書法課。林鳳清 攝
目前,株洲依托五級聯動的文明實踐陣地體系,已建成151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一千六百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實現文明實踐陣地全覆蓋。
“株事有禮”文明實踐指揮管理平臺。林鳳清 攝
近年來,株洲市持續擦亮“志在株洲”品牌。61萬余名志愿者,1688個志愿者團隊,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1967場,志愿服務六百余萬次,孕育出“銀鈴伴”“七彩假期·情暖童心”“老少同臺講黨史”等志愿服務品牌53個,涌現出省市級志愿服務先進典型151個。今年出臺的《株洲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更讓文明行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株洲市依托文明實踐陣地,志愿者們聚焦群眾需求、豐富服務功能、延伸服務觸角,常態化組織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貼民心、聚人氣的文明實踐活動,引領這座城市掀起踐行文明的熱潮。
于平凡中,托舉“精神上的文明”
榜樣樹新風,美德鑄城魂。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于靚麗的外表,更在于向上向善的精神內核。
“小廣場”“小書屋”“小課堂”被群眾統稱為“門前三小”,在這里,村民翩翩起舞的熱情和孩子閱讀的專注,讓人如沐春風。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夏昭炎在書屋與孩子們一起看書。株洲市文明辦供圖
全國道德模范、湖南科技大學教授夏昭炎2004年退休回村后,看到村民沉迷于打麻將,兒童無人看管,讓他倍感焦急,他決定創辦書屋。閑置已久的老屋“變身”閱覽室、教室,廢棄的曬谷場修筑成水泥球場。十多年來,夏昭炎不僅為鄉親們耕種出一片“文化田”,還促成攸縣建成八百多個“門前三小”,其經驗做法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攸縣“門前三小”發源地。林鳳清 攝
一位榜樣就是一面旗幟。在株洲,好人故事層出不窮:“中國好人”陳艷輝8年騎行超3萬公里,為鄉村特殊兒童送教上門;“中國好人”湯其雪18年堅持護學,創造護學路段事故“零傷亡”奇跡;“湖南好人”張豪鑫雪夜跳入冰冷池水中連救4人……
“中國好人”湯其雪正在校門口義務護學。謝慧 攝
近年來,株洲市涌現全國道德模范5人、“中國好人”76人、湖南省道德模范18人、“湖南好人”188人……他們在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和孝老愛親方面爭做先鋒,充分發揮先進典型在文明培育中的示范帶動作用。
凡人微光,最為璀璨;凡人善舉,匯聚文明之光。從城市到鄉村、從學校到家庭、從單位到社區,好人好事頻頻涌現,“崇尚好人、學習好人、爭當好人”理念深入人心,凝聚起全社會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強大力量。
文明培育,春風化雨。文明之光,點亮一座城,照進孩子們的心里,更閃耀在株洲的鄉野田間。株洲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打造了“開學第一課”“童心向黨”“向國旗敬禮”“我在愛教基地上思政課”等品牌活動;茶陵縣高隴鎮龍匣村按“一斤肉價隨禮”收取禮金,并將此寫入《村規民約》,“肉價隨禮”的典型經驗在全市得到推介,逐步形成了喜事新辦、白事簡辦、小事不辦、人情適中的新風尚……
如今,株洲日新月異的變化可看、可感、可觸,一個“內外兼修”的文明株洲加速崛起。株洲人正奮力拼搏,共赴文明之約,共建文明之城,共享文明之果,繼續譜寫幸福株洲新篇章。(采訪報道組:林鳳清 姚時美 劉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