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同心掬得滿城芳
發表時間:2019-11-04來源:包頭晚報

  “糧票、布票、上海手表,這些老物件你還能認出幾個?”“爺爺的帽子、媽媽的襖,還有娃娃的小書包,是不是很有時代感?”10月15日,籌備近10個月的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稀土高新區稀土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武銀福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史館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標志著包頭稀土高新區邁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堅實步伐?;顒赢斕?,村史館展出的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200余件反映武銀福村發展歷史的生產生活用具,吸引了近百人前來駐足參觀。

  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觸角便延伸到哪里。稀土高新區立足先行先試,守正創新,讓新時代文明如春風化雨,浸潤城市鄉村、融入大街小巷、深入百姓心里,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花綻放之處,滿城芳香。

  

工作推進會。 圖片來源:稀土高新區黨務綜合部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揭牌儀式。 圖片來源:稀土高新區黨務綜合部

  打造文明實踐主陣地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中央立足新時代發展特點、著眼基層工作實際作出的重要決策,是推動宣傳思想工作開創新局的重大舉措,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戰略之舉。包頭稀土高新區以高度的政治站位、積極的創新精神,扎扎實實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推向高潮、引向深入。

  目前,稀土高新區已分別確定油房村村委會綜合活動室、南壕村南門外1樓服務大廳及3樓文化活動中心、曹家營村會議室、上沃土壕村委會3樓會議室、武銀福村南門東側為各村文明實踐站,選取武銀福村和小召灣村作為村史館建設的示范村和打造重點,明確書記任文明實踐站站長,第一書記或副書記、支部委員任副站長,至少3名工作人員任具體工作人員。在今后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稀土高新區將以文明實踐所(站)、村史館為載體,以理論宣講、文化衛生服務、教育服務、法律援助、科技與科普服務、體育健身等為平臺,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把村史館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相結合,與加強和鞏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村史館“存史、資政、育人”的積極作用,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各村的村史村情、文化底蘊和民俗風情,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文化全面發展。

  此外,稀土高新區還將不定期地深入到農村、街道、社區,走到群眾家中,把文明實踐服務送到群眾身邊,確保實踐所、站、點真正實現牌子掛起來、陣地建起來、隊伍用起來、活動搞起來,讓一個個專業基地、一支支服務隊伍、一個個特色活動,成為引領群眾思想認識、傳播黨的聲音、培育文明新風、傳承優秀文化的主陣地。

  充滿時代感的展品。 圖片來源:包頭晚報

  村史館一角。 圖片來源:包頭晚報

  讓文明新風吹進萬家

  “你是心中飛揚的旗幟,你是夢里花開的四季,陽光下的美麗故事,紅色輕騎歌舞傳奇……”當春風喚起萬物蘇醒,大地披上五彩霞衣,稀土高新區播撒的精神文明之種早已生根發芽,深植沃野。

  今年年初,稀土高新區便積極開展法治烏蘭牧騎送文化下基層主題活動,深入萬水泉鎮、稀土路街道、上沃土壕村、武銀福村、油坊村、萬泉佳苑社區、小召灣村等基層一線,以“烏蘭牧騎+”的形式,把“為人民服務”的觸角延伸至基層。稀土高新區著力將此項綜合服務活動打造成流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成綜合服務隊為居民帶去文化輔導、政策宣講、醫療服務、科技服務等綜合性惠民服務。目前,活動已累計開展35場,觀看人數達3萬余人,為轄區百姓及時送去黨的政策和關懷,更好地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鄉村之美,美在山清水秀的環境,更美在潤物無聲的文化和精神文明浸潤。

  在高新區民馨家園廣場,“互助理發點”是一處最靚的風景。這里有一把“老剪刀”,他叫李西芬,他53年如一日為群眾免費理發的善舉感動和影響著身邊每一個人,他是內蒙古自治區助人為樂道德模范,是民馨路街道辦事處志愿服務隊里的“大忙人”,是群眾眼中的活雷鋒。

  近年來,稀土高新區廣泛挖掘身邊好人好事,積極弘揚“榜樣的力量”,在榜樣的感召和帶動下,涌現出更多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社區、村鎮模范。他們大力傳承中華美德、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讓文明新風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

  文明,是一種精神,可以互相傳遞;文明,是一?;鸱N,需要心手相傳。

  站在新時代新起點,踏著“文明之風”的歡快步伐,稀土高新區文明實踐活動宣傳載體更加豐富。設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宣傳欄、學習講堂等,建立黨員中心戶五級聯動服務體系,展出展板36塊,宣傳條幅313條,貫徹落實理論政策的宣傳普及工作;開展猜燈謎、舞龍燈、包粽子等節日性活動以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第六屆“魅力高新”稀土文化旅游節等系列活動;在重要紀念日期間,開展幫扶困難家庭、慰問孤寡老人、困難老黨員等志愿服務活動,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0余次,引導村民注重傳統文化,感受和諧、融洽、溫馨的村集體生活。

  一城文明風,滿目和諧情。如今,新時代文明新風的濃厚氛圍正在高新區悄然形成并潤物細無聲地傳播到千家萬戶,讓城市鄉村鋪上文明的幸福底色。(賈婷婷)

Scan me!
責任編輯:賀子桓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