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關愛溫情用“加法” 移風易俗做“減法”——浙江諸暨“一加一減”涵育文明鄉風
發表時間:2020-07-28來源:光明日報

  “老張在家嗎?”夜幕下,浙江省諸暨市五泄鎮十四都村的村干部和志愿者輕輕敲開張水平的家門,“最近天氣熱,買些營養品和消暑藥品送給你們,還有什么需要盡管提?!?/p>

  張水平是村里為數不多的困難戶,妻子因患病成了植物人。平時他白天出門打工貼補家用,晚上再回家護理妻子,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老張身上?!澳瓿醮謇锼蛠?000元幫扶金,平時也經常來看望我們,真的很感謝!”張水平說。

  十四都村黨總支書記蔣雪成說,這些愛心款物都來自村里籌建的關愛基金?;鹬饕糜趲头?、關懷、公益、獎勵等,兩年來累計募集到90.8萬元,目前已使用27.5萬元,惠及449位村民。

  守望相助、扶困濟危,是根植于中國鄉土社會的傳統美德。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來,諸暨依托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動員各方力量共同奉獻愛心,關愛困難群體。

  關愛群眾,手中總要有“一把米”。諸暨市文明辦主任俞露介紹,諸暨的關愛基金主要通過黨員干部帶頭捐、鄉賢企業愛心捐、村民互幫互助捐、結對單位定向捐等途徑得到擴充。另外,諸暨還探索從集體資產、項目開發中拓展籌資渠道,試行“慈善超市”“公益面館”等實體經營模式,為關愛基金注入持續發展動力。

  “文明實踐的主體力量是群眾,只有發動群眾,激發內生力,解決人和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文明實踐才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也是‘楓橋經驗’給予我們的啟示?!庇崧侗硎?,當地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鎮村管理下,吸納多方成員組建鄉風文明理事會,負責基金日常管理運行,實行集體研究、民主決策,確保關愛基金民管民用,始終在陽光下運行。截至目前,諸暨476個村已建立關愛基金,規模達5400余萬元,累計使用1300余萬元,受惠群眾3.8萬余人。

  關愛和溫情用“加法”,移風易俗做“減法”。富裕起來的諸暨人,人情開支也隨之水漲船高,有時為“面子”,甚至導致“因禮返貧”“因婚返貧”。為此,諸暨市依托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切入,向陳規陋習宣戰。

  改革從璜山鎮溪北村“破冰”。兩年前,溪北村村“兩委”干部、村紅白理事會、村老年協會負責人等11人經過商議,制定了一份倡議書和8條“村規民約”,發到村民手中:辦喜事每桌不超過800元,辦白事每桌不超過600元……

  沒有彩禮,一天內辦完,只宴請近親屬和朋友同學;共15桌,婚宴標準每桌580元,包含煙酒;6輛親戚的私家車用作婚車,總共花費不過3萬元……依照過去溪北村的標準,這場婚禮或許顯得寒酸??扇缃?,賓客沒人指指點點,當新郎徐國鑫和新娘李玉紅把早已準備好的愛心款投入村關愛基金捐款箱時,大家歡呼鼓掌。

  一把移風易俗“金鑰匙”,打開鄉風文明、百姓減負“兩把鎖”。如今,諸暨已實現全市503個村(居)移風易俗全覆蓋,平均每場酒席節省5萬余元,全年為群眾減負10億元。

  “移風易俗是一項長期工程,要堅持不懈讓文明新風固化,真正融入群眾生活?!痹诮B興市委常委、諸暨市委書記徐良平看來,只有用好“楓橋經驗”這個傳家寶,從群眾視角出發,陳規陋習方能徹底摒棄,文明新風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為此,諸暨依托“實踐中心——實踐所——文化禮堂”三級體系,把黨員干部、志愿者、紅色網絡“大V”、道德模范納入理論宣講隊伍,讓身邊榜樣作為文明實踐代言人,打造一批叫得響、有影響的特色品牌,用拉家常的方式聊政策、話文明,讓黨的創新理論宣講通天線、接地氣,讓紅色聲音和文明新風在城鄉激蕩回響。

  文明花開香滿園,同心掬得滿庭芳。作為“楓橋經驗”發源地,諸暨市創新新時代文明實踐,堅持從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出發,通過文明實踐基金、移風易俗、創新理論宣講等措施,淳民風、聚民心、匯民智,不僅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更使群眾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走出一條群眾共治共享、可持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路。(記者 陸健 嚴紅楓)

Scan me!
責任編輯:陶 恒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