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巫溪縣:“五美城鄉 文明巫溪”推進道德涵養與法治建設融合發展-中國文明網

重慶市巫溪縣:“五美城鄉 文明巫溪”推進道德涵養與法治建設融合發展

發表時間:2024-10-11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重慶市巫溪縣是三峽地區古人類和巫咸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自東漢建縣以來,在歷史實踐中,巫溪人民將巫文化在生產勞作中外化為優秀傳統法治,孕育和涵養了巫溪人積極進取、互助友愛的優秀民風民俗。進入新時代以來,巫溪縣緊扣“創建全國精神文明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部署,因地制宜開展十件“小案小事”治理專項行動和“德法相伴 文明相隨”行政執法主題實踐活動,用“五美城鄉 文明巫溪”凝聚人心,用榜樣的力量浸潤民風,在54萬巫溪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道德涵養與法治建設相融合的實踐密碼,走出了一條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路子。

  文明之道與普法教育融為一體,塑造品行美

  什么是文明之道?文明之道是文明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精神標識和厚重文化精髓的演進規律。如何走好文明之道?把“道”貫穿于故事之中,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

  巫溪縣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將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與普法教育融為一體,樹立“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文明路標,堅持“三級設置、上下聯動,試點創優、全面推進”的文明路線,以“法規導行”普法工程為文明道路建設抓手,構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四級體系,夯實了縣實踐中心-街鎮實踐站-村社實踐所-小區實踐點的一體化文明路基。

巫溪縣觀峰村志愿服務隊為80歲以上老人鄔順福過生日。

  在城市,巫溪縣以街道為單位,以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教育為載體,完善活動計劃清單制度,通過“線上宣傳+線下接力”相結合,開展多元化普法教育活動。如柏楊街道以“柏楊大講堂”為標志性品牌組建了“長板凳”宣講隊,成立了以社區為單位的“奮進白馬”“和美豐益”等25支志愿服務隊,以文藝活動的形式開展普法宣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普法教育,讓群眾在參與各類文化活動中掌握法律、知曉法規。在鄉村,巫溪縣各鄉鎮、村普遍建立了基于鄉村生活特點的德法融合工作組,以黨員和鄉賢能人為骨干成立德法教育服務隊,下沉民警、法官到站點常態開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以群眾關切、反映強烈的身邊“小案小事”為案例,通過群眾會、院壩會廣泛宣講法律常識、倡導文明新風,鄰里互助蔚然成風。

巫溪縣寧河街道先鋒社區開展“小案小事”整治行動院壩宣講會。

  此外,全縣各鄉鎮黨委政府結合本土產業、生活特色,打造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針對鄉村治理的難點,通過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的“五有”舉措,聚焦為老、為小、為困難群體、為社會公共需要的“四為”服務,建成了各具特色的鄉村文明之道。在寧廠鎮,以“寧有愛”為標志品牌,打造的“寧有愛、志愿來;?;ブ?、笑顏開”文明建設工作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

  巫溪堅持文明之道與普法教育相融合,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三級教育,深化精準普法釋法工作,通過循循善誘的普法方式讓人悟文明之道,共同塑造了“品行美”。

巫溪縣塘坊鎮開展“春風滿巴渝 巫溪在行動”社會風氣提升行動進院壩活動。

  文化厚德與遵法守規融會貫通,踐行品行美

  文化厚德何以形成?文化厚德要以價值觀為基礎、德行為內容,要將“厚德載物”等中華文明的社會觀與道德觀,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如何與新時代要求實現融會貫通?融會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貫通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要求相結合,以遵法守規來踐行社會主義道德。

  巫溪在打造文化厚德的道路上,將文化教育與遵法意識融會、厚德培育與守規行為貫通,通過堅持厚德內化于心、法規外化于行,深入實施了“厚德巫溪”建設工程,開展了“厚德小區”“厚德院落”建設等活動,培育了寧河街道、柏楊街道、寧廠鎮等示范點,夯實了“厚德巫溪”根基,讓“品行美”成為“第一自覺”。

