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東縣范和村:以“和”為筆 繪就古村新圖景
“學高為范,德高為和,是為范和?!狈逗痛逦挥趶V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稔山圩鎮東南部,總面積15.26平方公里,轄11個村民小組,人口約1.2萬人,有著600年歷史,是“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和“中國古村落”,同時也是惠州市唯一一個多姓雜居的村落,廣府、福佬、客家三大民系在這里比鄰而居,聚居姓氏多達50個。眾多的姓氏要和平共處絕非易事,因此村民把“以和為貴”作為代代相傳的秘訣,才有了范和村如今的興盛,和善友愛這種浸潤人心的村風也一直傳承至今。
范和村內銘刻有“學高為范,德高為和”的石碑。
鄉村振興,文明鄉風是重要內容和有力保障。近年來,范和村以推動鄉村全域振興為目標,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著力傳承培育“和文化”,引領鄉風文明,繪就鄉村振興范和新圖景。
堅持和衷共濟,為文明鄉風鑄“魂”
“淫人妻女,占人田房,欺人鰥寡孤獨,這樣兇徒任爾燒香也無益;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和于族黨鄰里,若個善士見我不拜又何妨?!睅装倌陙?,范和村城隍廟里懸掛著的這幅木刻對聯,孕育出了孝善美德的獨特地域文化,也堅定了范和村民將良好鄉風文明傳承下去的信心和決心。為此,范和村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歷屆村“兩委”班子堅持工作合拍合力、同心同向,身體力行推行“和文化”,團結帶領黨員干部群眾為人居環境、村風民俗、移風易俗等獻策出力。
范和村開展“加強家風建設 共建和諧社區”活動。
積極推行“和”的教育。重新組建范和村白字劇團,吸引30多名當地村民擔任演員,常年不斷被邀請到本縣及外縣各地獻演,教育人們要向善、孝順,多行善事勿作惡。扎實開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典型選樹,用身邊人身邊事引導群眾親仁善鄰、崇信修睦。經過數百年的精心培育,融合傳統美德與地方人文,逐漸發展形成了和善友愛、以和為貴等范和百姓普遍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認同,引領著“和”的行動遍地開花。
范和村重新組建白字劇團,獻演的同時教育群眾要孝親和樂。
堅持和睦共融,為文明鄉風塑“形”
范和村以“和”為名,“和”是刻在范和骨子里的基因。身處新時代,范和村進一步弘揚傳承“和文化”基因,通過發揮鄉賢作用,促進鄰里和睦共融,使“和文化”更廣泛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范和村村民自發成立了姓氏理事會、村民小組理事會等多個民間團體,制訂《范和公益理事會宗旨》,成員均是熱心社會工作、熟悉本地情況、在群眾中威望高、有奉獻精神的黨員、鄉賢等。各種理事會善于協調處理鄰里矛盾、協助村民自治,不斷推動鄉風文明進步。
范和村“和文化”墻繪。
堅持和諧共進,為文明鄉風添“彩”
“今西安堤美多嬌,休閑散步花香飄。夜間燈下健身舞,月映涼亭聞琴簫?!币训焦畔≈甑拇迕裼迷娋鋵懴铝舜謇锏淖兓??!昂臀幕辈粌H改變了范和的精神面貌,也推動著范和加快發展,為當地的旅游業和鄉村文化產業注入了新的動力。范和立足百年底蘊,以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為契機,以“漁歌唱晚、醉美古圍”為主題,深入挖掘當地歷史文化資源,重點推進古村落建設,著力抓好古圍屋、古祠堂、古廟宇、古戲臺等古跡保護以及民間戲劇、醮會、漁歌、舞獅、舞龍等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工作,積極培育、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先后投入近200萬元修建文化廣場、道路和巷道硬底化、生活污水治理等,打造獨具魅力的古韻老圍片區,為建設出新出彩的古色文化旅游區奠定堅實基礎。如今的范和村,集體收入和村民收入持續攀升,百姓生活更加富足幸福。
煥然一新的豬山公園。
鄉風淳,鄉村興。放眼整個范和,文明浸潤鄉土,文化滋養鄉情,范和村在潤物無聲中植入民淳俗厚的新風尚,把文明鄉風種進群眾心田,鄉村全面振興的“范和”道路越走越寬。(供稿:廣東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