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在金昌市武威路,一大一小兩個“紅色”的身影在路邊撿拾垃圾,格外顯眼。原來,這天是周末,金川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職工張有杰按慣例上街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陪在他身邊、手拎環保袋的是他兩歲多的女兒“小樹苗”。
今年,金昌市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愛國衛生運動,深化拓展、創新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建立并實行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包街責任制”,引領全市5萬多名干部職工參與志愿“包幫”活動。每逢周末,滿街的紅馬甲活躍在街頭,與花城的美景交相輝映,織就了一幅文明和諧新畫卷。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一項重大舉措。近年來,金昌市緊扣“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標定位,按照“三級設置、四級聯動,試點創優、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圍繞“文明實踐、鑄魂育人”主題,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一大批文明實踐工作品牌在城鄉基層建立起來。
鋪開“矩陣” 盤活陣地搭平臺
2019年,以閑置小學教室改建的金川區雙灣鎮新糧地村鄉村記憶館開館。
新糧地村黨支部書記鮮舜文說:“如今農民過上了好日子,勞作、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變,打造鄉村記憶館,可以讓老人們留住念想、記住鄉愁,讓孩子們了解過去、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變化?!?/p>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過程中,金昌市高度重視,精心謀劃,市、縣區、鄉鎮、村(社區)四級聯動,協同發力,創新方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合力做好這篇大文章。
金昌市成立了以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市委市政府有關負責同志為副組長、21個市直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工作指導組,繪制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施工圖”。
按照“縱向涵蓋縣鎮村,橫向輻射黨政群”的工作思路,金昌從人員隊伍、資金資源、平臺載體、項目活動等多個維度實施有機整合,盤活全市現有黨員教育、文化體育、科技科普、普法宣傳、健康醫療等基層公共服務資源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初步構建起了上下貫通、軟硬結合、集約高效的文明實踐矩陣。
組織部門將黨員遠程教育中心、電教中心、黨員活動室、黨群服務中心等場所統籌納入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
文化部門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將全市“三館一站”、農家(社區)書屋、鄉村舞臺等基層綜合文化場所全部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現了四級文化服務網絡陣地全覆蓋;
體育部門全面盤活現有體育場館存量,建設完善城市社區“10-15分鐘體育健身圈”,全力推進體育惠民工程,將體育場地建設、健身器材、項目活動等向精準扶貧鄉鎮和貧困村傾斜,為37個村、社區配備健身器材;
遍布全市172個村(社區)的法治、文化、科普陣地,在司法、婦聯、科協等部門積極推進下,也全部統籌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立省市級“巾幗家美積分超市”示范點28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16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13個、科普示范社區10個、“科普e站”11個;
……
一個個嶄新的平臺,一個個創新的陣地,一個個鮮活的載體,為文明實踐活動正常開展和傳播提供了有效渠道。
截至目前,全市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個、實踐所12個、實踐站156個、實踐基地48處,實現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農村全覆蓋,文明實踐活動城鄉全覆蓋。2019年,金川區、永昌縣相繼被列為全國、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區。
金川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精心“配餐” 服務群眾零距離
5月14日,永昌縣城關鎮天錦苑社區“基層宣講面對面”市級示范點揭牌。
這里的“草根”宣講志愿服務隊,將惠民政策、法律法規等內容編排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十唱十九大》等小戲小曲,將“大道理”變為“小故事”,“普通話”變為“地方話”,使文明的節奏跟群眾的步伐同頻共振,深得群眾喜愛。
