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新風勁起易舊俗 人情“減負”惠民生
近年來,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把踐行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革除陋習、倡樹新風方面深耕厚植,持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崇德向善、勤儉節約,崇尚科學、健康生活的文明新風徐徐吹遍麟絳大地。
“一諾千金” 革除陳規陋習
對于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炫富攀比、鋪張浪費、隨禮泛濫等陳規陋習,農民群眾心有怨言,卻又苦于這些陳規陋習根深蒂固而難以治本斷根,這不僅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引發的浪費、攀比、矛盾糾紛、不良之風蔓延等問題也對社會穩定造成不良影響。屯留區委、區政府順應民意,重拳出擊,大力整治陳規陋習,讓移風易俗的“軟要求”轉化為“硬約束”,以移風易俗“小切口”助推鄉風民風“大文明”。
屯留區舉辦“好家風 好嫁風”移風易俗集體婚禮。
充分調研,聽取群眾意見。面對“開支大、負擔重”這個人情往來、婚喪嫁娶中的最大煩心事,屯留區堅持以推動“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入心落地為突破,在13個鄉鎮(中心、街道)選擇40余個行政村進行專題調研,收集群眾相關意見建議100余條,充分了解群眾希望改變現狀、向上向善的迫切愿望,從人民群眾中尋找治理陳規陋習的妙方良策。
簽訂承諾,黨員示范帶動。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屯留區制定了《長治市屯留區黨員干部帶頭踐行移風易俗承諾書》。承諾書以“五帶頭”即“黨員干部帶頭婚事新辦、帶頭喪事簡辦、帶頭余事不辦、帶頭文明祭祀、帶頭引導親友和鄰里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明確黨員干部在操辦婚喪事宜中必須遵守的彩禮迎親、殯期喪禮、宴請隨禮等辦事要求,不僅要求黨員干部自己以身作則、自覺遵守,帶頭樹立正確婚喪觀念,而且要求黨員干部同時做好親屬和身邊群眾的教育引導工作,堅決抵制一切陳規陋習。全區9300余名黨員干部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報到并簽訂《長治市屯留區黨員干部帶頭踐行移風易俗承諾書》,率先示范、帶頭引領,爭做文明新風的倡導者、傳播者和踐行者,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漁澤鎮黨員干部紛紛簽訂《移風易俗余事不辦承諾書》,并向群眾公示,帶頭執行辦事申報制度,主動接受群眾監督。上蓮開發區專門設立“移風易俗余事不辦監督臺”,責成專人對全體黨員干部需辦的各類事宜進行全程監督,確?!坝嗍虏晦k”要求落到實處。
強化監督,引入懲戒機制。為讓廣大黨員干部帶頭踐行移風易俗走實落細,屯留區把踐行移風易俗作為政治要求和紀律要求,以黨員干部為示范群體,建章立制,推出一系列具體化的工作制度。比如,黨員干部紅白喜事宴請不得超過規定桌數、每桌餐費不得超過上限標準,嚴格控制非親屬人員參加、不得邀請管理和服務對象以及其他與行使職權有關的單位和個人參加,嚴禁分批次、多地點、化整為零變相操辦酒席等等。一項項細化的規章制度,使移風易俗的“軟要求”轉化為“硬約束”,易執行,好落實。積極探索實施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機制,建立紅白事宜報備制度和考核獎懲機制,為黨員干部辦理紅白事宜系牢了“緊箍咒”,注入了“清醒劑”。積極開展重點人群專項治理,從嚴執行黨員干部、公職人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等規范性文件,嚴肅查處黨員干部違規操辦婚喪事宜行為,營造廉潔自律、崇廉尚儉的良好氛圍。
“鐵杵磨針” 逐步立規轉念
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轉變舊有思想觀念,破除陳規陋習,樹立勤儉節約、健康文明的生活觀念,推動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和群眾文明素質雙提升,屯留區在完善村規民約和典型帶動示范等方面下大力氣,使移風易俗在潛移默化中成風化俗。
屯留區豐宜鎮茶棚村村規民約。
以規立德,滋養文明鄉風。按照“一村一規”的原則,全區209個行政村全部完成村規民約修訂,建立健全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讓紅白喜事辦理有據可依、有條能管。在紅白理事會的監督下,執行紅白喜事辦事標準、請客桌數、待客標準,嚴格控制辦事成本,努力減輕群眾負擔。余吾鎮東街村建立移風易俗館,專門用于村民辦理紅白喜事,統一安排群眾辦事所需的鍋碗瓢盆等用具,統一制作大鍋飯減少浪費,專門焊制簡便靈車為辦理喪事的群眾提供免費服務。豐宜鎮里河村、高川村、西夏旺村聯合設立“紅白理事會辦事廳”,對食物購置、飯菜規格、迎親程序和禮金收取進行統一管理和全程監督,并對群眾辦事全過程進行評定,用“紅黑榜”評“紅白事”,融剛性管控、柔性服務與理性調和為一體,“紅黑榜”較好地發揮了道德風尚指揮棒作用。漁澤鎮崗上村、李高鄉北宋村制定紅白喜事“三少、三新、三帶頭、三服務”制度?!叭佟笔蔷葡?、舊習少、隨禮少;“三新”是彩禮變獻禮(新郎、新娘將彩禮變為獻給雙方父母親的養老金、養老保險等)、喪事改戴白花或黑紗、埋葬集中進公墓;“三帶頭”是在外公職人員帶頭執行、村里黨員干部帶頭執行、群眾代表和理事會成員帶頭執行;“三服務”是黨員干部上門宣傳服務、理事會成員對辦事戶主監管服務、公共場所提供議事活動服務。2023年以來,這兩個村共舉辦17次紅白喜事,全部按照村規民約辦理,群眾逐漸建立起反對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的觀念,大大減輕了人情禮往、經濟負擔。截至目前,全區廣大農村基本形成“按村規民約辦事,靠紅白理事會辦事”的局面。
