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橋得名、因渠而興的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黃渠橋鎮是一座有著近300年歷史的文化名鎮。近年來,黃渠橋鎮立足紅色資源優勢,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提升,精準施策,持續補齊鎮村短板,提升品質內涵,增強惠民實效,用文明成色擦亮“全國文明村鎮”最美底色。
黃渠橋鎮全貌。
融合“文化紅”厚植鄉村底蘊
漫步在黃渠橋鎮黃渠橋村低埂巷,巷子兩旁的彩繪墻散發出濃濃的文化氣息。墻繪內容包括革命文化、歷史風貌、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等,畫面色彩豐富、制作精美,頗具藝術性,使整個巷道顯得格外別致,讓原本單調的墻面成為“會說話”的傳統文化的傳播者。
近年來,黃渠橋鎮實施革命文化展示區建設項目,建成紅色教育基地、廉政警示教育中心、鎮黨校、村黨群服務中心等,同時將低埂巷、東街老巷子改造成集黨建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等于一體的示范巷。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故事,編制宣傳手冊,拍攝紅色宣傳片,舉辦各類文藝演出160余次,開展知識競賽、紅色宣講、黨員教育培訓班等教育活動200余次,動員支部黨員講好黃渠橋革命故事,擦亮文化底色,進一步探索革命文化資源融入鄉村振興的基本路徑,讓村民自發、自覺地去傳承革命文化,使文化效能更深入人心。
黃渠橋鎮紅色教育基地開展宣講活動。
匯聚“力量紅”激發鄉村活力
“自從我們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與文化基地共建共享,每天到這參觀,開展活動的單位特別多,群眾也自發到這里參加活動,人氣很旺?!秉S渠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講解員說。近年來,黃渠橋鎮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培育以紅色隊伍、紅色講堂、紅色資源為主的“紅色合伙人”志愿服務項目,打造以黃渠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核心的“紅色聯盟”。通過設立“紅色先鋒、家園守護”志愿巡查項目,成立紅色先鋒志愿服務隊,根據群眾實際需求和黨員服務意向成立健康守護、愛心公益、和諧鄰里、矛盾調解、平安攜手、文化傳承六支小分隊,先后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愛心義診、反詐宣傳、矛盾糾紛化解、幫扶解困等志愿服務活動。同時,依托現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板凳課堂”,開設紅色講堂,為黨員群眾講述革命故事和黃渠橋歷史文化,不斷激發鄉村活力。
黃渠橋鎮紅色教育基地。
深化“榜樣紅”引領鄉村風尚
從古至今,黃渠橋涌現出許多榜樣模范,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和品質為這片土地樹立了光輝的典范。近年來,黃渠橋鎮通過樹立典型,以榜樣引領風尚,用身邊人感染帶動周圍人,持續開展評選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廣泛宣傳韓永霞、楊曉君、李生山等先進事跡,在全鎮上下營造了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為建設和美黃渠橋凝聚強大精神力量。全鎮共評選出“最美家庭”65戶,“好媳婦好婆婆”30人,“星級文明戶”62戶。同時,黃渠橋鎮發揮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作用,抓住黨員干部等重點人員,自覺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動員各村(居)黨員干部積極參與到紅白理事會管理工作,落實農村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等事宜報備、報告制度,以身作則帶頭引領移風易俗新風尚。
黃渠橋鎮文化美食節。
如今的黃渠橋鎮,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地方,它不僅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在未來,黃渠橋鎮將繼續秉承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推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為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供稿:寧夏回族自治區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