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2020年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小學生“開筆禮”暨五邑優秀傳統家訓誦讀活動在棠下鎮良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行,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作為廣東省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縣(市、區)之一,蓬江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的部署要求,聚焦精心打造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開展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的廣闊舞臺等目標,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區級統籌,先行先試、穩步推進,推動試點建設取得了新進展、實現了新突破,初步走出了一條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蓬江路徑”。今年6月,我區承辦江門市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推進會,區委主要領導在會上作經驗交流發言,受到市領導充分肯定,一批村(社區)列為江門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社工+志愿者”“項目+隊伍”雙聯動模式試點單位。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中央文明網等各大媒體、平臺刊發《蓬江區在全市率先建設3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接地氣有活力,蓬江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亮點多》等多篇經驗做法文章,為試點工作進一步凝聚工作合力,營造良好氛圍。
始終堅持高位推動,以黨建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
蓬江區始終堅持區級統籌不放松,把試點建設的政治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力促各級各有關部門聚焦關鍵環節,同向發力,確保各項工作始終在高位運轉,在實處落地。
一是強化統籌部署。區委主要領導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擔任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主持召開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審議《蓬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省級試點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文件,明確蓬江區試點工作目標、任務和舉措,列出時間表、任務書和路線圖,并多次到有關鎮(街)、村(社區)等調研指導試點工作,切實靠前部署、靠前指揮、壓實責任、統籌推進。全區今年先后召開蓬江區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省級試點工作推進會、2020年蓬江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擴大)會議、蓬江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推進會,對試點工作進行再部署、再推動、再落實,確保抓出成效、抓出亮點。
二是強化機制建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切實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抓好建章立制,建立“中心吹哨、部門動員、各方參與”的工作機制,推動試點工作整體有序推進;區委宣傳部切實履行牽頭部門責任,加強組織實施,著力推動各項措施任務落地見效;區文明實踐中心成立督導組,定期開展文明實踐督查與指導工作;各鎮(街)黨(工)委書記擔任實踐所所長,各村(居)黨組織書記擔任實踐站站長,著力構建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工作體系。
三是強化經費保障。多渠道籌措資金,落實經費保障常態化機制,區財政首期安排460萬元專項用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6個鎮(街)共投入500多萬元用于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為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提供有力支撐。
四是強化人員保障。區網絡輿情信息中心加掛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的牌子,為一類公益事業單位,核編5人,實行專人跟進、明確責任。印發實施《關于蓬江區各鎮(街)、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加強隊伍建設的通知》,明確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配置3-5名工作人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配置1-2名工作人員,明確工作職責。目前,6個鎮(街)、133個社區(村)已全部安排專人負責文明實踐工作,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聘請社工組織參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充實人員力量,壯大基層服務隊伍。
加強資源統籌整合,做實做強陣地平臺
按照“十個一”建設標準,充分利用文化館(站)、圖書館(室)、村(社區)黨群綜合服務中心、文化祠堂、老人活動中心、婦女兒童之家、廣場公園等現有場所,進行功能整合和提升,加強載體建設,建成文明實踐中心1個(區級)、文明實踐所6個(占鎮街總數的100%)、文明實踐站133個(占村居總數的100%)和首批文明實踐點30個(從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中精選,包括20所中小學校),初步構建“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實踐點”四級新時代文明實踐聯動網絡,做實做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
