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廈門海滄區融媒體中心、海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袂在“今日海滄”推出“萬貫家財”在海滄系列報道,全面展現海滄本土的優良家風家訓,固本浚源,激發廣大海滄人及海內外宗親的家國情懷,贏得了良好社會反響。
海滄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歐陽麗娟說,優良的家風是真正的萬貫家財,海滄依托各文明實踐站(所)挖掘新鄉賢的優秀事跡、優良家風,通過多樣宣傳,更好地發揮了引導群眾傳承和發揚耕讀文化的作用。
這只是海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區融媒體中心這“兩個中心”創新融合、走好網絡群眾路線的一個縮影。兩個中心還推出“新鄉賢、新風尚”系列報道,通過弘揚新鄉賢文化,激發更多人參與到鄉村治理中。
近日,在東孚街道,“新思想我來講”理論宣講輕騎兵走基層之“鄉村振興故事我來講”東孚專場活動讓鄉親們會聚一堂,分享身邊的鄉村振興故事,讓新思想“飛進尋常百姓家”。
緊貼群眾生產生活實際,積極探索有效方法、路徑和載體,是海滄依托各級文明實踐平臺創新開展理論宣傳和思想教育的思路。記者從海滄區了解到,當地充分挖掘“土專家”“田秀才”等資源,組建“鄉村講師團”等志愿服務隊走進農村,利用群眾喜歡的方式、聽得懂的語言,生動闡釋新思想、新形勢、好政策等。
“近年來,我們通過群眾看得見、聽得懂、愿參與的方式傳播新思想,推動黨的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睔W陽麗娟說。
海滄有座蔡尖尾山,稱得上海滄的“名山”。從2019年4月開始,這座山就被一群熱愛環保公益事業的海滄人“承包”了。
新陽街道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累計組織了15支志愿服務隊675人登山,共撿拾垃圾超3000斤。同時,其他類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也被植入其中。例如,針對小學生開展了“運動+環保+學習”的活動,多角度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
在深入推動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海滄組織開展先進典型的評選、“傳家訓、亮家風”、“和美鄉風 耕讀傳家”等一系列群眾性主題文化活動,多角度發揚耕讀文化,引導群眾傳承好家風,學會創業、安身,懂得修德、立命,形成好民風好社風。(記者 馬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