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中學校門
在物華天寶的古城忠州,作為重慶市首批全國文明校園、首批市級重點中學的重慶市忠縣中學校,如同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長江之濱。這所創建于1939年的古城名校,以濃厚的文化底蘊、悠久的辦學歷史、優美的育人環境、雄厚的師資力量、嚴謹的治學風格、一流的教學質量“名滿忠州、聲振巴渝”。
近年來,學校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守正創新,為實現“創辦特色卓越學?!钡膴^斗目標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傳承創新:凸顯“精忠魂”
忠縣中學秉承80年前建校先賢所確立的“培養精忠報國智勇雙全之才”的辦學宗旨,以“博、勤、忠、勇”為校訓,以“精忠樹人”為辦學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讓精忠精神的文化基因在一代代忠中人身上傳承并發揚光大。
三種方法養“忠性”,豐富育人新載體。學校堅持立德樹人,不斷豐富“精忠教育”載體。一是開發了校本教材《精忠教育讀本》,推動學科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二是每月舉辦一次的“精忠論壇”,讓優秀教師在登臺交流教育教學經驗的過程中,既帶動了大家的共同進步,也提升了自己的專業素質與能力;三是通過師生早讀、考核評比、匯報總結的形式,加強學生自主管理,讓學生在實踐中深植精忠之魂。
三大陣地育“忠根”,營造文化好氛圍。在忠縣中學看來,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才能達到環境育人、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為此,學校將精忠文化進行“物化”,在校園里植入各類文化標志:“抗戰學生紀念碑”讓師生銘記當年投筆從戎、血灑疆場、精忠報國的忠中學子,“精忠記”文化長廊述說著學校80年來的燦爛歷史,“精忠譜”師生紀念墻展示出精忠文化的薪火傳承……校園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浸潤著忠縣中學厚重的歷史文化。
同時,學校還通過編印精忠教育???,設立“精忠之聲”校園廣播站、電視臺等,不斷拓展育人空間,通過組織“校友論壇”“我是精忠人”志愿服務活動,研究精忠教育相關課題等,引領學校文化建設向縱深發展。
三個課堂煉忠魂,拓寬德育大舞臺。圍繞精忠文化,學校著力打造成長、生命、責任三大特色體驗式課堂,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精忠”文化的堅守者、傳播者。成長課堂上,學生通過認領“七個一”清單,參與從初一到高三的入學儀式、新生軍訓和成人儀式等活動,養成自知、自立、自律的“自治自主成長”美德;生命課堂上,學生通過在初高中的不同階段的主題式學習,體驗到有機銜接、分層遞進和全面系統的生命教育體系;責任課堂上,通過升旗儀式、主題班會、社會實踐、學生社團等活動,開展國家意識教育,增強師生的社會責任、強化師生的愛國情懷。
爭做好老師活動
科學管理:塑造“忠中人”
忠縣中學在文明校園建設中,狠抓學校行為文化的打造,通過規范教師教育教學行為,促進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全力塑造具有獨特風采的“忠中人”形象。
學校堅持把“精忠樹人”理念融于管理中。從“精”字著手,構筑精良機構;通過實施“換腦”工程、“暖心”工程,抓好領導班子建設;通過評選五個“十佳”、設置“黨員示范崗”,重塑“美麗教師”形象。
學校堅持把“精忠樹人”理念融于學習中。十九大前后,學校開展“唱響國歌喜迎十九大”“9000名師生觀看十九大開幕式”“十九大精神進校園入鄉村”等活動。學校領導堅持帶頭讀書,大力倡導讀書,全校師生讀書氛圍濃厚,學校因此榮獲“重慶市書香校園”等稱號。
學校堅持把“精中樹人”理念融于各項活動中。遵循“以文化人,以文啟智,以藝育美,以藝健身”的思路,開展儀式典禮系列活動、社會實踐系列活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班集體建設系列活動、文藝體育系列活動、學術科技講壇系列活動,使教師在活動中性情得到陶冶,感情得到聯絡,生命得到綻放;使學生在活動中青春得到展現,個性得到張揚,品位得到提升。
近年來,學校師生不僅在各種競賽中屢屢獲獎,而且高考重點上線率均在40%以上,穩居重慶市重點中學前茅,先后有40多名學生升入清華、北大名校。
世界水日活動
優化環境:展現“校園美”
“建設一流的學校,就必須建設一流的文明校園環境?!边@是學校決策者們始終堅持的觀點。正是在這樣的觀點指引下,忠縣中學始終高度重視文明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學校先后榮獲重慶市首批“十佳園林式單位”“重慶市美麗校園”等稱號。
忠縣中學環境優美,綠化面積廣,植物總類豐富,校園內有古色古香的回廊亭臺、嘩嘩流瀉的疊池噴泉、引人遐思的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的林蔭小道。
整個校園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氣息,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精心打造,寓意深遠,力求“以景化人”。學校大門外用紫丁香組成的一對“鑰匙”圖案,寓意“學生從這里獲取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大門右邊的蒼翠竹林,寓意全校師生根深才能葉茂;荷花池命名為的“北大湖”,雅致園林命名為“清華園”,時刻提醒學生為理想而奮斗;高高矗立的“二十八位抗戰英雄紀念碑”默默訴說著“精忠報國”的志向;精美生動的“精忠魂”浮雕墻展現著忠義長存的精神;綿延數百米的“百屆師生紀念墻”表現著一代代忠中人繼往開來的氣象;世紀廣場中錯落有致的孔子、愛因斯坦、生物學家達爾文、音樂家貝多芬塑像,以及“精忠記”長廊里巧掛的31位“忠州名人”和106位“中外名人”畫像,日夜陪護著忠中師生,時刻啟示、教化和鞭策著忠中師生,讓他們感受無聲的教育。
校園文明是一所學校的精髓和靈魂,是構成學校辦學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辦學特色和魅力的體現。近年來,重慶市忠縣中學校積極從“物化辦學思想,凸顯‘精忠’校園文明‘神’的提煉”、“優化師生形象,實現‘精忠’文明校園‘人’的塑造”、“美化校園環境,提升‘精忠’文明校園‘物’的品位”等三個層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踐,打造出具有獨特魅力的全國文明校園。(重慶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