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時代之需、使命所系、群眾所盼,如何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2018年以來,山東全省各級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因地制宜,創新方式,積極傳播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深入開展志愿服務、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著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陣地就建到哪里。以走在前列為目標強化整體謀劃,以志愿服務為抓手調動各方力量,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開展實踐活動,壽光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在產業鏈上,這是當地結合自身產業特點的創新設計,具有很高的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
一場農家的“趕集上店”,怎樣由購買油鹽醬醋變成熱議家國大事?
一個村辦技術互助體,如何同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助推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個魯中北部的沿海小城,又憑什么“牽”出4000多支志愿服務隊造福身邊群眾?
問題的答案,就是壽光群眾津津樂道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他們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在了產業鏈上。
緊密結合文明實踐大講堂建設、志愿服務、媒體融合;創新實施“整村授信”支農新模式;成立全國首家蔬菜合作社聯合會……
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區)”,壽光城鄉聯動、全民參與,2019年以來共開展理論宣講、志愿服務等文明實踐活動10000多場次,參與干部群眾、志愿者等近50萬人次。潛移默化中,新思想、新風尚的種子播撒進千家萬戶,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更暢通。
壽光,一場新時代的文明實踐激蕩人心。
傳統道德志愿服務隊在文明大集上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講。
以走在前列為目標 強化整體謀劃
11月初,深秋時節。孫家集街道銀杏廣場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正開展得火熱。這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重要任務。
之前宣講團為在哪里宣講犯了愁:設在街道辦?村民人人忙生產,很難齊整整地被召到街道上聽宣講,而且受文化水平所限,單純的念文件式的宣講,大家熱情度不高。
怎么辦?
破題,就從街道駐地張家寨子村的大集開始。結合每5天村民都會前來趕集的特點,他們把宣講點設在了張家寨子村的銀杏公園?!般y杏樹有600多年了,村民有事沒事都喜歡到樹下坐坐?!苯值牢幕菊鹃L趙美玲介紹。
一時間,孫家集街道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熱鬧了,擴編宣講團隊,邀請市級專家、吸納街道干部、村干部和有威望的村民、種棚能手、文藝骨干等,經培訓后,到大集上開講。
效果好不好?
11月11日,正逢張家寨子村大集。銀杏樹旁的文明實踐大舞臺和健身娛樂廣場上,菜農之家藝術團、群雁文化傳播中心的成員正在排練節目。孫家集街道黨工委書記、第一宣講員游國永調研到此,順勢停下,從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要性,到會議公報和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一一講給大家聽,并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情況,詳細介紹了孫家集街道的發展目標和措施。驚喜很快出現:閑聊、看節目的農民陸續加入,很快聚起了200多人。
“現在天氣還算暖和,天冷了,宣講就會移到樹西側的文明大講堂內?!壁w美玲介紹,文明實踐所的鑰匙就在農民手里,什么時候想來都可以。
站所暖身,思想暖心。于是,這種宣講方式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文明大集”。
“‘文明大集’很受群眾歡迎,不用出工破日,還消除了集中學習式宣講的被動感?!壁w美玲說。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陣地就建到哪里,這正是壽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制度設計的理念。
壽光建立市、鎮(街道)和村(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三級架構,目前已建成1個中心、1026處基層文明實踐所(站)等文明實踐平臺,村村設立文明實踐大講堂,把陣地建到群眾家門口和田間地頭;同時組建“莊戶劇團”1200多支,投用村史館、民俗館等村級文化場館150多處,建成廣播喇叭村村響系統,開發“文明實踐壽光云平臺”和“壽光云”App,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科技志愿服務隊進村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以志愿服務為抓手 調動各方力量
“志愿”,是壽光新時代文明實踐最有溫度、最有價值體驗、最有道德情感的熱詞。在文明實踐過程中,人們還創造性地讓其與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
10月28日,洛城街道黃家莊村村民黃春平在群里發了一張照片:“老師們,看看絲瓜得了啥病?”不一會兒,村科普教育志愿服務隊的隊員黃海玲回復:絲瓜葉片或毛細根局部受損,提前預防蔓枯。
“現在,村民遇到了難題,就在群里說說,村里的志愿者就會主動給予解答?!贝妩h支部書記黃春海自豪地說。黃家莊村275戶中180戶種大棚,但村民種植水平參差不齊,產量、收入相差懸殊,影響了當地蔬菜產業的發展。從2018年底,村里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希望把村民組織起來,組成文明實踐互助體,利用市鎮兩級專家和村級志愿服務隊的技術優勢,解決村民在耕種產銷等環節的問題。起初,應者寥寥,多數人選擇觀望。
破冰,關鍵看措施。
