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成都:美好生活背后的文明力量
發表時間:2022-08-22來源:光明日報

  文明花開、滿城芬芳。漫步在蓉城大地,入眼即是整潔的街面、蔥翠的綠化、熱情的行人……這座以“煙火氣”聞名遐邇的城市,步步有風景、處處有文明。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內在需求,關系著市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近年來,成都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不斷優化人文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以美好而溫暖的文明力量,建設一個更有溫度、更有質感、更有內涵的幸福成都。

  一條街巷帶來的幸福

  來到成都市武侯區吉福南路,陽光下盛開的三角梅、精巧的涼亭和文化石、別出心裁的“口袋公園”以及人行道上特有的熊貓、銀杏葉等成都元素相映成趣,如同走進一個美麗的公園。

  吉福南路處在老舊小區群落中心位置,道路兩旁還分布有單位和學校,因年代久遠,道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經過一系列整治提升后,吉福南路已煥然一新?!暗缆菲秸?,綠化也很精致,我們上下班經過時心情都變好了?!痹诟浇幼《嗄甑睦钆窟@樣感慨。

  一條條街巷遍布城市,關乎市民的日常生活,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2021年,成都對300條人行道、60條道路、128條背街小巷實施品質提升,打造示范街巷23條,通過“管理性措施”和“工程性項目”相結合,對街道實施片區化、一體化打造,全面提升街道品質和品位。這些街道的改變,成為文明城市最美的注腳。

  改進一條街道的環境秩序,既要關注整潔規范,也要兼顧周圍居民的實際生活需求。近年來,按照《成都市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導則》《成都市人行道維護整治技術導則》,成都在車行道“黑化”、人行道更新的基礎上,將“三線統籌”“市政+社區+小區”、街道座椅增補提升等融入方案,引入聚氨酯碎石、陶瓷承重磚、陶瓷透水磚等新材料新工藝,為市民群眾提供暢通、安全、舒適的出行環境。

  “考慮到吉福南路周邊人流量大,又靠近學校。人行道面層選用了兼顧實用與顏值,具有防滑性、透水性較好的聚氨酯碎石透水地磚,車行道選用透水瀝青,增強市民雨天出行的安全系數?!背啥际谐鞘泄芾砦瘑T會市政設施管理處負責人表示,“道路品質提升還會結合城市街巷特有的歷史文化、周圍環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實施整改,達到整治一條路、美化一條街的效果?!?/p>

  在成都,變美的不僅有市民身邊的“小環境”,還有山川河湖的“大環境”。成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力呈現“園中建城、城中有園、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公園城市形態。

  2021年,成都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99天,為近10年來最好水平;全市森林總面積86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0.3%,年固碳量超過200萬噸;錦江、金馬河、沱江流域市控及以上斷面優良水體率分別達100%、97.3%、89.7%。

  一款手機軟件帶來的便捷

  “以前要跨越10多公里辦的事,現在在手機上就能全部搞定,真的太方便啦!”家住成都成華區的毛女士在手機上一番操作,很快就完成了不動產信息查詢。在以前,她需要跨越城區,到市中心的不動產登記中心柜臺才能完成這一切。

  辦證、申請、登記……幫助市民完成這一切的是一個叫“天府市民云”的手機軟件。這個覆蓋全市261個鎮街、3044個城鄉社區、1200萬居民的手機軟件,逐漸成為成都市民日常生活的好幫手。

  成都以巴適安逸的“煙火氣”美名遠揚,宜居宜業是這座城市的吸引力所在,要維持這一份“煙火氣”并不容易。隨著城市邊界不斷拓展、城市人口以百萬級規模增長,成都的城市治理難度也在不斷提升。為了提升便民服務水準和城市管理水平,一座“云上”的現代成都建設起來了。

  “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背啥际形青l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天府市民云”平臺上線三年多,服務人次突破6億,總計減少市民跑腿8000萬人次,減少線下政務窗口辦件量50%以上,切實提升了部門服務效能,進一步推動部門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的轉變。

  從“治”到“智”,更多的智慧化技術正在蓉城大地悄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在成都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LED大屏幕上實時更新著智慧政務大數據,業務辦結量排名、辦件量實時分析、各時段辦事人數、當前辦理時長都在這里直觀呈現?!巴ㄟ^這些數據分析,讓前來辦理事務的市民能夠預估辦理時間,既避免擁堵又能節約時間?!背啥几咝聟^政務中心講解員王梓宸說。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近年來,成都著力優化城市治理水平,加快推進“智慧蓉城”建設,推進公共安全、公共服務、公共管理智慧化和數字經濟發展,全力推動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準化、智能化水平,讓城市成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一抹志愿紅帶來的溫暖

  城市的核心是人,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在于每個人的文明程度。

  “請大家保持距離,自覺排隊……”7月31日,成都市天府新區城南坡社區黨委書記吳大燚頂著烈日,和幾名志愿者忙前忙后準備著核酸檢測點位的布置。和吳大燚一樣,這幾名志愿者都是退役軍人。這樣的退役軍人志愿者,在成都有29537名。

  在成都市成華區板橋社區,網格員沈玉嬌拉上男朋友一起加入志愿者隊伍,每天服務2000多人,在志愿服務中展現了最美的青春力量。在成都,像他們一樣的青年志愿者超過115萬人。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城市溫度的體現。近年來,成都通過創新志愿服務機制、發布志愿服務清單、建立特色志愿服務項目等方式,走出了一條志愿服務的新路徑,為成都這座超大城市增添了文明的溫度。

  打開針對青年志愿者的城市應用程序“青聚錦官城”,項目主體、高校專區、項目日歷等選項清晰呈現。單車擺放、疫情防控、交通文明勸導……青年志愿者通過這個平臺,可以自主選擇志愿服務項目,還能在平臺進行積分和記錄。

  由退役軍人組建的“戰旗紅”志愿服務隊在成都已有2918支。退役軍人深入社區治理,由“被服務”轉向“服務人”,一支全新的、專業的志愿服務隊伍正在逐漸形成。

  人人爭當志愿者,處處吹遍文明風。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志愿服務的隊伍。據“文明興蓉”平臺數據顯示,成都市注冊志愿者突破300萬人,每天約有3萬人次參與文明實踐或志愿服務活動,日均開展活動數量超過800場。截至目前,成都共建成332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位,他們不僅是市民的“15分鐘實踐圈”,更是“美好生活的幸福圈”,將一場場具有“成都味兒”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送到市民家門口。

  幸福成都,美在文明。從山到水、從城到人,文明已成為這座城市最亮麗的底色和不懈的價值追求。(記者 李曉東 通訊員 劉飛 陳煦陽)

Scan me!
責任編輯:郭 雯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