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高原古城——青海省西寧市,人們會欣喜地發現這里有好幾種美麗的色彩:除了綠色發展的“高原綠”,碧空萬里的“西寧藍”,還有隨處可見的“志愿紅”。在西寧,志愿服務精神已融入城市的文明血脈,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據悉,西寧市實名注冊志愿者33.41萬人,建立志愿服務隊伍3046支,錄入志愿服務總時長38.03萬小時,常態化開展各類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3萬余次……這些數字的背后,飽含西寧市廣大志愿者對城市的摯愛,滲透著志愿服務組織與城市共奮進的熱忱,為幸福西寧增添了一抹溫暖的底色。
完善工作機制
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
志愿服務貴在持久。近年來,西寧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文明辦關于志愿服務工作的部署,積極探索有效運行機制、統籌整合資源平臺、精心策劃活動載體、精準對標群眾需求、創新志愿服務方式,全面推動志愿服務活動常態長效化開展。
制定出臺《西寧市志愿者管理辦法》《西寧市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實施方案》,把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情況納入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校園等創建測評體系。建立健全登記注冊、組織培訓、活動記錄、評選先進等表彰激勵機制,定期表彰一批志愿服務的優秀組織和先進個人。持續深入開展“創建日”志愿服務活動,“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涌動全城。
與此同時,在西寧市深入宣傳志愿服務精神、普及志愿服務理念。全市累計7個社區、5名志愿者、4個組織、2個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7人榮獲青海省崗位學雷鋒標兵,9個集體榮獲青海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稱號。共評選出市級優秀志愿者353名、優秀志愿服務集體140個、優秀志愿服務項目28個、優秀志愿服務社區37個。
為切實保障志愿者權益,褒獎優秀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西寧市廣泛開展為志愿者新春送溫暖、夏季送清涼、節日送祝福等活動,對420余名交通志愿者進行了集中慰問。進行嘉許激勵,設立“愛心超市”“時間銀行”“紅色存折”等積分兌換政策,兌換生活用品達100多萬元,為4205名志愿者每人購買保額10萬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拓展服務領域
壯大志愿服務隊伍
正所謂一群人帶動一座城,西寧市志愿服務工作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持續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建設。此前,西寧市組織召開志愿者協會會員大會,完成換屆工作,并就下一步工作進行統一安排部署,強調大力培育民間志愿服務組織,引導符合登記條件的志愿服務組織依法登記。在全市社區建立志愿服務站點,搭建志愿服務信息平臺,引導市民群眾通過社區注冊、單位注冊、網上注冊等多種形式加入志愿服務隊伍,新增注冊人數達3.29萬。同時,組織區縣相關部門、部分鎮街社區和志愿服務組織人員,圍繞大家關注的志愿服務制度化、組織建設、項目培育等開展專題培訓,各級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工作的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在市級層面成立理論宣講、環境保護、法律援助、三農工作等17支專業志愿服務隊,各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按照“8+N”志愿服務隊伍體系,組建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法律服務、生態環保、扶貧幫困8支常備志愿服務隊及群眾身邊的N支志愿服務隊伍。以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百姓名嘴等為主體,組建“道德榜樣”“創建先鋒”“草根宣講”等特色鮮明的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務活動,讓文明之風吹遍城市每一個角落。
搭建服務載體
拓展志愿服務范圍
近年來,西寧市在開展志愿服務的實踐中積極探索,不斷拓展服務領域,開展鄉村振興、扶弱濟困、大型賽會、生態環保、移風易俗、網絡文明、理論宣講、文明勸導、扶貧助學、應急救援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
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指導下,按照“六有”(有專人管理、有標識、有場所、有隊伍、有臺賬、有制度)的要求,在西寧市轄區內的7個縣(區)、26個街道辦事處,135個社區建立志愿服務站(點),為廣大群眾提供志愿服務。依托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幸福愛老食堂、兒童活動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初步形成了“15分鐘便民志愿服務圈”,在各街道、社區志愿服務站(點)積極開展關愛空巢老人、醫療服務進社區、關愛青少年等便民志愿服務活動。
