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鄉風文明為主題的文化墻。秦超 攝
在山西省長治市,深秋的古臺村在陽光的照耀和綠蔭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好看。往村中走去,滿眼望去是坐落有序的農家小院,院墻上以鄉風文明為主題的文化墻,成為一道靚麗的村中美景線。
這是在三晉大地上山西長治沁縣松村鄉一個最普通的村莊。近年來,該縣堅持把鄉風文明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全力推進,讓百姓獲得感進一步提升,生活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在奔往幸福路上更有勁頭。
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鄉村精神文明建設與充實。乘著建設美麗鄉村的東風,古臺村吹響了移風易俗的“沖鋒號”,以紅白理事、孝老敬親、禁賭禁毒、垃圾分類等內容為主入手,文明習俗觀念在該村早已滲透人心,鄉親們從過去的講排場、比氣派、互相攀比,到現在的比文化、比家風,看誰家紅事新辦白事簡辦成了新話題。
清運工人正往清運車上搬運分類垃圾桶。秦超 攝
舍去“面子”劃出紅線
代愛民擔任古臺村支部書記,上任伊始,他帶領支村兩委人員入戶走訪了解,不少群眾都反映辦事禮金高、吃飯酒席貴,遇到事情主家太浪費,可礙于“面子”和隨大流這種情況一直得不到遏制,迫切希望支部村委能除舊習、樹新風。群眾的想法與新一屆支村兩委的治村方略不謀而合。
革除傳統陋習對于農村而言是“老大難”的問題,有些村民認為,紅白事辦的漂亮就是有面子、有排場,“好面子”是導致各類陳風舊俗的關鍵所在。
為了給傳統陋習畫上一條紅線,告訴村民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需要遏制的,古臺村支村兩委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后制定完善了《古臺村村規民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協調指導所有村民家里辦事(婚喪娶嫁及其他)事務。
村里誰家辦事由理事會根據事情大小決定辦事規模,比如,婚喪娶嫁等大事,理事會首先列出“執事名單”,參與幫忙的人數當天不超過30人,生日滿月暖房等幫忙人數則當天不超過20人,而且除婚喪娶嫁大事前一天晚上有簡單便餐外,其他事情規定只有當天中午一頓正餐,正餐標準也有嚴格限定。
定出規矩一把尺子量到底
“歪風惡俗之所以盛行,絕不是幾個人或少數人參與就能形成的”,古臺村支部書記代愛民說。在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的過程中,群眾是真正的受益者,這就必須讓村民積極參與到其中,這既要加強自律、進行科學教育引導,更要加強他律、用制度來規范和約束。
對此,古臺村結合村里實際積極探索建立和健全推動移風易俗長效機制,成立專門的工作機構,先后制定了《紅白理事會工作制度》《婚喪娶嫁八不能》《日常生活八不準》《村民出行八不要》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同時還加大巡查力度,一把尺子量到底。
“照章辦事”后效果立顯,生日滿月暖房等操辦減少成一頓飯,并且幫忙人數大為減少,以前光購煙就得20多條,現在5條就完事了?,F在古臺村民都積極擁護“村規民約”,嚴格執行村紅白理事會的規定,一切從簡。三年多的實踐,讓老百姓在省事、省時、省錢、省力的同時,也看到鄉村文明的新變化,讓移風易俗真正落地為民,得到了親朋好友和周邊群眾的一致好評。
鄉賢牛志中(右)照看老人。秦超 攝
抓重點樹標桿典型引領縱深推進
古臺村支部村委非常注重群眾身邊的典型示范作用,重點抓好三類人群,一是黨員干部,黨員干部應該爭做移風易俗的先鋒?!按蹇创?、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帶頭遵守,老百姓才會熱情響應;二是德高望重的鄉賢,做好這部分人的工作,引導他們把自己的賢能發揮在文明風俗的樹立上,通過他們在群眾中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帶動作用,推動移風易俗快速推開;三是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引導他們用為鄉村辦好事、實事,通過參與村里公益事業造福鄉鄰來替代大操大辦,既匡正了風氣又凸顯社會文明效益。
“今年70歲的鄉賢牛志中就是孝老敬老典范。他的老父親自從2006年摔傷后就行動不便,長年以來都是他一個人同時照看著兩個老人,直到今年2月份老母親去世。如今的他照顧起父親來更是無微不至,盡心盡力,為村民豎起來孝老敬親活樣板?!贝逯Р繒洿鷲勖裾f。
古臺村堅持把移風易俗作為鄉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破除各種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村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按謇镄蘖伺潘?,路面都是干干凈凈的,分類垃圾桶整齊地放置在固定點上,隨著村里基礎設施不斷提升,低矮的籬笆院也變成了一面面文化墻,村容村貌變得越來越好,咱老百姓也過上了城里人一樣的生活?!惫排_村的老支書郭慶祥深有感觸。
隨著村里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和各項規章制度的持續推進,村里閑時賭博的現象也絕跡了,十里八村的人都說古臺有了一個全新的大變化。