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泰州市海陵區城中街道的鐘樓巷,青瓦白墻敘說著歷史厚重,熱鬧的商業小店展示著現代文藝。700多年的光陰荏苒,賦予了鐘樓巷深厚的人文底蘊,也給予這里和諧、積極、向上、互助的文明氛圍。12月5日,這條歷史悠久的小巷又多了新的身份——江蘇省首個志愿服務街區。
12月5至6日,第六屆江蘇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會在泰州舉辦。作為志交會活動之一,與會人員來到來到海陵區,實地觀摩泰州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街區及優秀志愿服務社區。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葛萊,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霞共同為泰州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街區揭牌。
小巷子里大能量,百米余長匯暖流。在志愿街區里的便民服務點,阿姨踏著縫紉機細心的縫補著衣服。該服務點原是兩位織補阿姨的小攤位,由于她們經常參加志愿服務,為轄區的老人家免費上門服務、給困難群眾免單織補衣服等,社區便為兩位阿姨提供了遮風擋雨的駐點。志愿街區的志愿者如有相應的織補需求,便民服務點也能夠提供折扣服務。
街區重點打造“e體同心自媒體工作驛站”“鄭美琴消費維權工作室”“巾幗志愿服務微家”“鐘樓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暖心小店”“讀書吧”等文明實踐陣地。解決消費糾紛、化解社會矛盾,幫助婦女就業創業,為孩子提供讀書、寫作的俱樂部,志愿者只需憑“志愿泰州”星級志愿者證,就可在“暖心小店”享受相應禮遇優惠......短短幾百米的小巷子里蘊育著大大的能量,將志愿服務、志愿禮遇、志愿文化等文明元素有機融合,實現了傳統“行善”與現代“志愿”的歷史呼應。
銀杏樹下傳黨音,好人好事好志愿。巷內52號的小院里有棵銀杏樹,金黃的落葉溫暖了漸寒的大地,樹下的老人用聲情并茂的宣講點燃了古巷的熱情。院子的主人洪建文熱心公益,自發貢獻部分房屋,用作打造社區睦鄰點、民間圍棋俱樂部和“四點半課堂”,讓街邊鄰里聚在一起、樂在一起、學在一起。今年以來,洪建文主動響應黨史學習教育系列活動開展,配合社區在院內新建“閱”享新思想理論學習書屋、“鳳城有理”理論武裝工作室宣講陣地,成為海陵區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陣地的樣板工程,也成為志愿街區里的一道風景。街區里還有兩位熟悉的身影,泰州“思路話語”公益團隊發起人王亞男和好人成林志愿服務隊隊長段成林,兩位都曾獲得“中國好人”的榮譽稱號?!皭坌哪棠獭蓖鮼喣性诒驹撓砬甯5哪昙o,為了公益事業辛勞奔走:7年時間,先后11次奔赴甘肅會寧,走遍28個鄉鎮,累計募集善款240萬元,資助貧困學子200余人。段成林憑借水電維修的一技之長,10多年如一日為社區孤寡老人、困難家庭、殘疾人上門免費維修水電。段成林說:“我只是為身邊的人辦些實事,未來也會一如既往的帶領這些老大哥將志愿服務做下去?!彼麄兪恰爸袊萌恕币彩侵驹刚?,用點滴故事續寫大愛理想,讓志愿精神薪火相傳。
社會的文明進步,離不開文化的示范引領。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工作者是為社會作貢獻的前行者、示范者和引領者。據了解,截至目前,泰州市注冊且有服務時長記錄的文明實踐志愿者已達93.67萬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組織已有5756個,志愿服務已經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F在“有時間當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已逐漸成為泰州人的共識,尊崇志愿者、禮遇志愿者、爭做志愿者正成為泰州新風尚。(記者:楊夢媛 攝影:曾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