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青水畬族鄉:繪就傳統文化新圖景 助推美麗鄉村新振興
青水畬族鄉是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兩個少數民族鄉之一,擁有1100多年歷史的青水古村落。近年來,青水畬族鄉搶抓生態旅游發展契機,致力打造“文化為魂、生態為本、產業為根、精致宜居”的傳統古村落,描繪出了一幅幅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風景如畫的青水畬族鄉。
活化利用,喚醒“沉睡的資源”
廊橋溪流、巷道石階、黛墻青瓦,特色古民居周邊植被繁茂,古樹成蔭,花團錦簇……走進有著千年歷史的青水畬族鄉,前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近年來,青水畬族鄉積極創建美麗鄉村,以“拆改、修繕、利用”多舉措為抓手提升畬鄉歷史文化風貌,以“微改造”見好見效,通過整修石板路、治理水污染、實行封山育林,整治村容村貌,讓生態資源變成“綠色寶藏”,讓“好風景”變成“好前景”。如今,青水畬族鄉森林覆蓋率達到85.3%,每年吸引近30萬游客前來參觀體驗。
伴隨著鄉村生態游的興起,越來越多人青睞鄉村美食的“生態口感”。高山野茶、老虎蛋、閩王餅、清明糖、竹葉香包、烏米飯、仁生糕……多樣化的吃食,原生態的農特,不少游客千里迢迢來到畬鄉,只為品嘗大山里的那一口“鮮”?!耙恢币詠?,我們以黨建引領,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通過挖掘歷史、文化、藝術、習俗、美食等多種價值,有序發展傳統村落旅游、休閑度假、文化創意等產業?!鼻嗨屪遴l工作人員廖美英說。如今,畬鄉正由“靜默無聲”向活態傳承轉變,傳統古村落在文旅賽道煥發出活力新生。
擁有千年歷史的青水畬族鄉,前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
以文促旅,打造古村新IP
時下,旅游需求類型已變得多元化,單純依賴觀光游模式亟待突破。旅游業態豐富化,正是近年來青水畬族鄉發展變化的生動寫照?!拔覀兺ㄟ^探索畬鄉人文,在保護中活化利用古跡非遺,走‘人、物、景’良性互動的可持續發展路徑。與人文歷史重新對話,在‘新’與‘舊’中找到中和點,打造一個自然而緩慢的畬鄉,是實現新時期畬鄉復興的別樣途徑?!绷蚊烙⒄f。
青山綠水環抱的畬鄉,還有留下祖輩人文印記的歷史遺存。目前,閩王文化交流地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打造中,該項目通過修繕羅兜祠、徐氏夫人墓、閩王駐軍(跑馬場、練兵場、點將臺)等遺址遺跡;加快建設閩王文化館、閩王文化公園等;編排一系列閩王情景化表演,深挖“休戚與共”的故事,積極創建“閩王與畬”文旅品牌。
滄海紅色畬寨、豐田觀鳥勝地、龍吳閩王故里、龍頭水果采摘……一批批鄉村旅游示范村猶如雨后春筍。每年,美食擺盤、做烏米飯、迎菩薩等多樣民俗總會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青水畬族鄉通過不斷創新文化節慶的內容和形式,將三月三、玉米節、七月初一、農民村晚等文娛活動打造成畬鄉的“文化名片”。
閩王歷史文化館
輕租重修,打造“向往的村莊”
傳統村落如果不是“活”的,就會在不經意間以人們難以預料地加速度走向消亡。青水畬族鄉率先推出“輕租重修、以用為養”古民居租養新模式,突出活化利用,注重產業培育,創新把畬鄉特色的人文底蘊和自然資源的古厝集中收儲起來,納入統一規劃、統籌管理范疇,實現傳統村落的美麗“蝶變”?!肮琶窬拥幕罨靡矌恿水數靥厣r產品的銷路,比如野菜、土雞蛋、玉米、瓜果等。這些都是特色民宿產業給鄉村振興帶來的新的賦能?!必S田村熊氏菜館負責人熊青文說。
“古厝租養”模式真正讓古民居重新“活”了起來。截至目前,青水畬族鄉已先后打造了“以樂剪紙館”“夢想小院”等一批適應年輕化、市場化的傳統古民宿。傳統村落的活化利用極大凸顯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文化底蘊。如今,青水畬族鄉年均旅游產值3000多萬元,帶動周邊村民增收600余萬元。
青水畬族鄉傳統古民宿
古老的遺跡、綠色的沃野、厚重的人文……當生態與文化相遇,“美麗風景”變成“旅游經濟”,青水畬族鄉在扮“靚”村民幸福生活的同時,走出了一條業態發展更多元、領域范圍更寬泛的鄉村振興之路。(供稿:福建省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