為了將黨的聲音傳遍千家萬戶,金昌市宣傳部門聘任來自不同部門行業、涉及多種學科(專業)領域的46位同志,建立全市理論宣講專家庫,并以縣區和鄉鎮、村(社區)為重點,動員和吸納“五老人員”、基層文藝骨干、致富能人、村(社區)干部等組建“草根宣講”“小板凳宣講”等160多個“百姓宣講團”,通過巡回式、菜單式宣講及文藝宣講、微宣講、網絡宣講等多種形式,把講理論、講政策、講故事結合起來,著力推動理論宣講工作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如今,形式多樣的“基層宣講面對面”已經成為金昌市文明實踐的特色亮點。
為了發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文明實踐服務活動,金昌致力建強文明實踐隊伍,建立志愿服務隊677支,招募注冊志愿者9.2萬余名,初步構建起了以縣區總隊、鄉鎮分隊為主干,市級、村(社區)兩翼為補充,上下貫通、供需對接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體系。
永昌縣、金川區將機關干部、黨員團員、社工、志愿者等統一整合,組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下設理論宣講、文明風尚、教育關愛、文化惠民、科技普法、健身體育、衛生健康、生態環保等志愿服務分隊,面向各所、站和實踐基地開展志愿服務。各鄉鎮、村(社區)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干部、黨員和心系鄉土、熱心公益的新“鄉賢”以及“五老”人員、身邊好人等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分隊,按照網格化管理的方式,面對面、點對點為群眾提供志愿服務。
同時,金昌創新開展“隨手撿、隨時清”志愿服務活動和“美麗我家、美麗我院”創建活動,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農村垃圾處理模式,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在扶貧中組織開展各類特優產業文明實踐活動,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問題近200個,使鄉村“顏值”不斷刷新,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金昌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臺。
打造“亮點” 引領文明新風尚
5月16日晚,在金川區大漠營盤旅游景區,一場以“家和萬事興”為主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婆媳互夸會”火熱舉行。參加活動的兒媳婦們每人給婆婆做一件事或送一份禮物。來自營盤村的“好媳婦”杜艷萍特意給婆婆梳了一次頭。
雖然是個小小的舉動,但在杜艷萍的婆婆心里,“兒媳婦很細心,是個懂事的好兒媳”。
文明貴在養成,文明重在實踐。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五項任務”,金昌市組織開展了寓教于樂、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1400多場次——“孝善矩陣”光大傳統美德,“內外兼修”長效創建文明城,“先鋒引領”助推文明實踐,“典型示范”引導鄉風文明,“移風易俗”倡導時代新風,“道德信貸”讓德者有“得”,“村莊美顏”優化人居環境,“文化惠民”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協商議事”推進共建共治共享……14項特色鮮明的品牌活動,奏響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大合唱。
金川區寧遠堡鎮中牌村黨支部書記王立校在女兒出嫁時不收彩禮、不操辦婚宴、不收禮金,為群眾作出了榜樣;
永昌縣河西堡鎮對“不要彩禮的好媳婦”吳玉梅采取敲鑼打鼓進村入戶送榮譽、掛綬帶等方式進行表彰,營造了破除陳規陋習、弘揚時代新風的良好氛圍;
……
通過評選文明村鎮、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多種形式,金昌樹立了弱肩挑起家庭重擔的李玉霞、犧牲小我成就大愛的徐志蓮夫婦等一大批模范典型,傳遞道德正能量,引領文明好風尚,標注出鄉風文明的新坐標。
同時,實施“以文明作擔保、以誠信作抵押”的道德信貸工程,達到條件的“星級文明戶”不用物質抵押和擔保即可獲得5萬到30萬元不等的貸款,且享受10%的利率優惠,樹立了“讓有德者有得”的鮮明價值導向。
婆媳互夸會。
在多個村探索設立“孝善基金”,形成了“子女自愿交納贍養費+財政補貼+幫扶單位資助+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捐助+文明股獎勵”的農村孝善養老新模式。創新打造“暮年老人生日會”、在農村“三變”改革中設立“文明股”、夕陽紅“德潤”生日會、餃子宴等敬老愛老志愿服務品牌,實現了參與面和受眾群體的最大化,營造了敬老孝親的濃厚風尚。
在3個鄉鎮36個村開展基層治理“先鋒引領”基金試點工作,并與“好人榜”“善行義舉榜”等鄉村德治平臺有效整合,激勵廣大黨員和群眾對標先進、見賢思齊,深化在職黨員進社區“三進三幫”和“先鋒圓夢微心愿”活動,累計幫助困難群眾和青少年完成“微心愿”2504件,認領兌現率達81.7%。
如今,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已成為金昌人民的自覺追求。文明之約下的幸福之城,洋溢著蓬勃的生機。(記者 謝曉玲 通訊員 劉偉業)
基層群眾積極參與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