蓬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檔升級后,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場所,居民群眾在閱讀廳讀書看報。
一是大力建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依托區文化館原有的黨史展覽廳、文藝創作室、合唱排練廳、閱讀室及報告廳等場室,提質升級為精神文明建設展廳、人文歷史展廳、閱讀廳、報告廳、心理學堂為主體的“四廳一學堂”綜合性實踐場所,使用面積6000多平方米,適合舉辦多形式、大規模的文明實踐活動。實踐中心建成以來,先后吸引了市、區相關部門、單位以及相關社區等共1萬多人次開展宣講教育活動100多場。
二是規范建設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印發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陣地建設工作指引》,規范統一建設標準,并通過新建、擴建、整體搬遷、翻修提質等多種方式,因地制宜精心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不斷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如,棠下鎮全新打造了使用面積700多平方米的濱江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環市街投入120多萬元打造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以及天福社區、聯合社區、龍溪社區等一批場室環境舒適、設備設施完善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白沙街投入200多萬元依托興盛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場地資源,聯合打造文明實踐所、站。
三是精心打造特色優質服務平臺。以區文明大講堂、掌上蓬江APP、區文化館、區圖書館、陳白沙書院、保利體育中心等為載體,精心打造五大服務平臺,實現共享使用、協同運行。以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各實踐所(站)“文明大講堂”為依托,打造“理論宣講服務平臺”;以網站為載體,建設線上文明實踐平臺,開發掌上蓬江APP,設置“文明實踐”專欄,打造“融媒體服務平臺”;整合陳白沙書院、區文化館、區圖書館、區博物館、各中小學校資源和平臺,打造“文化教育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保利體育中心、會展中心場地資源,組織、承辦各類大型體育賽事、運動會、文體活動,打造“健康體育服務平臺”;以江門智慧城市展示中心、區分類垃圾展示廳為依托,打造“科學技術服務平臺”。同時,充分發揮紅色遺址、名人名居、特色村落等文化資源,依托周郡碼頭、陳垣故居、鄉村少年宮等打造“青少年教育服務基地”“青少年研學基地”“科普示范基地”“鄉村振興服務基地”等一批文明實踐基地。
創新形式廣泛發動,打造志愿服務品牌
整合全區志愿服務力量,完善志愿服務體系,建強專業志愿服務隊伍,使志愿者成為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主體力量。
一是組建三級志愿服務隊伍。掛牌成立蓬江區志愿服務促進中心,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總隊,由區委主要領導任總隊長。志愿服務總隊按照“8+N”志愿服務體系,吸納有識、有能、有志之士成為志愿者,不斷發展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重點培育基層黨建志愿者服務隊、“志愿樓長”服務隊、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隊、護苗行動志愿服務隊等16支志愿服務核心隊伍;各鎮(街)實踐所成立不少于10支的志愿服務分隊、各社區(村)實踐站成立不少于3支的志愿服務分隊、各實踐點成立不少于1支的志愿服務分隊。目前,共組建志愿服務分隊573支,注冊志愿者超15萬人,注冊志愿者人數超全市常住人口15%,全區在職黨員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參與率達85%以上。
二是加強志愿服務業務培訓。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和線下培訓會相結合的方式,對新進志愿者進行培訓,今年上半年共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專題培訓、志愿組織的管理、信息管理平臺操作實務等培訓活動共216場。同時,與市義工聯共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百佳”志愿服務隊伍和“雙聯動”志愿服務團隊專題培訓,提高志愿服務隊伍專業化水平。
三是完善供需精準對接服務。依托市、區志愿服務平臺實現“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接單-群眾評單”四單模式,并利用“江門志愿服務綜合信息管理平臺”“黨建+N全科網格”綜合治理體系、“蓬江·黨園”智慧黨建系統和“掌上蓬江”APP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版塊,建好“項目庫”“需求庫”,促進志愿服務項目各具特色、供需服務精準對接。依托“社工+志愿者”“項目+隊伍”開展雙聯動模式,環市街天福社區、豐雅社區、白沙街甘化社區、棠下鎮良溪村、杜阮鎮長喬村5個實踐站入選為江門市“雙聯動”模式試點單位。依托社會力量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的社會化運作模式,融合政府購買的“心靈關懷、陽光成長”“扶起共享、文明共建”等服務項目資源,打造志愿服務項目孵化平臺。
蓬江區組織開展“扶起共享、文明共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為規范共享單車停放,深化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助力。
四是推動志愿服務項目化、品牌化。積極推出一批能持續、見實效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推動各鎮(街)、各村(社區)、各志愿服務隊開展常態化志愿服務。動員文明實踐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一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共招募1500多名社會志愿者,發動130多名醫療志愿者,分批次下沉到社區“網格化”疫情防控一線,累計志愿服務時長12320小時,服務群眾超過16萬人次,為蓬江區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作出巨大貢獻。打造“文明城市、愛心之城”品牌志愿項目。開展“每周志愿服務日”品牌活動,通過“黨員服務日”“文明交通日”“文明公益日”“綠色環保日”“關愛互助日”以及“政策宣傳日”等六大主題活動,推動志愿服務組織和項目走進基層社區。開展經常性普惠性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直通車”——“把溫暖帶回家”困境兒童房間改造活動,以“社工+志愿者”模式為我區低?;蜇毨Ъ彝和蛟煲粋€專屬的學習生活空間,促進兒童健康成長。開展培育踐行主流價值的志愿服務項目。組織全區各中小學少工委開展學雷鋒系列活動,通過“爭做家務小能手”“學做小雷鋒”幫家人做好事、制作一張“學習雷鋒·致敬最美先鋒”手抄報、寫一封“致敬當代活雷鋒”書信等活動,以實際行動傳承雷鋒精神、弘揚雷鋒精神。