基于志愿服務站(點)建設,朝陽西路社區以“朝西·彩虹先鋒”黨建品牌為引領,成立了黨員、婦女、青少年等不同群體組成的7支志愿服務先鋒隊,常態開展紅色服務、綠色環保、特色文化等七項富有針對性的雷鋒志愿服務專項行動。登記志愿者230人。2021年,朝陽西路社區把志愿服務作為高質量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抓手,探索出“黨建+志愿服務”新模式,打造出“小區辦公”便民服務站工作模式,以辦公地點下移的方式,把學雷鋒志愿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形成“我們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學雷鋒特色志愿服務。
全市公共文化設施、公園、景區、窗口單位、公交站亭、環保公廁等433個公共場所“志愿服務驛站”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在參與西寧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社區志愿服務站的志愿者在為市民提供服務、促進社會和諧、引領道德風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積極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中,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聚焦服務內涵
提升志愿服務水平
西寧市圍繞重點民生實事,積極凝聚志愿服務力量,面向身邊人身邊事,廣泛開展送溫暖、解難題志愿服務活動,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各級各類志愿者從“志愿紅”變身“防護白”,或走村入戶,逐戶排查;或堅守村口、小區門口進行“雙碼”查驗、測溫登記;或伸出援手,為防控疫情捐款捐物……全市累計近3.6萬余名志愿者和900余支志愿服務隊伍投身抗疫一線,將“最后一公里”變為“最后零距離”,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群眾生活的影響,深受廣大市民的好評。
為慶祝黨的百年華誕,西寧市將志愿服務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整合志愿服務優勢資源,組織開展內容豐富的宣講志愿服務活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結合 “市民文化活動中心”“黨史學習驛站”“農家書屋”等為民服務載體,以社區、農村、學校為重點,充分發揮優秀共產黨員、退休黨員干部、駐村第一書記和“五老”人員等宣講隊伍優勢,結合主題展覽、閱讀推廣、紅色劇目演出、紅色電影放映等,開展互動式、體驗式宣講,打造小型化、移動式宣講陣地,推廣“宣講+服務”“微宣講”“音樂黨課”等宣講模式。促進黨史學習教育持續增溫。
疫情期間,有志愿者在一線防守;高考期間,有愛心車隊愛心送考;大型賽事活動中,有志愿者的微笑引路;大街小巷里,有黨團員志愿服務隊在進行文明交通引導、清理衛生死角和知識宣傳……
近年來,西寧市聚焦志愿服務內涵,深入開展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活動,重點開展了關愛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公共場所文明引導等志愿服務活動,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這些志愿服務活動在傳承中被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煥發出旺盛的生機與活力。
打造服務項目
突出志愿服務實效
近年來,西寧市緊緊圍繞“關注困難群體”“響應國家號召”“履行社會責任”三大主題,著力打造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廣泛開展“鄰里守望”“扶貧幫困”“美麗環境”“鄉村振興”“文明勸導”等一大批惠民生、接地氣的志愿服務項目,“暖冬行動”“七彩假期”“百支團隊百面旗·文化志愿者走基層”等志愿服務品牌項目不斷涌現,形成具有西寧特色的多層次、多元化、開放式志愿服務項目庫,促進志愿服務個性化、品牌化的建設。
同時,積極打造“一網”(西寧文明網)“一微”(文明西寧微信公眾號)、“一博”(西寧文明網微博)3大信息平臺,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使參與志愿服務成為時代風尚。
2021年,西寧市投入400萬元專項資金在全市開展“一村一品牌,一社區一特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范點建設工作,累計打造志愿服務品牌項目75個,以項目帶動志愿服務提質增效,成為西寧市開展志愿服務的一種常態。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
下一步,西寧市將圍繞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實施文明創建工程,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志愿服務關愛行動,立足新時代新發展階段,展現新作為,為聚力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大西寧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