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廣州:900歲嶺南古村變身新時代文明實踐新陣地
發表時間:2020-11-27來源:廣州日報

  900歲嶺南古村,勁吹文明新風!11月25日上午,2020年新時代文明實踐廣東“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啟動儀式在番禺區大嶺村舉行,正式拉開為期三天的廣東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七個一百”精品項目下基層活動序幕。 

  大嶺村為廣州首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近日又摘得“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啟動儀式上,省文明辦向番禺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石樓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大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贈送精品教案、圖書。大嶺村與相關企業簽訂打造特色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項目協議,通過對古村和田園綜合體的微改造,打造城市居民休閑旅游目的地、鄉村創意經濟的發源地、文創產業的聚集地。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文化和旅游廳、團省委、省文聯、廣東廣播電視臺、廣州市文明委主辦,廣州市番禺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石樓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承辦。 

  這座900歲古村不僅美,還很“紅”

  大嶺村位于番禺區石樓鎮,建村迄今已有900年歷史。行走在大嶺村,古村祠堂群、河畔古榕樹、老宅蠔殼墻,歷史沉淀的痕跡隨處可見。大嶺村民居呈半月形布局,頗具嶺南特色,被贊為“蠣江涌頭,半月古村”。 

  在歷史建筑永思堂,大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此落戶。曾經的私家園林如今大門開敞,市民和游客們暢游古園,還可以漲知識、學技能。 

  還沒進門,很多市民游客就被一個古色古香的書架吸引了。書架上整齊擺放著《習近平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談以人民為中心》等理論學習口袋書,不少市民停下腳步,認真翻閱起來。 

  永思堂里,更是一派生機勃勃。位于最中間的房屋里開設了紅色大講堂,正在進行一場宣講活動,主題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鄉親怎么看、怎么做?”。 

  隨著專家的講授,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庭園古亭里,粵韻飄揚,粵劇愛好者們駐足觀賞、陶醉其中;在一處房間里,廣作紅木“廣東技工”線上課堂正在進行錄制,傳承非遺文化;寓教于樂的黨建VR學習機、朗讀亭、觸摸閱讀大屏、黨建數字融媒書柜等現代化數字學習平臺,真正把黨和政府想說的和廣大群眾想聽的結合起來,強化了學習的“剛性供給”。 

  漫步大嶺村,玉帶河旁、古街古巷里,黨的思想理論宣傳隨處可見。大嶺村作為番禺區重點打造的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范點之一,搭建了14個面向村民開展的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服務的多平臺服務陣地。 

  記者注意到,大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僅開設了廣東技工工作室、粵菜師傅培訓室、南粵家政培訓室,同時培訓室也是一個實時直播間。每場直播收看人數能達20萬人次左右。線上、線下的聯動,讓群眾的參與感受更加立體、多元,讓古村里的文明實踐好聲音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大嶺村將打造成為創新科技產業園 

  啟動儀式上,廣東恒廣投資有限公司與大嶺村簽訂《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嶺南特色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項目》相關合作文件。 

  該項目總投資約21.6億元,改造方式為村級工業園全面改造、古村微改造,將對原村級工業園進行全面改造,打造成創新科技產業園。同時,依托大嶺村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特有的嶺南建筑風貌,通過對古村和田園綜合體的微改造,將大嶺村打造成城市居民休閑旅游目的地、鄉村創意經濟的發源地、文創產業的聚集地,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啟動儀式現場還進行了急救知識學堂、書法作品展、攝影作品展、文創展、垃圾分類、義賣等豐富多彩的11個志愿服務活動,展示番禺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建設情況、番禺區十佳基層宣講員、十佳精品教案和十佳精品項目評選情況,以及番禺區16個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成果和番禺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對接系統、番禺有線禺樂+新時代文明實踐內容平臺等。 

  活動當天,3位基層宣講員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理論宣講活動,組織粵菜師傅、南粵家政、紅木制作和磚雕制作現場教學,并線上直播。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明志愿服務活動及展示,形成文明志愿服務活動的濃厚氛圍,進一步展示了廣東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工作成果。 

  啟動儀式后,省直6支隊伍200多名人員將到汕尾市海豐縣等粵東西北12個縣市區,開展為期一周的文藝展演、宣講、慰問和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基層群眾在家門口鄉享受到高品質的精神大餐和惠民服務。 

  番禺:唱響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好聲音” 

  在廣州市番禺區,群眾只要打開有線電視,4000個文明實踐視頻資料永遠在線、隨時可學。群眾家門口的祠堂、黨群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也紛紛變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站,文明實踐陣地在禺山大地遍地開花。 

  記者了解到,番禺區不斷創新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路徑,上線全市首個文明實踐項目供需對接系統、成立全市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融媒體中心深度融合,推動實現陣地網絡化、場所規范化、內容項目化、活動常態化,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為傳播新思想、唱響新時代、建設新生活的“主舞臺”。 

  目前,番禺區已建成1個實踐中心、16個實踐所、227個實踐站,組織文明實踐活動1111場,參與人數超過114.1萬人次;開展了46多場直播活動,宣傳覆蓋面約676萬人次;組建90支、共3280人的志愿服務隊伍,下沉到基層提供理論宣講、政策解讀等7大服務類型、共227個志愿服務項目。 

  番禺區基層文明實踐站注重結合各村民俗文化、歷史傳承特色,以古村旅游、飄色文化、龍獅文化等為特色,重點培育了石樓鎮大嶺村、沙灣鎮沙灣北村、鐘村街謝村等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范點,以點帶面統籌推進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 

  在廣東省、市文明辦指導和支持下,番禺區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通過社會募捐籌集文明實踐發展經費,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常態長效發展。在基金啟動階段,首批捐贈單位6家,收到首批捐款19萬元。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為公益性基金,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用于培育志愿服務組織、培訓志愿服務人才、開展文明實踐項目活動、實施文明實踐激勵措施、資助生活困難群眾等。 

  長期以來,文明實踐項目通往基層農村的渠道不暢通,往往因為實踐資源有限,活動承載能力不足,導致基層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效果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番禺區打造了全市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項目供需對接系統”,真正做到中心供單、基層點單、群眾評單,推動各項實踐活動更接地氣。目前,供需對接系統包括文明實踐活動課程庫、講師庫、志愿服務項目庫,已開設了理論宣講、政策解讀、教育服務等8個欄目,上線實踐項目總數超過230個,全區227多個實踐所(站)可以在線選項目選老師。(記者 肖桂來)

Scan me!
責任編輯:賀 子桓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