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杵坭山歌唱響移風易俗“好聲音”-中國文明網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杵坭山歌唱響移風易俗“好聲音”

發表時間:2024-10-24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新時婚姻新式辦,雙方父母見個面,大家都是兒女親呦,何須多說彩禮錢啰……”結合居民公約,融入移風易俗內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杵坭山歌宣講隊創作山歌作品《一枝花》,巧用杵坭山歌唱響移風易俗“好聲音”,引導廣大群眾破除陳規陋習,樹立勤儉節約、綠色健康的文明新風尚。

  杵坭山歌歷史悠久,題材廣泛意境含蓄,曲調豐富旋律優美,與茶馬古道文化和瀘定橋文化、革命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文化淵源,是瀘定縣社會生活的藝術縮影和凝聚,發揮著獨特的社會功能。居住在瀘定縣冷磧鎮杵坭村的吳全清老人,是杵坭山歌第六代傳承人。他長期潛心研究,發掘瀘定山歌,享有“山歌王”的美稱。2018年,瀘定縣冷磧鎮成立了一個山歌合唱團,吳全清就是這個團的“指導員”。這支平均年齡近50歲的宣講隊伍利用“大小舞臺”開展宣講,截至目前已演出120余場。

瀘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杵坭山歌宣講隊在沙壩社區亮出非遺絕活。孫俊杰 攝

  創新傳承 山歌注入新活力

  瀘定山歌歷史悠久,是流傳在瀘定縣一帶的傳統山歌,它用途廣泛,多在農耕、行路、放牧等場合演唱,在2016年正式獲批為甘孜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瀘定山歌約有五十余種唱法、唱腔。如送郎調、看郎調、茶山調、說唱等等。唱詞多系土言土語、土腔土調、土襯詞,體現出瀘定山歌民歌濃厚的鄉土特色,生動形象地表達、反映出民間濃郁的生活氣息與唯美愛情?!睘o定山歌第六代傳承人吳全清表示。

  七言四句與七言五句是構成瀘定山歌歌詞內容的基本形式,調式大多采用五聲音階的徵調式和羽調式二種,可以用任意一種歌調來套用多首歌詞。瀘定山歌最大的特點是現編現唱、見啥唱啥、多句多唱等,形成一種若即若離、蕩氣回腸、抑揚頓挫的藝術效果。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如果將山歌直接展示給觀眾,既失去了吸引力,觀眾接受度也會降低。對此,吳全清深入挖掘對瀘定山歌的研究,通過走訪、收集,已經挖掘了瀘定山歌五十余種唱法和唱腔。同時,山歌隊在創作過程中將流行音樂元素融入到山歌原生態調子當中,加入黨政宣講、黨風廉政、鄉村振興、黨史學習教育等內容融入到山歌演唱中,采取人人相傳的模式,讓山歌傳唱成為新理論、新思想傳播的有效載體,不斷將山歌唱出新意,內容更淺顯易懂。

瀘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杵坭山歌宣講隊在眉山三蘇祠博物館開展杵坭山歌志愿服務進景區活動。瀘定縣文化館供圖

  與時俱進 山歌與時代同頻

  如何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在非遺傳承中堅定文化自信,講好黨的故事、紅色故事、歷史故事,這支山歌隊增添了不同的體驗。自2011年開始,瀘定縣部分鄉鎮、民間團體自發成立杵坭山歌隊、瀘定紅色記憶山歌隊、冷磧鎮山歌隊,組織山歌愛好者100余名。

  為了讓基層理論宣講更“接地氣”,冷磧鎮在原有的基礎上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山歌宣講隊,采用民族化、大眾化的語言,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搭建起全員宣講、全民參與的政策理論傳播舞臺,推動基層宣講,讓老百姓聽得懂、傳得開,并轉化為行動自覺和思想自覺。山歌,已成為瀘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有效抓手。

瀘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杵坭山歌宣講隊志愿者吳全清編著《瀘定山歌民歌集》。孫俊杰 攝

  用“影響力”賦能基層治理。山歌宣講隊充分利用自身影響力,巧用杵坭山歌倡議新風尚,主動加入各村紅白理事會和矛盾糾紛調解隊,找準問題癥結不斷宣傳、引導和調解,逐步摒棄婚喪嫁娶中鋪張浪費、封建愚昧的陳規陋習,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等文明新風,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推動移風易俗深入人心,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用“創作力”唱響正向之聲。山歌宣講隊始終堅持正面宣傳為主,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利用原生態曲調,融入新時代文明思想,采用民族化、大眾化的語言,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黨風廉政、鄉村振興等主題,結合瀘定山歌五十余種唱法和唱腔,創作編寫300余首山歌。采用人人相傳的模式,搭建起全員宣講、全民參與的政策理論宣傳舞臺,廣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明新風尚。

  用“感恩力”述說百姓心聲。山歌宣講隊結合鄉村旅游、鄉村振興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以“紅櫻桃節”等大型活動為載體,深切表達瀘定群眾對黨和國家的熱愛和感恩,堅定永遠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讓山歌傳唱成為新理論、新思想傳播的有效載體,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供稿:四川省文明辦)

【責任編輯:姜麗】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