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廣州市委印發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及總體工作方案以來,廣州市番禺區迅速發動全區30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制訂學習宣傳計劃和宣講安排,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不斷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感悟思想偉力、提升政治素養、增強本領能力。
“帶頭學”發揮頭雁作用
全區30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主任(所長、站長)充分發揮“頭雁”引領作用,發揚先學一步、學深一步的優良傳統,制定系列理論宣講計劃親自抓、帶頭講,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覆蓋面廣、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號召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原原本本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逐字逐句領會精神實質,結合實際研究具體落實舉措,扎扎實實上好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課,在深學細悟中汲取奮進力量,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幫助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學在深處、落在實處,不斷加深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把握,不斷將學習成果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和推進工作的動力。

廣州市番禺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名師講”組建最強師資
一是充分發揮番禺區高校云集的優勢,以華南師范大學番禺基層理論宣講實踐基地為依托,組建高校專家學者宣講隊和博士宣講隊,針對不同受眾群體制定不同的宣講主題,定制符合基層實際需求的宣講課件,依托文明實踐陣地資源,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站等巡回示范宣講活動。
二是發動區文明委各成員單位在行業系統內組建具有行業文明建設特點的宣講隊伍,充分發揮理論學者、“青馬”講師、巾幗宣講志愿者、“五老”宣講員等宣講資源,邀請道德模范、“廣州好人”、“番禺好人”等先進典型,升級打造具有廣州特色、番禺亮點的特色宣講隊伍。
三是制訂培訓計劃,組織宣講員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定期開展觀摩交流、經驗分享、講演沙龍等活動,切實提高宣講隊伍理論水平和宣講技能,逐步構建起多類型、高水平、深層次的特色宣講師資隊伍體系。

廣州市番禺區鐘村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理論宣講場室
“創新學”豐富學習形式
著眼學深悟透全覆蓋、豐富形式求實效,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
一是制作一批示范宣講黨課、“微視頻主題黨課”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音頻,邀請理論專家錄制2節示范宣講黨課,依托融媒體中心虛擬三維演播廳技術搭建主題場景,豐富宣講畫面,增強宣講的說服力、親和力,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講清楚、講明白。邀請基層黨員作為主講人,以初心、使命、擔當、奮斗4個命題為切入口,打造5個能夠激發共鳴的‘微視頻黨課’作品,結合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或平凡小事開展主題黨課宣講,將理論描述轉化為百姓“易消化”的“土話”、“白話”。組織播音主持類專業人士,按照“學習強國”平臺音頻報送標準,摘取黨的二十大報告核心要點和百姓日常關注的民生熱點,錄制50條“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學習音頻。
二是搭建學習平臺。通過“學習強國”平臺、番禺電臺、鄉村大喇叭、“掌上番禺”APP等渠道,組織門戶網站、“兩微一端”、番禺融媒等媒體矩陣平臺,開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專欄,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將錄制的音視頻在線上展示,打造移動學習平臺。同時,聯合區委組織部定制一批學習音響配發全區實踐中心(所、站),在各個陣地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前后利用音響進行傳播學習、交流分享,打造“‘理’響陣地”。購置黨建VR學習機、朗讀亭、觸摸閱讀大屏、黨建數字融媒書柜等現代化數字學習平臺配發基層實踐所、站,通過數字融媒學習平臺實時快速向群眾推送新思想、新論斷、新部署、新要求。
三是通過互動測試、知識問答、演講比賽、主題征文等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活動,豐富學習內容,推動學習宣傳貫徹工作不斷往實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四是組織理論宣講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編寫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精品優質課件,第一時間上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項目供需對接系統”,讓基層實踐所、站通過“文明番禺”微信小程序實現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既能“點課”又能“點將”。

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貼近學”豐富學習內容
一是改變“開大會、作報告、坐會堂”的傳統宣講形式,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與群眾安危冷暖、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緊密聯系,以更靈活的方式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深入街頭巷尾、農家大院、田間地頭,聽民意、察民情、解民困,把群眾的休息時間打造成精神傳播的黃金時段,積極組織開展“大榕樹下的課堂”、“古祠堂里講歷史”、“古石橋邊講紅色故事”、“走進革命搖籃 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故事分享會等活動,通過今昔對比聊變化、談熱點,用樸實的家鄉話講透黨的二十大精神,讓新思想、新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
二是充分發揮文藝宣講的獨特魅力和傳統優勢,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生動活潑、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文藝活動中。通過創作1-2部理論宣講題材的微舞臺劇、承辦“嶺南文脈 時代新韻”2022年廣東文化志愿服務下基層活動以及“多彩非遺魅力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圖文展覽、“高歌頌黨恩”2022百場群眾合唱文化志愿服務等活動,結合創編的革命題材粵劇節目、紅色文藝節目,打造具有廣州特色、番禺亮點的舞臺情景式理論課堂,通過小戲劇演繹理論宣講的大精彩,將新思想、新政策展出來、唱出來、演出來,讓廣大群眾在享受藝術熏陶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讓群眾感受到黨的創新理論可親可近、可學可用。 (供稿:廣東省文明辦 文明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