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三大新風”塑造鄉村文明新風尚
8月3日,是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下峪鎮碓臼峪村老人李黑周的82歲生日。一大早,村干部便在鄉村大食堂張羅起來。臨近中午,村里老人、親屬和孩子滿滿當當坐了3大桌,大家一邊嘮嗑,一邊吃蛋糕,然后,每人一碗雜燴菜,大伙吃得滿意,聊得開心?!按謇镩_辦大食堂以來,已為村里老人舉辦生日宴、節日宴等60余場,簡樸又隆重,貼心且喜慶,深受群眾歡迎?!贝甯刹織罟獠庞芍缘卣f。
近年來,洛寧縣在廣大鄉村大力倡樹“零彩禮”婚禮、“大食堂”過事、“孝善基金”敬老三大新風,積極引領社會新風尚,在全縣營造了新事新辦、節儉過事、孝老敬老的濃厚氛圍。
下峪鎮碓臼峪村為村里老人李黑周舉辦生日宴。
“零彩禮”婚禮讓愛情甜似蜜
不久前,洛寧縣的一場特殊婚禮,吸引了眾多網友和城鄉群眾的關注:新郎張東東和新娘劉玉玉都是在讀研究生,兩人商量把“共享單車”作為婚車。結婚當天,新郎帶領著一支由三輪車和共享單車組成的接親隊伍,歡快地駛向新娘家,所過之處,引來無數路人駐足觀看,為他們“點贊”!
由三輪車和共享單車組成的接親隊伍去迎娶新娘。
“兒子娶媳婦,爹娘脫層皮”“這邊彩門高搭,那廂債臺高筑”,是許多被彩禮壓彎腰家庭的真實寫照。為徹底剎住這股歪風,洛寧縣積極開展“高額彩禮”專項治理行動,全力引導廣大群眾共同抵制陳規陋習,堅決遏制高額彩禮,并出臺了“限高”指導標準:婚嫁彩禮不超過3萬元,宴請人數控制在20桌以內,每桌花費不得超過300元,婚禮車隊不得超過9臺,禮金不得超過100元。此外,洛寧縣還通過廣播電視、微信公眾號刊播,宣傳車上街宣傳、文明實踐教育引導,廣泛宣傳婚事新辦、文明節儉等理念。
如今,從縣委書記當證婚人的“零彩禮”集體婚禮,到簡辦不減愛的“草坪”婚禮,再到低碳環保的“單車”婚禮,這些“為愛減負”的新式婚禮,彰顯著婚事新辦的文明新風已經蔚然成風。
“大食堂”過事喜慶又體面
過事一碗菜,節省一萬元。如何破除宴席中的鋪張浪費、互相攀比風氣?洛寧縣在鄉村積極倡導建設“鄉村大食堂”,走出了一條探索之路。
羅嶺鄉講理村在全縣率先建成了“鄉村大食堂”,村民婚喪嫁娶事宜由村紅白理事會在村大食堂統一操辦,黨員干部家庭帶頭推行“一碗飯辦一場大事”,吃大鍋菜,用平價煙酒,得到了村民們的積極響應。
羅嶺鄉講理村“鄉村大食堂”一角。
談起村里的新風尚,村民金利國高興地說:“我出去打工幾年攢了錢回村辦婚事,發現村里沒了大操大辦的風氣,一場婚禮沒花多少錢,還辦得喜慶又熱鬧,省錢還不丟面子……”。該村大食堂承包者王明英說:“一個大食堂能夠輻射周邊3至5個行政村,現在生意挺好!”
像這樣的“鄉村大食堂”在洛寧縣還有很多,通過引導適婚青年到“鄉村大食堂”操辦婚禮,能為事主節省1至2萬元,大大減輕了農民群眾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人情負擔輕了,鄰里關系反而更加融洽了。
“孝善基金”讓孝老敬老成風尚
洛寧縣底張鄉禮村村文化廣場上的“光榮榜”占據了一整面宣傳欄,每名老人有多少子女、子女姓甚名誰、每個子女每月交納了多少贍養費、政府補貼了多少贍養費,都在上面標注得清清楚楚。70歲的李正才剛剛拿到了550元贍養費?!?個兒子、1個閨女,每人交了100元,政府又補貼了50元?!崩钫鸥吲d地說,買衣服、吃喝,這些錢根本花不完。
“光榮榜”也是“孝善基金”公開欄。自2017年起,洛寧縣探索“子女自愿交納贍養費+財政補貼+社會幫扶”的養老基金新模式,通過正面激勵、道德約束、示范帶動,引導子女贍養老人盡孝心。全縣388個行政村均設立了“孝善基金”,引導70歲及以上老人的子女每月交納贍養費100元,“孝善基金”按10%配套補貼,每個老人每月最多補貼50元,補貼資金一半由縣財政撥付,一半來自社會募集。
底張鄉禮村老人李秀花高興地領取“孝善基金”。
洛寧縣各鄉鎮成立了“孝善基金”專項工作小組,對基金使用進行監管,各村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推選產生“孝善基金”理事會,將基金納入村級專用賬戶,實行封閉式管理。禮村村“孝善基金”理事會理事長趙少民說,基金實行月交月補,每月5日前,老人子女將贍養費交至理事會,由理事會登記造冊,匯總統計所需補貼資金,每月10日前,將贍養費和補貼資金發放給老人,并張榜公示。
“‘孝善基金’的推行,不僅為農村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打下堅實基礎,而且還帶動鄉村群眾形成了孝老敬老的新風尚?!甭鍖幙h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中心負責人說。(供稿:河南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