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夏茂鎮俞邦村:青山綠水繪新景 鄉村振興正當時-中國文明網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夏茂鎮俞邦村:青山綠水繪新景 鄉村振興正當時
發表時間:2024-02-27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走進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三明實踐基地首批實踐點、“沙縣小吃第一村”沙縣區夏茂鎮俞邦村,舉著小彩旗的旅行團在古樟樹、小吃街、民俗館前“打卡”留念,“尋根追味”牌坊下,熱騰騰的煙火氣撲面而來,吸引著南來北往的游客。

  多年來,俞邦村始終堅持將生態保護放在首要位置,統籌做好“綠水青山”顏值和“金山銀山”價值的有機統一,走出了一條具有山區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小吃街風貌。

 保護優先 守住青山綠水

  驅車駛入俞邦村,映入眼簾的是村口旁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休閑森林公園,百年樟樹群郁郁蔥蔥,沿著登山步道漫步其中,深呼吸、賞樟樹,移步皆是美景。

  20世紀80年代,俞邦村是典型的貧困村,人多地少,但林地資源豐富,村民便將掙錢的念頭打在了倒賣樹木上,偷砍盜伐時有發生。為此,俞邦村黨支部征集全村意見制定“禁伐公約”,對違約違規砍伐的村民以罰白糖餅或罰敲銅鑼認錯給予懲戒,同時聘請專職人員巡山,經過多年的努力,保護樹木的意識深入人心。

  2014年來,依托良好森林資源優勢,俞邦村先后實施了森林步道、后山森林公園等項目,讓村民共享青山綠水帶來的紅利。如今,俞邦村有100余畝山林,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樟樹達26棵。

俞邦村的生態圖景。

  青山綠水是鄉村振興的最大優勢和最寶貴財富。長期以來,俞邦村以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作為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共建共享、籌資籌勞等方式綜合施策,實施了引龍鳳溪水、農村電網鞏固升級等一系列項目,力爭讓廣大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問題導向 改革推動發展

  在俞邦村周圍的大片農田里,益鑫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正忙著進行制種趕花?!澳壳昂献魃缫褜崿F從機耕、插秧、防治、收割、烘干到精選全程機械化,吸引了100多戶農戶入社,流轉土地6000余畝,光制種今年就有2200多畝?!碧锕∨?,合作社理事長俞廣清介紹。

  20世紀90年代后期,俞邦村民陸續外出經營小吃,勞動力流失帶來的林木失管、耕地拋荒、水體污染等問題逐漸暴露。俞邦村以問題為導向,立足村莊實際,圍繞“金木水火土”系列改革實踐,探索和形成一批好的經驗和做法。

  引入系列普惠金融產品,為鄉村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提供金融助力;持續深化“四共一體”合作經營,成立“村級碳票(匯)基金”,探索完善森林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機制;實行三級聯動河道管護機制和多元巡河模式,形成河道保護常態化;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龍頭,集中發展田園觀光、農事體驗等特色農業……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為俞邦村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此外,俞邦村堅持黨建引領,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育新風,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平臺,融合道德講堂、樂齡學堂等多種形式,推行“黨群服務+便民服務”雙服務機制,為群眾提供 “一站式服務”,一項項創新舉措,一件件惠民實事,讓村民的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挖掘稟賦 開拓文旅新路

  夜幕初上,俞邦村亮起點點燈光,龍峰溪波光粼粼,溪邊瓦窯民宿群在夜幕中勾勒出一棟棟木屋的形狀,向游客展示著別樣的姿態。木窠田園營地內,伴隨著輕柔的音樂,10多名游客在草地上跳舞、拍照,十分愜意。

  近兩年,俞邦村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充分發揮“沙縣小吃第一村”品牌優勢,全村先后完成50多個提升改造項目,打造和經營集小吃體驗、紅色研學、民俗展示、生態康養于一體的多元化文旅項目,逐步讓游客從“半天游”到“留下來”。

俞邦村花田景觀。

  作為全鎮的“明星村”,俞邦村聯合周邊5個村黨支部和2個非公企業黨支部,成立片區黨委,“一盤棋”推進區域協同發展,串聯起紅邊茶、龍峰溪等各具特色的文旅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俞邦村還緊緊圍繞特色產業做文章。開發“自然生態,鄉愁記憶”系列文創產品,延伸消費節點;注冊成立公司,推廣地道農特產品;設立返鄉創業工作站,為鄉村振興賦能。如今,俞邦村牢記新囑托,以生態環境為基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全力推進“生態+文旅”產業集群建設,讓青山綠水真正成為無價之寶。(供稿:福建省委文明辦)

【責任編輯:姜麗】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