黃家莊村創新實踐志愿服務積分制管理。按照理論武裝、科技知識、環境衛生等9大類需求,細化為23項指標,按照服務時長、次數賦予基礎分值;確定了志愿積分兌換規則和標準。每月15日,村民可到實踐站兌換生活用品或生產資料?!拔覀冞€從積分高的志愿者中發展入黨積極分子?!秉S春海說,目前已有5人成為培養對象。
“既幫了別人,又實惠了自己!”村民們看在眼里,心有觸動。原來只有5個志愿隊、50名志愿者,現在達到了9支、189人。
“有了技術志愿服務隊,俺們村的種植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贝迕耜愊@诮榻B說,長茄、黃瓜從7月15日定植到9月上市,一直產到來年6月底,種一季可以賣9個月,茄子、黃瓜等的畝產都能達到2萬斤以上。
同樣深有感觸的,還有壽光近50萬農民。
壽光組織市、鎮、村三級農業專家、種菜能手組建“菜農之家”“蔬菜協會”等志愿服務團隊,向群眾無償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帶動群眾戶均增收3000多元;開展線上培訓,建成山東(壽光)農村干部學院、蔬菜視頻云校等平臺,開發“棚管家”小程序,開設技術微課堂,錄播專題指導節目16期、短視頻30個,開通蔬菜生產熱線,為農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線教育培訓、移動互聯服務和全程跟蹤指導;以“兩委”成員、鄉土人才等為骨干,村村成立了3支以上志愿小隊,開展義務巡邏、糾紛調解、移風易俗等志愿服務,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文明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
崔嶺西村開展文明信用創評。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 開展實踐活動
當黃家莊村的文明實踐互助體如火如荼推進時,12公里外的稻田鎮正潛心于另一項實踐——創新實施“整村授信”支農新模式,讓農民信用變資本。
崔嶺西村“兩委”辦公大院門口的一面墻非常吸引眼球:上面一排排的村民姓名后,跟著數量不等的紅五星。這是村里評選的文明信用戶。崔嶺西村226戶,除了兩戶高齡老人外,其余224戶全部獲得授信。
壽光是“中國蔬菜之鄉”,蔬菜大棚數量超過20萬個。菜農新建、改造大棚,種植、收運等均需投入大量資金。
為此,壽光市開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振興·文明信用”工程。由壽光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地方金融監管局等7部門聯合制定了《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振興·文明信用”工程實施方案》。工程以“文明信用戶”評定為核心,大力推進整村授信,對評為“文明信用戶”的村民,可發放無抵押擔保的純信用貸款,并享受利率優惠和增加授信額度等政策。
“我孝敬老人、遵紀守法、征信良好,還是村里的種植示范戶,通過評定成為AAA級文明信用戶。
信用貸款額度從15萬元提升至50萬元,貸款利率還能享受優惠?!贝迕翊藿f。他家種了3個蔬菜大棚,當他想擴大種植規模為資金發愁時,“鄉村振興·文明信用”工程送來了福音。
壽光農商銀行董事長韓奎成告訴記者:“截至6月末,壽光市已在全市975個村莊開展了整村授信,建檔覆蓋率達99.19%。通過驗收村莊達888個,建檔17.7萬戶,建檔覆蓋率達99.8%,已正式簽約8.9萬戶,授信120.4億元?!?/p>
以“文明信用戶”評定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振興·文明信用”工程,創新實施整村授信,創新金融產品,破解了“無抵押、貸款難、貸款貴”等瓶頸,促進了當地蔬菜產業的發展。
電力彩虹志愿服務隊在文明大集上開展安全用電知識普及宣傳。
滿足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是文明實踐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目前,壽光市農民合作社已發展到3110家。其中,果蔬類合作社總數達到2128家,涉及農戶9.8萬戶,帶動周邊農戶14萬戶。
今年9月26日,壽光市蔬菜合作社聯合會成立,為全國首家蔬菜專業類合作社聯合會。聯合會由本地107家蔬菜專業合作社聯合成立,抱團發展,共同發力,實現技術服務、農資管理、標準化管理、質量檢測、注冊品牌、包裝銷售等六個統一,全面提升了“壽光蔬菜”品質,為下一步推廣“壽光蔬菜”區域公用品牌打下堅實基礎。
聯合會秘書長楊晉介紹,聯合會對于區域農業發展將起到突出引領作用,通過進行蔬菜產業全鏈條技術引進與推廣,對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進行示范引領,提高科技應用水平,推動壽光蔬菜轉型升級和“壽光模式”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此外,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10多家“國字號”種子科研院所均扎根壽光,當地種子研發經營企業達到433家,種苗年繁育能力達到16億株。壽光被業界公認為世界五大蔬菜“種業硅谷”之一。
壽光將文明實踐與鄉村振興高度融合,與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深度契合,既解決群眾的思想問題,又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強信心、暖人心、筑同心,城鄉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全面提升。黨委政府一呼百應,全市風清氣正,心齊氣順,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在省政府通報的高質量發展先進縣考核中位列第一名。
2019年11月份開始,壽光市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在569公里的戰線上,打響了總投資67.45億元的水利大會戰,實施了彌河、丹河、小清河、東西張僧河等16條河流治理工程,工程總土方量3731萬方,橋梁205座、涵閘241個、泵站47個,治理大棚易澇區14.5萬畝,成為該市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惠及群眾最多的重大民生工程。2020年7月22日,省委書記劉家義到壽光市調研防汛工作時給予充分肯定,并現場安排在全省推廣壽光市的先進工作經驗。
“通過豐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內涵,我們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到了產業鏈上,可以創造文明實踐帶來的GDP!”壽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福亮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