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請柬變成“交罰單”,人情往來不勝其煩,酒席辦理現場沒有了真情實意,而是演變成或斂財、或炫耀的方式,助長了奢靡之風。為有效破除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創新探索“鄰里互助簿”模式,持續深化村民情誼,提升鄉風文明建設水平,吹響了鄉村振興協奏曲。
“禮單簿”變“互助簿”
前不久,在龍廣村發生了一件新鮮事:一村民家辦喪事時,街坊鄰居不送禮金,只出物資和勞動力。當事人黃啟軍拿出一本“鄰里互助簿”,“這里面是全村人的情誼,我會記在心里一輩子?!彪m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但說起當時的情形,黃啟軍依然歷歷在目。
黃啟軍從小在龍廣村長大,后來到開陽縣城上班,就把父母接過去住,很少回村里。2023年4月初,父親去世,黃啟軍按照老人遺愿回老家辦理喪事,于是便先來到村委會報備。村委會工作人員告訴黃啟軍,近年來,貴陽市深入推進農村“五治”(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廁、治風)工作,龍廣村逐步摒除陳規陋習,村里已形成喜事一天辦結、喪事最多三天的新風尚。
“我覺得這樣很好,以前喪事辦酒最少五天,有的要辦七八天,都是面子思想在作祟?!秉S啟軍既想讓老人家落葉歸根,又不想大操大辦,經過和家里人、村委會干部共同商議,果斷做出一個決定:這次辦喪事不收禮金,村里出物、出力即可。于是,龍廣村加急印制了簡易的“鄰里互助簿”替代以前的“禮金簿子”,用以記錄鄉里鄉親的真情實意。
龍廣村長官司組村民劉太洪展示“鄰里互助簿”。王洪模 攝
很快,在村干部的張羅下,百來名鄉親就過來幫忙,大家有的買菜送菜、有的洗碗做飯、有的抬棺發喪,節儉又不失禮數,鄰里間的關系又增進不少。
這件事之后,龍廣村對“鄰里互助簿”進行了優化,加入了移風易俗倡議書、村民承諾書以及紅白理事會、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名單與各自聯系方式,封面也根據紅事白事的類別進行了區分?,F在,村民需要辦理婚喪嫁娶事宜到村委會報備時就會免費領取一本,這樣的本子不僅是鄰里鄉親互幫互助的見證,也成為了鄉風文明的新風尚。
“收禮員”變“統計員”
翻開黃啟軍家的那本“鄰里互助簿”,字里行間都是村民深厚的情誼——
冉順送來桌子9張、椅子100把,幫忙擺放桌子、搭遮陽棚;
冉平送來碗筷、炒菜器具一套,幫忙炒菜、安排后廚;
冉學斌送來胡蘿卜20斤、辣椒10斤,幫忙接電、安裝院壩燈;
……
村民馮開國是這次喪禮上的記賬員,他說:“記這樣的禮單還是第一次,一筆現金都沒有,大家都不再拿禮金來攀比,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送,每一筆記錄都飽含著鄉親們的情誼?!币郧?,他作為“收禮員”,筆下的賬本記的都是現金數額,現在,他成了“統計員”,把寨鄰之間的互幫互助原原本本記錄在“鄰里互助簿”上,一筆一劃都飽含著鄉親們的情誼。
村民陳世金是這次的“酒席總管”,他說:“龍廣村是布依族聚居地,以前就有辦酒前一天鄉里鄉親送菜送肉的風俗,這次黃啟軍家辦酒,大家送點力所能及的物資,鹽茶米豆打平伙,禮輕情意重?!?/p>
龍廣村“鄰里互助簿”記錄內容。 趙赟 攝
“以前上門辦廚都是我們一個小團隊在賣力干,和主人家只是一個出錢一個出力的關系?!贝迕駝⑴d田是這次酒席上的廚師之一,他的感觸也很深:“這次就不同了,我是來吃酒的,也是來幫忙的,送點豬肉和炒菜的手藝,大家熱熱鬧鬧一起干,氣氛融洽很多?!?/p>
讓互相攀比的“人情”回歸到鄰里互助的“真情”,這樣的喪事簡辦新辦,少了“金錢味”、多了“人情味”。龍廣村黨總支書記表示:“通過這次的事情,我們村‘兩委’也更加認識到現在的新農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父老鄉親就是要鄰里和睦、互幫互助,今后我們也會大力倡導紅白喜事都這樣辦?!?/p>
“攀比風”變“互助風”
“在外面這些年也參加過不少酒席,也看到很多禮到人不到的情況,都形成了為送禮而送禮的習慣,親朋好友的那種感情都快淡化了?!秉S啟軍說:“我們龍廣村的這種新風俗就該多推廣,光是這里實行還不夠,以后四鄰八鄉的都不攀比,才能真正把鄰里感情建立起來?!?/p>
“以前辦酒,就一個寨子里的‘過街禮’,最低都是一百元,稍微熟悉點的要送兩三百甚至更多。很多時候,辦酒的遭不住,吃酒的也遭不住?!贝迕耜愑罇|感觸也很深:“還是現在好,大家送點菜送點米,和和氣氣的?!?/p>
大操大辦、互相攀比的陳規陋習由來已久,龍廣村黨總支書記分析其中不外乎兩種原因:一是通過眾籌解決婚喪事宜中的經費,二是可快速積攢資金、圓不勞而獲的“致富夢”。為摒棄這一陋習,激勵廣大村民創業致富的熱情,龍廣村在紅白理事會的基礎上又成立了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由村民組長、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種植大戶、廚師、村醫等組成,凡遇村民婚喪嫁娶,這支隊伍就出面幫助村民,引導大家節儉辦酒,為群眾提供全過程閉環服務。
龍廣村開展“治風”宣傳。梁超 攝
紅白事簡辦的文明新風一傳十、十傳百,得到很多村民的認可。大家認為,“鄰里互助簿”雖小,情誼為大,之前人情攀比陋習的“老黃歷”該翻篇了?;槭滦罗k、喪事簡辦、其他不辦的文明新風不僅保留了紅白喜事擺酒的傳統,又弘揚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F如今,“不收禮、不攀比、互幫互助才是理”猶如一股新風吹進村民心中,潛移默化地滋潤著村民,在黔中大地成為生動的文明實踐。(供稿:貴州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