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紅領之家:浙江寧波北侖區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探新路
發表時間:2020-01-12來源:寧波市北侖區文明辦

  為破解黨員投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組織形式松散、服務項目單一、參與動力不足等問題,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于2012年5月在新碶街道試點成立了以黨員為主體、以志愿服務為主業的社會組織——“紅領之家”。7年多來,“紅領之家”始終堅持突出黨員主體、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努力拓展志愿領域、強化區域孵化聯動,探索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紅色社會組織服務基層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助推社會和諧的“紅領”新時代文明實踐模式?!凹t領之家”黨員志愿服務項目獲2016年度全國“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其負責人陳軍浩先后獲得“全國最美志愿者”“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中國好人”等20多項榮譽。

  一、紅色示范——在文明實踐中突出黨員主體,實現示范引領

  打深“紅色烙印”?!凹t領之家”在成立之初就明確了宗旨意識,建立了實體黨支部,并堅持支部建在項目上的理念,在不改變黨員隸屬關系基礎上,成立功能性聯合黨委,組建導醫黨支部、領軌黨支部、敬老黨支部等10個功能性黨支部,將黨員編入各個黨支部進行教育管理、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做到黨的組織建在服務項目上,黨的資源融到實踐活動中,使其成為源于而又高于一般的社會志愿服務組織。選準“紅色核心”?!凹t領之家”的帶頭人陳軍浩是一名黨員,而且是市人大代表、勞動模范,區優秀黨員、道德模范,十多年來,一直是北侖區乃至寧波市的志愿服務明星人物?!凹t領之家”的核心團隊也由人大代表、黨代表、勞動模范、道德模范等十多人組成。組建“紅色團隊”?!凹t領之家”根據《志愿服務條例》要求設置招募條件,集中受理報名、現場甄選接收,將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有能力有特長的人員吸收進來,形成以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為主的“紅色團隊”。從成立之初的7名成員發展到如今的1447名成員,其中有正式黨員680名、預備黨員75名、入黨積極分子88名,超過95%以上是在職黨員。

  二、紅色能量——在文明實踐中構建完善機制,常態開展活動

  運作制度化。探索形成“五制四平臺”為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奠定基礎,即建立“成員實名制”“活動申報制”“服務積分制”“積分兌換制”和“項目互動制”規范活動流程和運作程序,通過搭建論壇、QQ群、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四類平臺”擴大影響面,安排專員進行網站運行、網絡招募、服務宣傳、活動登記、成員管理等工作以支撐制度實施。服務項目化。以服務當地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為導向,結合群眾需求及建議,設計推出了“敬老”“親水”“靚城”等緊貼治理重點的十大文明實踐常態化菜單式項目。截至目前,“紅領之家”累計開展各類活動2990余次,總時長61000余小時,服務群眾超過45萬人次。隊伍專業化。推行“專職+兼職”模式,配備2名綜合素質高、組織能力強的專職社工,依托10個常態項目、從成員中分別配備2名兼職社工,負責項目活動的策劃、運作和開展。挖掘成員特長,建立由講師、律師、心理咨詢師為主的70余人的“專家庫”,組建法律顧問團、市民評審團、矛盾調解隊等,為特定群體提供法治教育、心理咨詢、就業幫扶、矛盾調處等專業服務,推動“紅領之家”參與文明實踐朝著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p>

  三、紅色傳播——在文明實踐中衍生社會服務,擴大志愿范圍

  聚焦社會治理。先后承接了社區矯正、社會矛盾疏導等12個治理項目,積極結對幫扶社會特定群體,其中“社區矯正”項目,引入現代矯正理念,創新“激發善”“去標簽”“社工+志愿者”的紅領矯正模式,創造了465名矯正人員脫管率和再犯罪率均為零的紀錄,得到第24屆國際社區矯正會議與會專家的認可,向全世界展示了司法的“中國溫度”。聚焦精準扶貧。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牽手行動,與吉林省汪清縣羅子溝鎮西堿村結對,實施“紅色基因關懷、紅色種子培育、紅色組織孵化”三個項目,創立“支部書記、黨(團)員對黨(團)員、志愿者”的“紅星三結對”模式,共幫助培育志愿者900多名,結對幫扶貧困學子30人,幫護貧困家庭18戶,孵化1家社會組織,幫扶物質和金額累計超10萬元。聚焦當地民生。紅領之家圍繞區委正在實施的“現代化臨港智創之城,國際化濱海秀美之城”戰略和“青年北侖”“數字北侖”“美麗北侖”建設,重點開展“兩整兩提”、文明創建、垃圾分類等志愿服務活動,累計開展“護綠”“秀山”“護花”“導醫”“領軌”“獻血”“光明”等志愿服務2995次,服務群眾45萬人次。在公園等人群集聚地,探索開通新時代文明實踐便民服務大篷車。

  四、紅色聯盟——在文明實踐中強化孵化聯動,推廣紅領精神黨建聯通

  北侖區不斷總結“紅領之家”經驗,創新“全域融合”黨建模式,打破區域領域行業黨員界限,通過搭建紅色社會組織文明實踐平臺,將條塊黨員融合、凝聚在一起,推動區域單位行業黨建共建共享、黨員互聯互通。倡導黨員加入社會組織,投身文明實踐,并組建各類功能性黨組織350余個,實現80%的社會組織都有黨員負責或黨員參與。保障聯享。出臺《北侖區社會組織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系列支持文件政策,率浙江省之先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建立每年不少于400萬元的社會組織項目扶持資金,支持社會組織以項目化形式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培育出了“為愛奔跑”“愛心食堂”“老兵優撫”“善報桑輸”“敦親睦鄰”等一大批成效好、認可高、影響廣的文明實踐品牌,年均為16萬余人提供按需服務。實踐聯動。成立以“紅領之家”、浹江知行社、烽火義工等18家紅色社會組織為主要的“紅領文明實踐聯盟”,實施“紅領種子”工程,邀請優秀“紅領”和專業社會工作督導師對區內社會組織骨干力量開展“一對一”的督導和培養,定期舉辦各類培訓,在全區培養了64名骨干力量以及社會組織專職人員4500名,帶動全區463家社會組織、1.5萬名黨員、16萬名群眾長期投身于新時代文明實踐,形成“一個人帶動一群人、一群人溫暖一座城”的格局。

Scan me!
責任編輯:王欣舒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