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文明網推出“兩會話文明”專題報道,報道代表委員有關履職建言,陸續推送“文明主張”系列內容。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物質文明極大發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極大發展。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新風正氣,引導群眾建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看看代表委員們怎樣說。

讓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成為新風尚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好人”、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興村鄉大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石炳啟

婚喪客事“行情上漲”,有錢人“漲”了面子,沒錢人“漲”了債務,此風絕不可再“漲”。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建立文明、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成為必然趨勢。在今后的工作中,大莊村將從源頭發力,從觀念入手,在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借鑒其他地方良好經驗基礎上,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對村民在婚喪嫁娶中的各項花費予以規范,遏制村民之間對彩禮的攀比行為,把群眾的人情負擔減下來,把農村的新風正氣樹起來,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得到進一步推廣與落實。
堅持黨建引領 培育文明鄉風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蘆勝村黨總支書記 張義民

蘆勝村以鄉村振興為目標,按照“理論傳習傳文明、核心價值樹文明、先進文化育文明、移風易俗倡文明、村民自治促文明、美麗建設繪文明”的工作方針,創新打造“蘆勝PVP”模式,即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堅持黨組織、村委會、志愿者三位一體,通過典型引領、“紅色物里鄉”等創新工作方法,發動村民參與理論宣講、文化傳承、鄰里互助等公益服務。2020年,啟動“客家人”志愿團隊模式,在原有基礎上,吸納大批租戶融入鄉村建設,在村宅內形成了人人傳承“學做人”村訓,營造了文明鄉風的濃厚氛圍。
加強普法 助推移風易俗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靖江市新橋鎮德勝中心村黨委書記 楊恒俊

近年來,社會對高額彩禮的討論很多,高額彩禮容易導致家庭矛盾,影響婚姻幸福和正常生活,我對這個話題一直很關注。作為一名基層書記,我深知通過普法活動助推移風易俗的重要性。因此我建議,要進一步加大普法進鄉村的力度,通過普法移風易俗,推動形成家庭文明新風尚。
運用文明實踐資源 倡導移風易俗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 余靜

近年來,大灣村通過聚焦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充分運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資源,指導全村群眾參與移風易俗類活動,形成鄉風文明新風氣。成立紅白事理事會,邀請村里“五老”人員擔任理事會會員,制定紅白理事會章程、更新村規民約、擬定婚喪簡辦制度明細;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用,開展移風易俗系列主題活動,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各村利用板凳會等向群眾宣傳推廣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新風尚;發揮先進模范標桿作用,將“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評議活動和移風易俗工作有機結合,用群眾身邊看得見的典型激勵群眾注重弘揚家風美德。
食品企業要帶頭傳遞節儉之風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盼盼食品集團總裁 蔡金釵

作為食品行業的一員,我深知文明餐桌的意義。特別是食品企業承擔著為消費者提供健康、美味、綠色、優質食品的責任,也肩負著倡導文明餐桌和文明禮儀的使命。食品企業及餐飲服務行業要自覺遵守企業規范,誠信經營,保證食品安全和衛生,不提供劣質、變質食品。同時,企業也要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傳遞節儉之風,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讓珍惜食物、反對浪費的觀念深入人心。
鄉風文明建設需要常抓不懈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山東省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王傳喜

鄉風文明,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與魂,抓好鄉風文明建設需要長抓不懈,久久為功。我自從上任時就開始抓鄉風文明建設,解決了“村風亂、民心散”的問題,20多年來也沒有放松過。2023年,代村通過村“兩委”會、黨員村民代表大會修訂了村規民約,更加系統的明確了移風易俗相關要求,村民在辦事過程中有了更完善的依據。此外,移風易俗還要加強制度化建設和新時代文明教育,以教育引導為主,以制度監督為輔,潛移默化中影響改變群眾思想觀念。(姜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