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風要正,正在村規。2023年以來,天津市武清區東馬圈鎮東馬圈村將鄉風文明建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黨建為引領,在武清區民政局和鎮黨委、政府的助力下,著力完善村規民約,成立了全區首支村規民約監督志愿服務隊,在村內開展村規民約宣傳、教育、監督等活動。新的村規民約得到了全村人的認可,并迅速轉化為村民的自覺行動。
東馬圈村休閑廣場。
“大家主動扒房子、讓地界兒,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現在的休閑廣場,成為歷史教育基地、宣傳黨方針政策的陣地、村民休閑娛樂的新天地!”東馬圈村“一肩挑”周淑仿開心地說。在此基礎上,村“兩委”班子趁熱打鐵,將荒廢多年的集貿市場前身也進行了整治,打造了一條嶄新的黨建步行街。
“這里曾經是一個繁華的集貿市場,隨著村莊發展,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審時度勢,將集市遷移到了104國道西側,此后這條街開始冷落清涼,村民搭了臨建小房,有的養些雞鴨家禽,有的堆放木頭雜物,衛生環境逐年變差?!敝苁绶抡f,“新的村規民約修訂后,大家自愿拆除違建,不僅沒要一分錢補償款,還敲鑼打鼓準備開工。不足一個月,這條步行街就已煥然一新?!?/p>
現在,村民們茶余飯后,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休閑廣場和黨建步行街,墻上貼著的村規民約、黨建標語也潛移默化地入腦入心?!拔覀冇辛嘶顒拥膱鏊?,文明實踐活動也更加豐富了?!贝迕窆氃稣f,休閑時間村民可以到廣場跳跳舞、打打球,不再整天局限于家里看電視和玩手機,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增進了解、聯絡感情的平臺,鄰里矛盾大大減少,鄰里關系更加和諧,鄉風也更加文明。
黨建步行街對比圖。
在村規民約熏陶下,看得見的環境正悄然發生變化,看不見的文明鄉風也吹進百姓心田。
紅白事,曾是農村一些人的煩心事。事主花費大,有的結婚欠下數十萬元外債;賓客“隨份子”,數額也越來越大。為此,東馬圈村以村規民約為抓手,大力倡導文明新風,鼓勵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反對大操大辦,不搞陳規舊俗,杜絕鋪張浪費,清新的風氣正在鄉村里形成。東馬圈鎮人大副主席說:“村規民約修改后,把鄉親份子、辦喪時限、宴席都進行了細化,有效遏制互相攀比不良風氣,說出了大家不好意思說、不敢說的話?,F在村民專心念好致富經,再也不擔心紅白事的問題了?!?/p>
村規民約不是一紙空文,更不是墻上的裝飾品,它是集廣大干部群眾智慧的成果,把它融進村民的心里,才能讓村規民約更有力度。如今,東馬圈村家家比收入,戶戶比衛生,人人比孝敬,群眾的精神面貌持續提升,鄉村發展呈現出一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喜人景象。
東馬圈村村規民約修訂暨監督志愿服務隊成立儀式。
東馬圈村的蛻變,只是東馬圈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以村規民約修訂為切入點,東馬圈鎮基層微治理行動全面推動,通過修村規、定民約、樹新風的方式,鎮內各村“約”出了良好的村容村貌,“約”出了移風易俗新風尚,更讓村民從鄉村治理的“旁觀者”變為了“當事人”,初步形成了村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局面。目前,東馬圈鎮13個村已實現村規民約監督志愿服務隊全覆蓋。(供稿:天津市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