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傳統“圈圈席”里“圈”出文明新風尚-中國文明網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傳統“圈圈席”里“圈”出文明新風尚
發表時間:2023-12-29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是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叭θο笔峭磷逄赜械脑O宴待客形式,群眾遇婚喪事時,在場院等寬敞處用木板或門板支成簡易的長條桌,地鋪麥草,邀請賓客圍成一個大圈席地而坐就餐。近年來,互助縣將保護傳承民族傳統文化與推進移風易俗相結合,在不斷完善改進的基礎上,大力推廣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土族“圈圈席”,對整治高價彩禮、大操大辦、薄養厚葬等突出問題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形成了鮮明的互助特色。

土族群眾家用“圈圈席”待客?;ブh文明辦供圖

  因俗而治 傳統“圈圈席”煥發新光彩

  移風易俗工作開展以來,互助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注重文藝文化教育在移風易俗中的重要作用。著重挖掘民俗文化和土族歷史文化,鼓勵土族群眾傳承優良傳統文化;充分發揮土族婚禮、“圈圈席”等土族民俗文化既簡約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優點,倡導土族青年用民族傳統禮儀舉行婚宴。

土族傳統婚禮之“圈圈席”?;ブh文明辦供圖

  結合移風易俗新要求,互助土族“圈圈席”順應喜事新辦、喪事簡辦要求,更加貼合時代之變、群眾之需,在婚事上簡化為“一份包子、4—6個菜(兩葷兩素或兩葷四素)、一碗熬飯”,煙每包不超過10元,酒提倡用每斤不超過30元的散酒,每桌花費400元左右。在喪事上,程序進一步簡化,標準為“酥油炒面、一份燒麥包子、一盤素菜、一碗旗花面,不放酒,時間一般為1-2天”?!叭θο辈环窒?、等級,大家團團而坐,親密無間,既解決了山區農村舉行宴席時缺少桌椅器具的困難,又增進了席間的濃厚情誼,簡約而不簡單。這是近年來互助縣土族群眾中最受歡迎的婚禮方式,“圈圈席”也成為互助縣整治大操大辦的成功舉措。

土族群眾在院子里擺“圈圈席”?;ブh文明辦供圖

  積極推廣 “圈圈席”成為農村婚喪事新時尚

  隨著移風易俗工作的持續推進,互助縣將土族群眾特有的“圈圈席”通過媒體宣傳、觀摩展示、交流座談、文藝節目等方式在全縣范圍進行推廣,把簡約不簡單的“圈圈席”納入村規民約,積極倡導勤儉節約、注重傳統的淳樸民風,使得“圈圈席”逐漸受到全縣各族群眾的青睞。東山鄉岔爾溝村漢族群眾李祥洪籌辦女兒出嫁喜事,村“兩委”干部、紅白理事會獲悉后,主動上門做思想工作,希望兩家能夠帶頭倡導移風易俗,做喜事新辦的表率。按照“簡化程序、控制彩禮、控制酒席”的要求,李祥洪將預期索要的十多萬彩禮降至6.6萬元,摒棄壓柜錢、眼淚錢等不良習俗,并將妝奩席改成土族傳統“圈圈席”,為男女雙方節省開支約8萬元,村里群眾紛紛為紅白理事會和移風易俗帶頭人李洪祥拍手稱贊,表示以后婚喪嫁娶也會采取“圈圈席”的方式招待客人,踐行文明新風尚。

紅白理事會為群眾普及移風易俗知識。 互助縣文明辦供圖

  移風易俗工作是一件順民意、得民心的事,互助縣牢牢抓住群眾這一根本主體和最大動因,尊重民情村情,尊重民風民俗,結合民俗習慣,因勢利導,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從實際出發,走深群眾路線,挖掘民俗文化和傳統文化中的閃光點,用土族習俗“小切口”做出了移風易俗“大作為”。圈圈席“圈”住了奢靡之風,“圈”生了文明風尚,“圈”出了社會新貌,促進了各民族團結進步。(供稿:青海省文明辦)

【責任編輯:姜麗】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