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安徽省天長市勇于創新、善作善成,以加快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社會化進程為主線,推進文明實踐星火向基層一線傳遞,讓志愿服務項目“活”起來,讓文明實踐志愿者“動起來”,讓廣大群眾“樂起來”,從而激發試點工作的內生動力,促進創新意識的萌發。
利用社會陣地,加大公共服務資源整合力度,提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影響力。筑牢多層次個性化的陣地是推進文明實踐,實現“為民、便民、惠民”目標的首要問題。2018年以來,天長市先后組建了1個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5個文明實踐所,174個文明實踐站以及30多個文明實踐點,將陣地網絡縱向覆蓋到每個鎮街和村居。在此過程中,天長市對轄區內文化廣場、少年宮、農家書屋、健身場所、村史館、喜慶堂等社會陣地和公共服務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統一調配。與此同時,天長市還在市級層面先后建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踐基地、文化創演中心、科普教育實踐基地、全民健身指導中心、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和法治文化展示中心等。這些平臺原先零散分布在部門、企事業單位以及各類社會團體,按照要求進行適當改造后,“顏值和氣質”均得到有效提升,顯現出“1+1>2”的聚合效應。成為融理論宣講、文體活動、非遺傳承為一體的多元陣地和個性空間,被譽為百姓共享、時尚潮流的網紅“打卡地”,新時代文明實踐正是在這里通過各種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天長是中國古代名列二十四孝的宋代孝子朱壽昌的故鄉,天長市郵政公司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指導下,挖掘整理天長市的傳統“孝文化”,以家風家教文化宣傳為主線,多渠道整合資金支持,尋求多方協助,建成了獨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孝文化展示中心和主題郵局。目前,這一平臺年接待參觀群眾兩萬多人次,已經成了天長市開展文明實踐特色化理論宣講的主要陣地和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2019年,天長市還與省內外知名的民營“俞金花”劇團合作,利用地方戲排演和創作平臺,建成了天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者活動中心?,F在,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就有許多當地資深“票友”和愛好者們在中心歡聚一堂,在戲韻悠悠、鑼鼓鏗鏘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延攬社會人才,全面激發志愿服務的社會化參與熱情,提升志愿服務的專業水平,把活動辦實、辦牢、辦出特色。圍繞組織體系制度化、管理規范化、運作科學化這一目標,天長市從2018年以來,凝聚力量,多點發力,努力建設多層次、專業化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市級志愿服務總隊下轄專家宣講、兼職教師、專業技術、“五老”、“五青”、新鄉賢等多支隊伍,涵蓋理論研究、教育教學、技術培訓等多個領域。在志愿服務隊伍建設中,天長對隊伍骨干和普通志愿者,通過專題培訓、座談交流、參觀考察等多種方式,分層分類開展充電培訓,推動志愿組織“強筋壯骨”。培育一大批像天寶社區“蒲公英”志愿服務隊、“映山紅”志愿服務隊、藍天救援隊志愿服務隊這樣的專業型明星隊伍;與此同時,天長市還以暖心惠民萬人同向大聯動行動和“幸福千秋、守望相助”志愿服務項目的實施為支撐,讓各支志愿者隊伍深入到五保老人、弱勢群體、失獨家庭等細分領域中去,參與扶貧濟困、心理疏導等環節的工作,讓志愿服務與社區治理相協調、與民生需求相一致,從而做出專業、特色和影響。
吸收社會資金,凝聚各方力量,為文明實踐實現“活起來”“動起來”的目標提供堅強保障。為了高水平高質量推進文明實踐活動,天長市不斷創新投入和保障機制,逐步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文明實踐,嘗試建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資金池。同時完善志愿服務項目孵化獎補機制和積分激勵機制。目前,天長市組織開展的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等多種類型的文明實踐活動均可順利得到企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資金支持。
圍繞常態化、精準化、品牌化的目標,天長市通過加快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社會化進程的途徑,實現了點亮城市,溫潤人心的目標。2020年,天長市將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工作,繼續孵化并扶持以“送新風”、“孝感心田”、“美境萬壽”、“救在身邊”、“與愛童行”、“雛鳥”成長計劃等一批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弘揚“最美逆行者”、“最美志愿者”的榜樣精神,選樹宣傳時代楷模、“最美人物”、“模范好人”等先進典型,把最文明的因素、最活躍的因子融入進來,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更有血肉、更有靈魂,打造一批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的志愿服務品牌,使文明實踐真正成為傳播好聲音、弘揚主旋律、開創新業績的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