聚焦“五項工作內容”,廣泛開展實踐活動
牢牢把握“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的工作目標,統籌推進“五項工作內容”,以志愿服務為核心,精心組織開展系列文明實踐活動。開展試點工作以來,全區共開展文明實踐活動超1600多場次,線上線下服務群眾40萬余人次。
一是抓好學習宣傳貫徹,推動理論學習“全覆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抓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學習宣傳貫徹,做到所有黨支部、所有處科級干部、所有全民閱讀陣地(公共圖書館、農家書屋、文化站、職工書屋)、所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四個全覆蓋”。深入開展“書記講堂”活動,靈活運用“榕樹講堂”“田間講堂”“祠堂講堂”“課室講堂”“車間講堂”等新形式,組織開展活動共200多場。從各鎮(街)和區直單位選拔政治素質強、理論水平高、口頭表達好的黨員和駐村(社區)“第一書記”組成一支100多人的“宣講團”,深入基層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開展宣講活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二是加強政策宣傳宣講,推動民生實事“入人心”。成立由“志愿樓長”“最美蓬江人”、退役軍人等組成的“百姓宣講隊”近3000人,重點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主動走進機關、鄉村、社區、學校、醫院、企業等單位,開展政策法規、科技科普、健康知識等學習宣講活動。組織專業普法志愿服務團隊,向廣大群眾宣傳、解讀《民法典》, 讓《民法典》走進基層,為人民美好的生活提供法律保障。
9月21日,蓬江區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培訓會,江門市委辦綜合科黃仕成博士作主題授課。
三是培育踐行主流價值,推動文明新風“廣流傳”。辦好中小學校思政課堂。引導各學校圍繞《中國夢·我的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讀本》和蓬江教育黨建課題,結合學校特色活動,累計開講思政課152場,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探索開辦“新時代文明實踐市民學?!?。統籌區文化館、區圖書館、陳白沙書院作為分校資源,開辦“文明大講堂”,組織學習《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提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爭當文明市民。組織開展“百姓故事宣講會”。宣講《身殘志堅的志愿服務者》《堅守崗位的人民教師》《投身臨終關懷志愿服務的社工》》《用自己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言的退役老兵》《風雨同舟默默守護的軍嫂》等百姓故事,傳遞身邊感人事跡,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10月1日,蓬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辦線上“文明大講堂”,邀請13位市民朋友講述文明植于心,愛國踐于行的意義。
四是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推動以文化人“潤無聲”。充分利用蓬江區“中國舞蹈之城”、陳垣、陳白沙等“歷史名人故里”的深厚文化底蘊,開展各種優秀文化傳承活動,舉辦陳白沙文化節、陳垣誕辰紀念活動、羅貴建基良溪周年紀念活動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動;大力舉辦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組織開展百姓文化大舞臺、文藝惠民巡演、文學沙龍、舞蹈大賽、開筆禮、音樂節、棠下牛肉節、2020年“中國體育彩票杯”蓬江區第四屆體育節、2020年蓬江區文化旅游體育會展嘉年華等系列活動,讓群眾在享受文化盛宴時,提振精氣神,凝聚發展合力。開展“詩詞六進”系列活動。深入開展創建“中華詩詞之鄉”工作,把弘揚中華詩詞文化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規劃,打造蓬江詩詞文化品牌。
10月1日,2020年蓬江區文化旅游體育會展嘉年華系列活動之“月圓中秋 圓夢中國”文藝晚會在濱江新區園山湖公園舉行,吸引了逾六千人次到場觀看。
五是倡導文明生活方式,推動移風移俗“進萬家”。多措并舉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傳播科學健康理念,破除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倡導新事新辦文明新風尚。打造“科普助力文明實踐”服務品牌。深入開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科普宣傳系列活動,讓科普走進百姓生活,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結合文明村、鎮創建工作,修訂和完善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村規民約,營造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濃厚氛圍,推動基層綜合治理。倡導低碳環保的文明祭祀新風。今年清明節期間,根據疫情情況,推進移風易俗宣傳,大力倡導網絡祭祀、書寫寄語、鮮花代祭等文明祭祀方式。大力宣傳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在創文“百日攻堅”期間,投入200多萬元利用大型戶外公益廣告牌、公交車車身和候車亭公益廣告牌、大型戶外LED屏刊播文明公益廣告,重點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講文明樹新風”“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宣傳,有效提升文明創建氛圍。(賴峰鵬 劉彩英 李偉杰)
蓬江區環市街天福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長者學苑開班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