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勐捧鎮勐潤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移風易俗元素融進村規民約,“規”住了歪風邪氣,“約”出了鄉風文明,一幅邊境穩定、產業興旺的絢麗畫卷在這里徐徐展開。
勐潤村風景如畫。勐捧鎮人民政府供圖
“約”出綠美鄉村
過去的勐潤村,房屋大多是木板搭建的低矮二代傣樓,不僅采光通風困難,而且木板易受潮腐蝕;村內路燈夜間運行全憑“緣分”,甚至有的路段只能依靠戶內燈光淺淺照亮;路面是坑洼狹窄的自建村道,雨天泥濘難行,晴天村民又因會車困難而互不謙讓。面對群眾的急難愁盼,勐捧鎮多次調研,爭取各級各類資金修繕路燈、路面及排水設施,組織4支文明宣講隊伍,動員284戶村民群眾積極參與“廁所革命”。同時,運用本地材料和傳承建筑技藝,組織32支志愿服務團隊包干到戶,充分動員村民群眾,全力推進圍墻改造、破舊房屋改建與庭院經濟整治工作相結合,評選出“最美家庭”,打造兼具地域特征、民族特色、時代風貌的網紅打卡點。勐潤村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發揮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團隊的作用,劃分8個衛生網格區,明確志愿責任區,釘上門前衛生責任牌,每周三、周六輪排10戶村民參與常態化清掃工作,著力解決亂堆亂建、“牛皮癬”廣告、垃圾清理不及時等問題,引導村民群眾主動融入人居環境整治的火熱浪潮。
勐潤村志愿者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李秋君 攝
“約”出鄉風文明
鄉村美,美在文明新風;民風正,正在村規民約。近年來,勐潤村創新治理思路,完善村規民約,開展“院壩協商”,加強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組織的建設。黨員干部喜事新辦、喪事簡辦,以身作則、帶頭示范,對人情攀比、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率先說“不”,廣大群眾從鄉村治理的旁觀者成為移風易俗的制定者、執行者和監督者。
提起之前的勐潤村,勐捧鎮群眾紛紛搖頭,單一依賴橡膠產業的勐潤村民習慣于靠天吃飯,當天售賣膠水后,必要大吃大喝一頓;傣族婚禮更是要求彩禮黃金到位、陪嫁土地到位;紅白喜事流水席大擺7天,誰家賓客多、菜品豪,誰家就面兒上有光;閑暇時,青年們沉溺于臺球和手機游戲,長輩們則是圍坐在一起“撈腌菜”,為此,勐捧鎮政府下決心打攻堅戰,扎實踐行好村規民約,用獎懲制度督促村民群眾自我約束、相互制約。同時,由村內德高望重的老黨員組織年輕人召開板凳夜談會、田埂商議會,把“話筒”交給群眾,收集解決村寨亮化、農技普及、外出就業等突出問題,進一步暢通民意渠道。評選“最佳村規民約”“最美家庭”“最美家風家訓”“十星文明戶”“好婆婆、好兒媳”,持續開展道德模范推選表揚、人居環境整治、普法強基等活動,統籌抓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勐潤村“最美庭院”獲獎家庭。依汪 攝
以“文明紅”雷鋒站撬動志愿大服務。為營造無私奉獻、鄰里和睦、互幫互助的氛圍,勐潤村專門組建一支“文明紅”特色志愿服務隊,持續吸納創業青年、退休教師、退役軍人等職業領域志愿者15人,以更貼近群眾日常生活需求的形式,無償提供便民雨傘、便民醫藥箱、幫辦代辦等志愿服務,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勐潤村各族群眾歡迎遠方游客。陶藝云 攝
為開拓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勐潤村以“非遺+文旅”的思路,創新非遺文創產品,開設非遺工坊,開展非遺藝術匯演、文創產品展示及非遺體驗活動,接待游客20000余人次。此舉既傳承了傳統工藝,又提高了群眾收入,加速非遺“破圈”發展。同時,勐潤村打造“我們的節日”品牌,組織群眾開展“章哈唱團圓”“粽香妙手大比拼”“端午情暖送邊境”等品牌活動,共同慶祝春節、元宵節、潑水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
“約”出邊境安寧
勐潤村樹牢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全民國防觀念,將“為國戍邊”口號融入骨血,建立體化強邊固防“長城”。作為抵邊村寨,跨境違法犯罪時有發生,是勐潤村的“老大難”問題。針對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勐捧鎮組織召開村組黨員大會,征求縣民政部門意見,將“守國門、護邊寨”納入村規民約,鼓勵參與邊境物防設施建設,建立30余支以“志愿隊伍+十戶聯防+網格成員”為基礎的龐大“守邊紅”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巡邊固邊活動,牢牢扛起強邊固防政治責任。
勐潤村志愿者開展“國門青少年講堂”活動,為邊境青少年扣好第一顆扣子。趙進 攝
“約”出產業興旺
曾經的勐潤村產業模式單一,村民群眾收入極其不穩定,突破經濟發展困境、優化現有經營模式、拓寬更多收入渠道尤為重要。
踐行綠色發展“勐潤答卷”。勐潤村因地制宜發揮高標準農田多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水稻種植產業,建設標準化、規?;B豬場,將豬場有機肥用于周邊熱帶水果地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帶動增加農業產值,使產業發展成為強村富民的有力支撐。目前,勐潤村已建成1300畝高標準農田,以美麗田園建設解決農田臟亂差問題,讓規?;飯@風光逐步走進群眾視野。
誠信村民創業“共富路徑”。在勐捧鎮“四區”產業文化區開辟“誠信攤位”專區,打造“星光夜市”“南潤河之約”“勐潤村芒果節”等品牌,優先對“十星級文明戶”“誠信家庭”、致富帶頭人進行貸免扶補,鼓勵村民群眾誠信經營。
打造“文明+”鄉村旅游時尚名片。勐潤村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資源和自然風光優勢,組織開展文明實踐電商培訓和家政服務、特色餐飲等技能培訓,為創業青年搭建新型經營主體學習的平臺,拓寬群眾在家門口創收的渠道。
勐潤村各族群眾共慶芒果豐收。陶藝云 攝
如今的勐潤村,已從曾經的臟亂差不文明村寨華麗轉身成鄉風文明的美麗村莊。下一步,勐潤村將繼續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樹立愛國愛家、鄰里和睦、積極向上、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風尚,讓文明成果惠及廣大群眾,為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供稿:云南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