  在文化教育與遵法意識融會中,巫溪縣改變傳統“你教我看”“你宣我聽”的方式,結合“春風滿巴渝”文明實踐隨手拍活動,聚焦“品行美”目標,完善了“最美小區”“十星級文明戶”等評比工作機制,有效地將遵法意識融入社會生活中,有力地推進了“品行美”建設。近年來,全縣159個網格責任單位、32個街鎮組織開展了“十抵制 十提倡”“十文明 十準則”全民大宣講等活動6000余場次。

巫溪縣通城鎮龍池村開展“月圓人團圓,安全共守護”關愛活動。

  在紅池壩鎮積分兌換超市,正在兌換積分的小河社區美麗庭院示范戶居民說:“家庭和睦鄰里互助,還能獲得獎勵積分兌換生活用品,讓我們以后干起活來就更有勁了?!必撠熑私榻B說:“這是我們鎮‘美麗庭院’的幸福積分兌換活動,這些年村民們已經普遍形成了‘勤勞改變生活、積分改變習慣’的意識?!笨梢钥闯觥拔拿鞣e分”將群眾在生活中的遵法守規內化為“品行美”的行為習慣,文化厚德的社會效應正在日益凸顯。

  在厚德培育與守規行為貫通中,巫溪縣變革傳統“正面說教”“負面懲戒”的方法,采用“最美”人物樹立守規標桿,挖掘身邊好人,讓“好人”成為“名人”,將“名人”培養成組織動員群眾的“帶頭人”,讓“帶頭人”遵法守規的行為帶動更多群眾。

  走進通城鎮各村古色古香的老屋,通城鎮結合各村村情,以村級大院管委會為主體,創設了村級“議事堂”“紅管家議事廳”“和事堂”等多種形式,積極發揮鎮村干部、鄉賢模范、退休老干部等“好人”“名人”的帶頭作用,推行“鄰里講理”,以村事村務等關乎群眾利益的公共事務為議題,有效地將文化厚德與遵法守規融會貫通。

  巫溪堅持文化厚德與遵法守規融合,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從頂層設計、規范建設、需求導向三方面創新開展文明實踐,推動了文化教育促進遵法意識、厚德培育養成守規行為,在全縣形成了共同踐行“品行美”的文明新風尚。

  道德潤化與志愿服務融合為一,實現品行美

  道德潤化如何更加有效?道德潤化是“以百姓心為心”的德潤人心過程,核心和基礎工作是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等寶貴精神財富融入其中。如何避免說教、緊扣人民需求?道德潤化要善于運用明是非、辨善惡、知廉恥的觀念,從塑家風、淳民風、樹鄉風做起,以潤物細無聲的社會服務來帶動和實現。

巫溪縣長桂鄉金桂村開展助農服務志愿活動。

  巫溪縣在開展道德潤化的工作中,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弘揚慈善文化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用志愿服務體系支撐城鄉文明建設,充分運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注冊志愿者近6萬人,組建志愿服務隊1000余支,實現了全縣城鄉基層志愿服務全覆蓋,有效地塑造了新時代文明新風。

  在“孝德文化”建設中,巫溪縣將志愿服務以“積孝、積善、積勤、積美”的形式設定為項目制度,廣泛組織志愿服務隊樹家風、送關愛,利用道德講堂、青少年之家等宣傳陣地,開展家風家訓座談會;開辦暑期課堂,培養未成年人愛國、敬老、知禮、明德、尚學的優良品德。通過激發群眾主體性,全縣形成了人人爭當道德教育志愿模范的新局面。

  在道德潤化與志愿服務融合工作中,巫溪縣創新推出“8+8”網格化管理模式,將城市基層黨建網絡和城鄉網格“合二為一”,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以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為載體,以“美在我家”為統攬,大力開展“美在單位、美在小區小巷、美在家庭”志愿活動,實現了群眾之間、部門之間、部門與群眾之間的互動和融合,真正形成了全民參與、共建共創共享的良好格局。(供稿:重慶市委文明辦)

【責任編輯:姜麗】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