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梯面鎮:“梯面客家嫂”推動鄉村文明樹新風-中國文明網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梯面鎮:“梯面客家嫂”推動鄉村文明樹新風
發表時間:2023-11-17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阿嫂,最近家里有什么需要嗎?”下午5點過后,“梯面客家嫂”吳展紅整理好手頭工作,便前往農村入戶探訪——這是“梯面客家嫂”常態化開展的“鄉約5點”入戶訪民情活動。在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梯面鎮,92%以上的居民都是客家人,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在這里,一支由173名女隊員組成的“娘子軍”遠近聞名,人們親切地稱她們為“梯面客家嫂”。她們用客家女性的貼心細膩和對家鄉的深沉熱愛,勇當產業發展“帶頭人”、善當基層治理“解鈴人”、樂當服務群眾“貼心人”,成為鄉親們口中的“好阿嫂”“好阿娘”。梯面鎮以轄區巾幗模范和客家女性為主體,充分發揮客家文化獨特的凝聚作用,著力化解家庭矛盾,有效制止人情攀比、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現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促進農村長治久安,有力推動社會和諧穩定和文明鄉風建設。

 勇當“帶頭人” 提振農村精神面貌

“客家嫂”開展黨日活動期間入戶看望困難戶。

  春天是金黃的油菜花海,夏日有亭亭的清水蓮荷,秋季是無邊的稻穗良田,冬時有浪漫的格?;ㄩ_……憑借“四季花田”的生態名片,梯面鎮紅山村游人如織。20多年前,這座小山村卻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模樣。因為長期無序的采泥、采石,導致水土嚴重流失,河床淤塞,村里的山成了“禿頭光”,水成了“醬油湯”。1997年,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雨來襲,全村200多間泥土屋倒塌?!疤菝婵图疑眳钦辜t從小在梯面鎮長大,親眼目睹了這場災難,在駐梯面鎮紅山村工作10余年間,她時刻思考著如何改變家鄉、改善村民生活。

  水災后,梯面鎮不僅關閉了泥石場,還引導村民復墾復綠、封山治水,實施村莊綠化、庭院美化。很快,昔日礦坑再次綠色蔥蘢。經過重建,村容村貌是改善了,但失去了采泥、采石的產業支撐,父老鄉親的錢袋子也癟了下來。時任紅山村駐村組長吳展紅表示,“結合考察學習,我們認為紅山村最大特點就是環境好。于是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助力休閑旅游村建設?!弊鳛榇謇锱d業富民的帶頭人,吳展紅通過化解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村民矛盾,解決遷墳、租用自留山、耕地等問題,使全部工程順利完工。她還積極利用政策支持,借力休閑產業發展和油菜花節、荷花節、鄉村文化節、豐收節的舉辦,大力發展紅山村鄉村生態旅游?!白鳛橐幻伯a黨員,作為基層黨組織的‘領頭雁’,我有責任也有義務帶領村民致富,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眳钦辜t說。

  紅山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以來,始終堅持“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利用發展旅游業的契機,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夯實了鄉風文明物質基礎,并通過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鄉風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在看到紅山村的女人“能頂半邊天”之后,整個梯面鎮的婦女參加工作事務的熱情也越發高漲,隊伍不斷擴大,參與的事務也越來越多。不管是鄉村振興、扶貧濟困,還是基層治理等各條戰線,都能見到“客家嫂”聞令而動、沖鋒在前的美麗身影。梯面鎮黨委決定把黨組織建立在這支隊伍當中,強化黨建引領,打造基層黨建品牌。2021年9月10日,“梯面客家嫂”黨支部正式成立,分散在各家各戶的“客家嫂”被組織起來,匯聚成一道披著“紅馬甲”的風景線,迅速在村民群眾中激起了漣漪,得到了支持和擁護。

