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中,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把黨建引領、志愿服務、鄉村振興、群眾夜校與文明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在爭創品牌中積極調動社會各界群眾廣泛參與,通過辦實事、送實惠、提素質、揚新風,讓新思想、新政策、新風尚往“心”里走、“深”里走、“實”里走,讓文明實踐更接地氣、更暖人心,有效開拓了文明實踐活動的“新路子”。
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一景。
黨建引領辦實事
紅古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通過以黨建帶創建、以創建促黨建的方式,把黨建工作與文明創建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從而有效發揮“黨建引領”的核心作用,把黨建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文明實踐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在為群眾辦實事的過程中,也更好地推進了基層黨建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深度融合。
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創新開設“書記講堂”,全區7個鎮(街)黨(工)委書記、56個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紛紛走上講堂,每季度至少為當地群眾傳一次黨的聲音、辦一批實事。
此外,全區8000余名黨員帶頭深入群眾家中,針對居民群眾“急難愁盼”,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既精準、又有溫度志愿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志愿服務送實惠
近年來,紅古區圍繞“文明紅古”“愛心紅古”,著力推行“社工+志愿者”“項目+隊伍”雙聯動模式,先后培育打造了“授漁行動”“暖冬行動”“彩虹1+N”“萌智學堂·四點半”“三社聯動”“互益行”等品牌志愿服務項目,逐步形成了有亮點、有特色的文明實踐“紅古體系”。
“通過特色志愿服務,為有志靠養殖脫貧的困難殘疾群眾指導傳授養殖技術,協調聯系集中收購銷售?!奔t古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副主任盧繼賢介紹說,僅這項工作,便可實現每戶每月穩定增收2000元以上的目標,讓幫扶戶成為“養殖零風險、銷售凈收入”發展模式中的最大受益者。
同時,紅古區還結合農村“四會一約”,推行“互益行”志愿者積分制度,向居民開展文明積分兌換活動。通過“參與志愿服務獲取積分”到“積分兌換各類獎品”的激勵模式,有效提升了轄區群眾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鄉村振興提素質
在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紅古區積極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傳播平臺,根據農村基層傳播的對象化、差異化、分眾化的特點,聚焦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和所思所想所盼,開展“菜單式”幫扶志愿服務900余場次,開展惠民政策、法律法規、文化科技等的宣傳培訓450余場次,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為民利民惠民政策真正走進田間地頭、浸潤群眾心田,成為在鄉村振興中帶領群眾致富興業、參與農村改革、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投入生態環保的具體實踐。
在具體活動中,紅古區在注重發揮本地人才資源作用的基礎上,通過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吸引支持黨政干部、企業家、醫生、教師、律師、技能人才等下鄉擔任志愿者,把各方面力量統籌起來,促進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目前,農村群眾的自身素質日益提升,全區鄉村振興進程正在“快車道”穩步前行。
群眾夜校傳新風
“在村上辦的夜校上,我學到了很多種植方面的新知識和新技能,現在政策這么好,我們自己更要爭氣,把自己的果園管理好,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更美?!奔t古區平安鎮若蓮村的村民說道。
近年來,該村的特色種植發展比較迅速,村委會組織村里的種植大戶組成“志愿服務隊”,邀請村民前往“群眾夜?!?,為大家講解特色種植方面的經驗和技能,讓“群眾夜?!闭嬲蔀樘岣呷罕姖M意度的基地、宣傳扶貧政策的陣地、提升致富能力的高地。
目前,紅古區已建成“群眾夜?!?4家,講師團隊12個,講師178人,結合群眾實際需求,融入家庭教育、藝術培訓、文明宣講等主題,分階段開展親子課堂、婆媳講堂、文明大講堂、心靈守護學堂、百姓宣講會、身邊好人分享會、文化藝術培訓、讀書沙龍等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
此外,“群眾夜?!边€緊扣當前教育的熱點問題,圍繞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立了“心靈守護”志愿服務隊,為全區居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提供專業、公益性的心靈關懷服務。據了解,目前全區已有42名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領頭人、教師加入了志愿服務隊,真正為紅古區青少年搭建起了一個守護心靈“溫暖港灣”。 (供稿:甘肅省文明辦 甘肅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