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五字訣”,推進移風易俗,涵養文明鄉風。近年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團結鎮紅光村以陣地建設為基礎,以積分制、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革命文化五個維度為抓手,堅持硬件軟件相結合,持續深化移風易俗活動,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積分制:“激”出志愿服務新常態
根據積分制細則,村民通過參與人居環境整治、不文明行為勸導、關愛老人兒童等志愿服務活動,均可獲得相應積分獎勵。實行積分制以來,廣大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不斷提升,由過去的“要我參與”轉變為“我要參與”,形成人人爭做好事、個個爭當優秀村民的良好風尚,激發了村民愛村愛企愛家鄉的情懷和干事創業的熱情。
群眾用積分兌換日用品。周政娟 攝
村規民約:“約”出敦親睦鄰新風尚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紅光村通過入戶訪談、線上征集、村民代表大會討論等方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將移風易俗事項納入村規民約中,引導村民改變不文明現象。
志愿者們帶頭宣傳、講解村規民約,并在村委會、村文化廣場、村宣傳欄等處進行宣傳展示,讓大家知規約、學規約、守規約。如今,鄰里糾紛少了,敦親睦鄰成為鄉村新風尚,村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都得到了極大提升。
道德評議會:“評”出鄉村文明正能量
2022年,紅光村評選出6位“愛心大使”。這是村道德評議會出臺的一項新舉措——平均年齡55歲的“愛心大使”,每天2人一組,進行衛生巡查、糾正不文明行為,積極助力創城工作開展。
近年來,紅光村為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提升村民道德素養,推選出政治思想好、辦事公道、群眾信得過的老黨員、老干部、村民代表等人員,定期召開道德評議會,評議不文明行為,同時評選村內勤勞致富、尊老孝親、助人為樂、移風易俗等先進典型,引領鄉風文明。
在評中提高,在議中進步。如今,道德評議會已成為紅光村基層治理的新力量。2022年以來,道德評議會評選出村“十星級文明戶”5戶、“文明家庭”72戶、“好兒女”21人、“好鄰居”31人、“好婆媳”12對、“新時代好少年”18人,讓群眾從中感受到鄉村文明正能量。
紅光村文明家庭頒獎現場。周政娟 攝
紅白理事會:“理”出移風易俗新氣象
喜事小辦、喪事簡辦、升學宴不辦……這是紅光村在設立紅白理事會后出現的移風易俗新氣象。
紅光村村“兩委”根據實際情況多次征求村民意見、討論修改并制定了紅白理事會章程,開展除陋習、樹新風專項整治行動和整治高價彩禮、樹立文明新風宣傳活動。領導班子以身作則,帶頭嚴格執行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報備。緊抓春節、元宵節等關鍵時間節點,重點整治婚慶陋習、殯葬陋習、人情陋習、節慶陋習、家風陋習、賭博陋習、封建迷信、衛生陋習。村干部定期采取拉家常、談心交流的方式開展教育宣傳,將移風易俗、抵制高價彩禮等內容貫穿其中,引導村風民風不斷向好。
紅光村組織開展“除陋習 樹新風”主題文明實踐活動。周政娟 攝
革命文化:“畫”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走進紅光村,彩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幸福家園等主題文化墻隨處可見,設施齊備、色彩靚麗的兒童游樂區動感十足。
紅光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托,設立村史展覽館,賡續紅色血脈。實踐站開設農家書屋、臺球室、健身室、多功能活動室、老年人活動室、老年人日照中心、文化禮堂等功能場所,為村民提供便民利民公共服務和娛樂休閑場地。
村民們在紅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多功能活動室跳舞。周政娟 攝
在紅光村,開展村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已經常態化。農家書屋定期更新書籍種類,送法律送健康、創意美術展等活動周而復始。村里每年都舉辦一場在校子女學習成果匯報會,對考上重點高中和大學的子女,給予不同數額的獎勵,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60屆,廣受村民們歡迎。(供稿:黑龍江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