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北京海淀:永定路街道以服務換服務凝聚街坊參與市域治理 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做實做活
發表時間:2021-01-28來源:海淀文明網

  近期,北京市海淀區永定路街道建立以服務換服務(或資源)的雙向供給機制,旨在通過志愿服務凝聚永定街坊融入到市域治理中,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做實做活。

  摸準新需求志愿服務精準滴灌

  永定路街道聚焦地區工作實際、居民需求,提供精準化服務,推進志愿服務工作更有針對性、更能出實效。

  據悉,永定路街道針對疫情專門啟動永定街坊抗疫合伙人計劃,累計招募志愿者1500余人,定向支援社區防疫工作,為一線抗擊疫情整合強有力的“街坊”力量。同時,街道積極啟動文明城區建設志愿者招募項目,發動更多群眾參與到文明城區建設中。街道先后打造了長安街上的“藍馬甲”,復興路40號社區“跑腿組”等特色鮮明的志愿服務品牌,推動志愿服務更加高效精準。

  開辟新路徑志愿服務細水長流

  為使志愿服務永葆生命力,提升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能力,制定了“契約化”社區共建合伙人志愿服務積分制度。志愿者通過志愿時長換取公益幣,在街道公益幣商城可以兌換文化課程等服務或公共文化資源。通過建立“雙向供給”模式,即服務換服務(或資源)的模式,使志愿服務項目社會效益達到最大化而運營成本最低化,促進志愿服務工作良性循環。

  特別是近期,永定路街道以垃圾分類志愿團隊“包桶”為切入點,用好用活轄區民間團隊,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垃圾分類中的作用。目前已建立7個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指導站。每個指導站桶站值守由社區民間團隊承包,團隊對桶站值守進行整體規劃,自行排班,社區居委會不必再重新安排人員,每個桶站名稱由承包桶站的民間團隊命名。自垃圾桶站被承包后,桶站值守效果得到了提升,例如三街坊東社區每日廚余出桶數達到15桶左右,是原來的3倍。

  嘗試新思路志愿服務煥發生機

  近期,永定路街道搭建了“互聯網+”新平臺,“網速”助推志愿服務跑出加速度。建設了街道志愿服務互聯網平臺,設置了志愿者每日打卡、志愿活動發布、公益幣商城等模板,目前正在試運行。永定路街道辦事處主任王艷龍介紹,促進垃圾分類志愿者或者志愿團隊“包桶”能夠持續下去、堅持下去,還需要在機制上下功夫,因此街道制定了志愿服務積分制度,旨在通過將無償的志愿服務時間轉變為有形的積分值,積分可以兌換相應的文化課程等服務,建立以“服務”換“服務”的模式,使志愿服務項目社會效益達到最大化而運營成本最低化,促進志愿服務工作良性循環,使志愿服務永葆生命力。

  與此同時,街道還善借契機凝聚志愿服務力量。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以紅色黨建活動為抓手,擬啟動“永定街坊重溫長征路·共建新時代永定路”建黨100周年主題活動。希望通過該活動進一步增強街道和社區的組織力、發動力、吸附力、化解力、凝聚力,引導更多街坊、更多社會組織融入到市域治理中,通過紅色引領力激發志愿服務源動力,壯大永定街坊合伙人,為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凝聚強大的工作合力。

  此外,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永定路街道鼓勵各社區及時總結經驗,把戰時階段實施效果好、居民普遍歡迎的做法和模式保留和固化下來,形成長效機制,在抗疫中推進社區治理更加精細化。復興路40號社區就聯合鐵建物業將社區臨時“跑腿組”變身長期送餐“外賣員”,滿足社區居民特別是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的用餐需求。

  永定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杜宇表示,街道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繼續發揮志愿服務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作用,在志愿服務精準化、便利化、品牌化、常態化上下功夫,盤活用好各類社會資源,精準對接群眾思想實際,精準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求,高質量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高標準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高水平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真正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更好地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市域治理新格局。

Scan me!
責任編輯:陶 恒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