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蘇州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思想道德建設、領導班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優美環境建設、活動陣地建設等“六好”標準,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2019年,在江蘇省省屬高校年度綜合考核中,蘇州大學榮獲第一等次第一名。
一、注重整體設計,抓好謀劃部署。校黨委高度重視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全面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浙江省委工作安排,立足實際,求真務實,將創建工作納入學校發展全局予以整體推進。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班子建設。校黨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組織協調、指導督促各部門、各學院開展創建工作。學校確立學習型、創新型、和諧型、務實型、廉潔型領導班子建設目標,加強教師黨員隊伍建設,自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以制度剛性確保創建責任落實到位。二是育人育心相結合,兩手抓兩手硬。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一手抓教育教學、人才培養,一手抓師德建設、道德教育,著力引導全校師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培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工作者和社會主義接班人。三是開展交流研討和督查考核。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多次組織研討交流,指導各相關部門有力有序推進創建工作。校領導每學期帶隊對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實地督查,及時發現問題并督促整改。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對照《全國高校文明校園測評細則》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結合本部門單位的創建任務定期進行自評、自查、自改、自創。
蘇州大學舉辦“我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
蘇州大學4名抗疫勇士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表彰。
二、注重思想引領,抓好系統推進。突出主流價值培育,以豐富的思想內涵推進創建工作。一是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創建全過程。傾力打造“我說、我講、我辨”宣講平臺,積極開展“四個自信·青年說”“我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活動,依托多種宣傳載體立體式開展宣傳教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浸潤師生心田。二是開展課程思政探索實踐。將“課程思政”納入學校一流本科教育改革行動計劃,組織課堂教學競賽與展示、立項建設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和示范課程等,明確將課程思政納入教師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師德師風、教學能力專題培訓等內容。通過與省市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傳媒學院、成立思政理論課教師發展中心、建設“云中蘇大”、實施“德政導師”制度等舉措,推動廣大師生成為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三是構建文化育人體系。著力完善制度體系,制定系列文化育人制度,特別是大學文化五年規劃。著力構建實踐體系,打造校園文化經典、傳統、創新品牌,形成了東吳劇社等系列經典品牌。著力構建環境體系,建好用好管好“軟環境”“硬環境”和“網環境”。著力構建創新體系,以“非遺”教育及拓碑、昆曲、絲綢、古籍修復等校外課堂,拓展文化育人渠道。
新生在蘇州大學英烈生平事跡展開展教育活動。
三、注重示范帶動,抓好傳承創新。把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涵育作為文明校園創建的重點,大力培養時代新人。一是深化師生道德建設。組織“潘君驊星”命名儀式,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組織“王曉軍精神文明獎”等評選,大力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舉辦“我最喜愛的老師”評選等活動,大力弘揚高尚師德師風。傳承百年“惠寒”精神,深化支教志愿服務,先后在陜西等12個省建立26所“惠寒”學校,5000多名留守貧困兒童受益。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等媒體多次報道。二是開展抗疫先進典型宣傳。先后派出8批累計204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抗疫一線,4人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5人和1個集體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稱號。舉辦抗疫事跡展,匯編抗疫故事,召開表彰會,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三是用活校史文物資源。大力實施名館工程,不斷提升校園文化場館的育人功能。建好博物館,讓文物說話,開展流動思政活動。挖掘校史紅色文化,建成全國高校首家黨員英烈生平事跡展覽館。在推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控制保護的同時,將古建符號延伸到新校區建設中,實現古建與現代建筑交相輝映。
蘇州大學“惠寒”支教團在陜西藍田張家坪學校開展支教活動。
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蘇州大學將久久為功、馳而不息,堅持“六好”塑文明,育心立德謀新篇,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出新的貢獻。(江蘇省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