 善當“解鈴人” 做實矛盾源頭治理

  下午5點,不管多忙,梯面鎮各村客家嫂先鋒崗隊員都會放下手頭的工作,利用自身熟悉村情民情的優勢,隨機入戶來一場“鄉約”。這是“梯面客家嫂”黨支部針對鎮內群眾一般下午5點以后在家的生活習慣,創新開展的“鄉約5點”常態化入戶訪民情活動,每周不少于3次,旨在為群眾排憂解難,著力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

  “一次,我在入戶走訪中發現一宗家事糾紛,一對妯娌因為建房的事情產生隔閡,兩家還大打出手?!笨图疑┲驹阜贞犼犻L洪麗英對這次經歷印象深刻。在她看來,基層工作就是要在一線解決問題,只有撲下身子,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聽民聲、知民意,才能了解群眾所思所想,幫助群眾解決問題。經過洪麗英的評事理、講情理,雙方達成調解,從“矛盾不可調和”轉變為“握手言和”,一起農村建房糾紛畫上圓滿句號。

  哪位老人得了病要吃什么藥,哪戶住房存在什么災害風險,哪巷鄰里有什么糾紛口角……如此種種,在“梯面客家嫂”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賬”。在近一年時間里,“鄉約5點”通過常態化入戶訪民情活動,收集村民反映的問題和建議并給予處理,不斷營造和諧友善的文明鄉風。

  樂當“貼心人” 傳唱山歌培育新風

  “梯面客家嫂”熟知這里的山林水瀑,也了解各家各戶的鄉親情況,對內可以操著一口流利的客家話,走山串村宣傳方針政策,入戶進屋慰問獨居老人,對外能拿起話筒唱響動聽的客家山歌,用粵語和普通話向游客介紹田間鄉野的趣聞軼事。在鄉村振興事業中,她們勾勒出村民之間的同心圓,也架起了內外溝通的連心橋。

客家嫂山歌隊在大榕樹下唱山歌。

  “同在祖國大花園,提倡自由來戀愛,有情自然行得前,妹貪人才唔貪錢,山歌牽線結姻緣……”今年3月,首屆“清風唱響新征程”好家風山歌比賽在梯面鎮埔嶺村舉辦?!疤菝婵图疑鄙泶┦⒀b相聚山歌墟,用客家方言表演歌舞、快板,吸引了數百名村民和游客前來觀看。她們編創演繹的《文明婚戀歌》《孝老愛親歌》《頌揚新風歌》等好家風客家山歌,引導鄉親們用好家風教育子女、影響家人。

  為將移風易俗和客家文化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梯面客家嫂”創造利用客家方言、客家山歌、客家傳統等,把印刻在村民心中的文化記憶與鄉情符號勾勒出來。紅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置了近100平方米的宣傳櫥窗,組織一系列客家文化特色活動。梯面社區客家嫂先鋒崗結合轄區特點,注重在社區建設中納入客家文化內涵和元素,使社區成為弘揚客家文化和凝聚客家風情的重要窗口平臺,讓居民更有歸屬感。西坑村客家嫂先鋒崗利用道德講堂,大力宣傳新時代文明家風,將禁毒等內容寫入了村規民約,強化新時代家風對村民的約束引導。

  “客家嫂家風文明隊”“客家嫂志愿服務隊”“客家嫂紅色宣講隊”“客家嫂文藝隊”“客家嫂粵菜師傅隊”“客家嫂產業推廣隊”“客家嫂綠美生態踐行隊”等7支各具特色、充滿活力的專業隊伍一起,大力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身體力行推進移風易俗。其中,“客家嫂志愿服務隊”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主要開展鄰里矛盾調處、鄰里互助、關愛行動等志愿服務活動。同時,利用豐收節、油菜花節、荷花節等節日進行義賣募捐,用于救助家庭生活困難群眾。

客家嫂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制作糕點在景區義賣。

  在長年累月的立信踐諾中,“梯面客家嫂”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支持。在“梯面客家嫂”勤快的腳步中,梯面鎮在強基固本中保障民生、促進民富、帶好民風、贏得民心,鄉村共建共享共治的氛圍越來越濃,形成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者有得的良好風氣,促進了城鄉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供稿:廣東省文明辦)

【責任編輯:姜麗】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