典型引領,踐行良好風尚。為以點帶面,全面鋪開,推動移風易俗在全區廣大農村蔚然成風,屯留區在全區各鄉鎮、村開展以“帶頭踐行承諾,推動移風易俗”為主題的移風易俗試點工作,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從自身做起,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為契機宣傳移風易俗,以“一約四會”為載體踐行移風易俗,以黨風帶動民風轉變,推動形成移風易俗新風尚。組織開展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最美新娘”“好鄰居”“好婆媳”等評選活動,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人人爭當楷模、村村爭創文明的氛圍日益濃厚。河神廟鄉梨樹莊村黨支部書記路秋生帶頭踐行移風易俗承諾,兩個女兒都零彩禮出嫁。他說:“幸福不拿金錢來衡量,移風易俗既顧及了人情面子,也減輕了老百姓負擔?!眱蓚€女兒的婚禮簡單而溫馨,受到村民點贊和效仿,示范引領作用日益彰顯。
化繁為簡,涵養淳樸民風。傳統婚喪禮俗既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不可避免地積淀了一些惡俗陋習和糟粕。為此,屯留區堅持去粗去偽,去繁就簡,改造傳承,大力推動婚喪領域移風易俗,努力賦予婚喪禮俗健康、積極、向上、文明的內涵,教育引導群眾傳承向上向善、互幫互助、勤儉持家、知恩圖報的時代新風。作為全省喪俗改革試點區,屯留區明確“實行喪事簡辦,反對薄養厚葬;實行文明殯葬,反對豪華墓葬;實行文明祭祀,反對陳規陋習;實行禮輕情重,反對隨禮泛濫;實行便民服務,反對鋪張浪費”的工作思路,制定出臺《關于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設推進殯葬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免除全區居民基本殯葬服務費用的通知》等文件,為加快推進殯葬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規劃先行、科學布局、覆蓋城鄉、規模適當、公益惠民的原則,建立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完成殯儀館項目建設,同步推進殯儀館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建成公益性公墓14座,初步形成了以區級殯葬設施為基礎、公益性公墓為補充的殯葬設施布局體系,為群眾自覺開展喪事簡辦搭建了平臺、提供了便利。在婚俗改革方面,區婦聯、區民政局、團區委、區文明辦向廣大適婚青年發出倡議,摒棄繁文縟節,不要高檔車隊,不擺豪華婚宴,推動婚事簡辦,引領婚嫁新風。路村鄉姬村女青年劉秋余積極響應移風易俗、婚事新辦的號召,低彩禮、不大擺宴席、無豪華車隊,一切從簡,并且給雙方父母買了人身保險,得到十里八鄉年輕人的點贊喝彩,被稱為“最美新娘”。劉秋余說:“不是誰的婚禮更排場就代表誰更幸福,幸福生活是用自己雙手創造的,樸素節儉的婚禮更增添了新鮮感”。余吾鎮董家莊村村民吳建琴在村紅白理事會的引導組織下,不請婚慶公司、不請司儀,而是組織動員本村文藝愛好者以志愿形式進行文藝表演慶祝,既喜慶熱烈,又節省了一萬多元開支。
篤行實踐 弘揚新風正氣
堅定移風易俗決心,屯留區多部門聯動形成合力,樹立社會文明新風尚。
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之聲”志愿服務中隊到各鄉鎮村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強化多維宣傳,營造濃厚氛圍。通過報紙、電視、網站、微信及發放宣傳單、張貼海報、墻繪等形式進行政策解讀和政策宣傳,將移風易俗村規民約制作成音頻進行定期播放,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文明實踐活動,持續開展“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進家庭宣傳教育活動,把移風易俗的政策制度、經驗做法、先進典型送到千家萬戶,讓群眾隨時隨地接受文明教育。
創演文藝精品,直抵群眾心靈。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化服務平臺圍繞移風易俗創作、改編了快板、小品等一批優秀節目,內容貼近生活,風趣幽默。區文化和旅游局、區文聯結合送文化下鄉、送戲下鄉等,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等思想觀念巧妙融入文藝演出,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移風易俗。文化、文藝志愿者深入基層,在群眾家門口演繹作品,讓群眾更直觀感受移風易俗的魅力,教育引導群眾向陳規陋習說“不”,爭當文明新風的積極倡導者和自覺實踐者。
移風易俗文藝小分隊下鄉演出。
舉辦集體婚禮,新風深入人心。屯留區文明辦聯合婦聯、民政等部門,堅持每年舉辦“好家風,好嫁風”移風易俗集體婚禮,以簡樸、文明定格浪漫婚禮。新人們說,集體婚禮氛圍熱烈,儀式隆重,儉而不“簡”,令人難忘,自己不但減輕了負擔,還收獲了更多的祝福,喜事辦得更有意義更有范兒!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屯留區將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干部和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堅決打好移風易俗攻堅戰、持久戰,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文明力量。(供稿:山西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