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河源市鳳安鎮:“禾坪說事”說新風 “起承轉合”譜新曲-中國文明網

廣東省河源市鳳安鎮:“禾坪說事”說新風 “起承轉合”譜新曲

發表時間:2024-11-20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近年來,廣東省河源市鳳安鎮通過搭建“禾坪說事”協商議事平臺,有效引導村民積極主動參與鄉村移風易俗,激發出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以“起承轉合”作曲之道,譜寫鄉村和美新樂章。截至目前,“禾坪說事”已在鳳安鎮各村(居)組織兩百余場次,近1.2萬人次群眾參與了活動,得到了全鎮近3萬名群眾的認可。淳樸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風激蕩在鳳安阡陌間,獲得感、滿足感洋溢在人們幸福的笑臉上。 

  禾坪說事說新風 宣傳聚民“起得巧”

  “移風易俗就是要改變不好的舊風俗習慣,高價彩禮、人情攀比、鋪張浪費等都是陳規陋習,我們要摒棄?!痹邙P安鎮,一場場熱鬧的“說事會”在村民家門口舉行,人大代表、鎮村干部等宣講人圍繞提倡紅白事簡辦、抵制高額彩禮、破除封建迷信等內容,對村民進行“板凳宣講”。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發出移風易俗倡議,以貼近生活的事例強調陳規陋習危害,鳳安鎮通過正反案例說教,樹立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勤儉節約等新風正氣,讓文明新風尚浸潤民心。

鳳安鎮回龍村在家門口的禾坪開展移風易俗宣講活動。

  自2021年9月以來,鳳安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創新基層治理新模式,通過“禾坪說事”,召集村民群眾、黨員代表、鄉賢、法律顧問等人員,在村民家的禾坪或文化廣場,與群眾面對面開展移風易俗理論政策宣講,把科學知識、先進文化、創新理論送到千家萬戶,把黨政工作成效推到群眾身邊上,把惠民政策講到群眾心坎里,把禾坪打造成為推進移風易俗、培育鄉風文明的親民陣地。

  禾坪說事匯民聲 傾聽民意“承得順”

  百姓故事百姓講,百姓講給百姓聽?!昂唐赫f事”堅持以家常式圍坐方式促膝座談,把話筒交給群眾,深入聽取村民對人情新風的意見和態度,深刻剖析陳規陋習存在的實際情況及成因。通過與村民交流討論,引導村民聊自家的好家風、好家訓,談身邊的移風易俗典型人、典型事,講自身對大操大辦、人情宴席等現象的看法,說村莊里產生的新變化、煥發的新氣象。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用生動的語言、鮮活的故事、雙向的互動讓大家坐得住、聽得進,使群眾在“拉家?!笔捷p松歡樂的氛圍中對移風易俗產生強烈共鳴。

鳳安鎮下石村開展“禾坪說事”宣講活動。

  “村里環境變美了,文化氛圍變好了,大家的生活質量提高了,日子越過越舒心?!绷钠瘌P安鎮這些年的變化,當地村民敞開心扉,說出了心里話。鳳安鎮是廣東省首批省級新農村示范片之一,如今,一條鳳安大道貫通南北,20公里沿線的5個村莊實現大變樣,村道平坦寬闊,村居庭院錯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家規家訓、村規民約、箴言警句隨處可見,成為當地文明之花常開長盛的一道亮麗風景。

  禾坪說事講民計 聚集民智“轉得妙”

  “禾坪說事”每月至少舉行一次,圍繞移風易俗、文明鄉風建設、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等內容,向群眾尋計問策,集中群眾智慧,從群眾的具體建議中發現破解難題的“金點子”。群眾參與家鄉建設的主人翁意識得到充分發揮,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建設熱情。凡是村民和村里的事都能拿到“桌面上”來說,道理越說越明,思路越說越順,問題越說越簡單,風氣越說越清正。

  在接地氣的“禾坪說事”活動中,圍繞“如何推進移風易俗”“如何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等話題,鎮村干部和村民們聚在一起,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建言獻策。干部們認真聽、詳細記,收集村民意見和建議。此前鳳安鎮佛嶺村經村民與27個村小組組長商議討論,順利制定村規民約,為鄉村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禾坪說事”模式的施行,把群眾聚集在一起說訴求、議難事、解難題,引導群眾積極有序地參與到移風易俗工作中,高效推動政策方針在一線落實、村情民意在一線掌握,成為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覺踐行移風易俗的一項有效機制。

鳳安鎮回龍村村民在“桌面上”出謀劃策。

  禾坪說事惠民生 解決民憂“合得好”

  在每一場“禾坪說事”中,村民的需求和建議被仔細記錄,并按照“收集—交辦—解決—反饋”的閉環工作機制被推進解決,確保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應。小到婚喪禮俗標準的協調、鄰里糾紛的調解,大到公益性基礎設施的建設、人居環境的整治,村民們提出的急難愁盼問題一件件得到解決,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助推鄰里和睦,涵育文明新鄉風。

  “禾坪說事”聚集各類致力于村居建設的熱心人員,第一時間商討研究、群策群力地協調處理矛盾糾紛,大力踐行了新時代“楓橋經驗”,促進村居矛盾糾紛防范化解水平不斷提升。通過“禾坪說事”,鳳安鎮推動矛盾問題在一線解決、干部代表作風在一線轉變、鄰里關系在一線融洽,有效激發村民參與移風易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禾坪說事”既是鳳安鎮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與推動基層治理相結合的帶有“煙火氣”的生動實踐,也是探索推進移風易俗與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相結合的帶有“人情味”的有效模式和長效機制。小小一方禾坪,成為說新風的“理論政策宣講點”、匯民聲的“社情民意征集點”、聚民智的“移風易俗獻策點”、解民憂的“為民服務和諧點”,讓文明鄉風吹進千家萬戶。(供稿:廣東省文明辦)

【責任編輯:姜麗】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