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3日,南京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浦口區星甸街道召開。一年來,星甸街道黨工委貫徹落實全市現場會精神,乘勢深入探索農業主導型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路徑,初步形成了“少投入、多見效,內有氛圍、外有影響,干部有成就感、群眾有獲得感”的生動格局。
用心用情:試點走深走實
全市現場會后,星甸街道從有形與無形兩個方面盤活基層資源力量,率先實現“兩個全覆蓋”,即各社區(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全覆蓋,街道機關科室及雙管單位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全覆蓋。同時,探索設立下沉至村民小組的文明實踐社、文明實踐戶,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基層、在群眾身邊蔚然成風。
街道堅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在面向外出務工家庭子女的“放心”鄉村學堂(“四點半課堂”)、面向老年居民的“九點半講堂”,以及面向就近務工人員的“七點半夜堂”基礎上,統一培育“育星人”鄉村學堂志愿服務品牌項目,依托“江蘇省三八紅旗手”文心工作室平臺設立的“星星點燈”家長學堂志愿服務項目,獲全省第四屆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會銅獎。街道還代表浦口區參加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梧桐論語”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宣講,率先在“學習強國”平臺發布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視頻,先后接待外來參觀團隊近100批次,其中包括來自第二批國家級試點市(縣級)的參觀團隊。
拓面增效:宣傳業務攀升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全街的持續深入發展,帶動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和鄉風文明建設邁上了新臺階。借文明實踐東風,街道加強志愿服務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優化促進“好人做好事、善心成善舉”的公益平臺。志愿服務隊伍社會化程度不斷提升,24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大隊中群眾志愿者人數超過2000名。按照全過程記錄志愿服務,以及構建文明實踐需求庫、項目庫、資源庫的設計思路,探索開發街道層面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在區級相關單位支持下,街道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召開新時代文明實踐年度總結會,建立志愿者回饋單位聯盟,在嘉許志愿者的同時營造“禮遇志愿者、推崇文明實踐”的良好社會氛圍。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帶動下,街道官方微信公眾號內容建設邁上新臺階,街道對外宣傳趨向專題化、系列化,區域影響力有效提升。2019年在“學習強國”平臺刊發稿件量完成區里下達目標數500%,今年累計在“學習強國”平臺刊發稿件15篇。獲評2019年全區“學習強國”平臺推廣使用先進單位,10名“美善浦口人”中有3名出自星甸,2個村分別入選全市、全省優秀志愿服務社區,新創成一個省五星級農家書屋。
融合探索:基層治理新路
堅持雙輪驅動,融合基層發展需要,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做深做實。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五大平臺基礎上,街道拓展“5+N”平臺建設,助力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環境整治、禁放煙花爆竹、垃圾分類、愛國衛生等面向群眾的階段性重點工作。
街道結合基層治理,盤活基層鄉賢會、紅白理事會等志愿服務力量,探索設立“民情收發室”和“新風尚理事會”。其中,民情收發室主要動員老黨員、新鄉賢等,協助社區、村收集民情民意、對接民需、化解民憂,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清一改”、村莊搬遷等重點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基本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新風尚理事會以移風易俗為切入點,實施倡導簡辦紅白事以及引導垃圾分類、勸導環境整治的志愿服務項目,促進文明鄉風建設。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確定每周六上午為街道機關各志愿服務大隊統一活動日,先后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秋冬戰役”和“春夏戰役”。
潤物無聲:人文生態優化
按照分布式、互動式、全時空的發展思路,常態化實施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疫情防控前,周一至周六街道平均每天有5場文明實踐活動。通過常態長效試點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星甸街道積累了基層社會力量動員方面的優勢。
疫情防控初期,及時安排各社區、村文明實踐站動員基層志愿服務力量投身疫情防控,為構建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的基層治理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為緩解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的農副產品滯銷問題,部分農業大戶利用生鮮電商和定點供應等渠道,主動為其他農戶提供代售農副產品的志愿服務。探索“文明實踐+工作”機制,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專題助力活動,不僅贏得了基層群眾對重點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而且增強了基層干部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高廟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清一改”中,提前順利完成16個組的環境整治。雙山村村民組搬遷,僅用了以往搬遷五分之一的時間。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需求庫設立的民情收發室,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理念和方法,不僅有效對接了民情、民意和民需,而且通過擴大群眾有序參與,促進了基層自治、善治。同時,街道班子成員兼任聯系社區、村文明實踐站名譽站長,帶頭開展、帶動參加志愿服務?;鶎狱h員干部普遍運用文明實踐開展群眾工作,有效增強了群眾觀念,提升了群眾工作能力,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
呼之欲出:文明實踐小鎮
街道堅持需求導向和發展導向,鏈接街道以外52家志愿服務團隊實施共建項目。其中,結合健康促進平臺,引入2家市級醫院專業志愿服務團隊與后圩村結對共建健康鄉村,定期為村民開展義診,并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按照“一站一品”發展思路,推動各社區、村文明實踐站結合本地實際,培育特色志愿服務項目,培養群眾志愿服務隊伍,增強基層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動力機制。按照“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融入鄉村生活培育可持續、可復制的志愿服務項目,著力拓展扎根居民小區、村民小組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探索設立引導群眾自助互助的生活類志愿服務項目。率先探索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實訓基地,安排文明實踐站長、特色志愿服務項目負責人等實際操作人員,面向街道內文明實踐工作者、志愿者開展互動式、研討式公共課、專項課實訓。在“毗鄰黨建”大框架下,與交界的鄰省5個鄉鎮聯動實施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按照街道全域承接實訓的思路,串聯街道內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提供面向外來各類考察團隊的“18+X”條實訓線路及60個實訓點,為率先樹立以精神文明為主打的地區形象品牌奠定了堅實基礎。(歐陽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