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文明實踐惠民生服務群眾零距離
發表時間:2021-08-04來源:大眾日報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讓文明實踐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

  “以前自己帶的水喝完了,也不好意思進去要熱水,現在很多商鋪掛了愛心驛站的牌子,有時店家看見我們還招呼進去歇歇!”打掃東營市東營區河路段的環衛工人王保民笑著說。東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突出人民至上,整合資源力量,創新方式方法,蹚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路。

  東營區委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茍宏水介紹,當地一方面建立“中心吹哨、部門報到、多方協調”工作機制,將落實情況列入年度考核等重要內容,組建專群結合的志愿隊伍1841支,建成實體陣地778個,打造可移動崗亭、小攤車等5類流動陣地,開發網站、終端,實現線上線下、城市農村全覆蓋。同時,組建農村“八方支援矩陣”,從組織、人員、項目等8個方面打造城市“十分鐘文明實踐圈”,打造“文藝輕騎兵”“半晌講臺”等宣講品牌,開展百姓宣講600余次,受眾人數4萬余人,培育13個榮獲省級以上大賽獎項的志愿服務項目。另一方面,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與區域治理運行管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網格化服務管理等一體融合,推送問題33.5萬余件,辦結率99.3%。建立文明實踐數據分析系統,開展法律援助、“暖心快辦”等志愿服務活動,服務群眾20萬余人。

  截至目前,東營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十送”志愿服務4300場次。引導市民志愿參與市容環境等9大整治行動,解決問題1.1萬余項。文明村鎮創建達標率、美麗庭院覆蓋率分別達到95.0%、53.8%。下一步,將深化省級試點區建設,完善工作保障體系,加快志愿服務地方標準落地,強化文明實踐與社會治理等深度融合。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凝聚文明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

  “李姐要在小院講家風故事,大家快點來聽嘍”“我把菜放下就來”——近日,李曉楠要講課的消息不脛而走,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斜屋村“明理小院”馬上熱鬧起來。自2019年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成以來,陰平鎮盤活用好各級各類資源,充分發揮志愿服務作用,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陰平鎮黨委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馬登峰介紹,陰平鎮投資1000余萬元新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56個村級文明實踐站,創建“明理小院”等80個文明實踐點和“紅色茶館”等20個文明實踐基地。組織動員老黨員、返鄉青年等400余名志愿者,成立志愿服務大隊,組建“黨員干部引領、先進模范帶動、鄉賢能手助力、群眾踴躍參與”的文明實踐隊伍,網格化開展志愿服務。經過反復實踐,形成了“桑榆滿霞”等9個特色志愿服務品牌。同時,在黨史學習教育上突出“紅色精神”。成立一支紅色宣講隊伍、打造“紅色大篷車”移動課堂、開展“一刻鐘”宣講、為老黨員發放一部隨身聽和一本連環畫冊、村村播放一部紅色電影,用生動的語言講好英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全鎮累計開展文明實踐活動2000余次,黨史宣講800余次。

  下一步,陰平鎮將在陣地建設標準化、管理運行制度化、志愿服務常態化等重點工作任務上下功夫,高標準建好、管好、用好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

  山東省昌邑市龍池鎮馬渠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擦亮新時代文明實踐紅色品牌

  馬渠村的村史館遠近聞名。昌邑市龍池鎮馬渠村位于渤海萊州灣南岸,在革命戰爭年代,這里是紅色“渤海走廊”的中心樞紐,廣大村民為保衛渤海走廊、保衛家鄉,參與革命,頑強抗敵。近年來,馬渠村緊緊圍繞“文明實踐、鑄魂育人”主題,著力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弘揚紅色精神,擦亮新時代文明實踐紅色品牌。

  馬渠村黨支部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魏廣政介紹,為了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馬渠村不僅建設了村史館,掛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接待村民和游客參觀,設置主題展室,全面系統展現馬渠革命史,還精心篩選黨員群眾組建宣講團,修繕了魏堅毅、魏惜珍、陳云亭故居以及機槍連、宣傳部舊址,將村史館和15處紀念場館串聯成線,打造了一條紅色旅游研學線路。此外,改造完善道德講堂、農家書屋、文化廣場、黨員活動室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建立“黨群服務+文明實踐”10分鐘活動圈。開展文化演出、先進典型評選等文明實踐活動,引導黨員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營造團結和睦的文明鄉風。

  下一步,馬渠村將優化整合各類資源,提高廣大村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法治觀念,用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鄉村振興。

Scan me!
責任編輯:黨 建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